七月份,洪水从山上而来,让我们一个客户受损严重,马上赶了过来。
那个时候家里装修,正在铺地板,那是我们装修内容里最大的一个环节,差点因为这个案件而耽误了。如今整理今年的足迹时,看看手机里当时的照片,那个房子处于完全的原始状态,穿着脏脏的衣服在客厅里收拾着地板条,百废待兴的样子让人感慨颇多。
年底了看看今年走过的地方,开始总结这一年的路,或大或小,总是会有所收获,有的是专业方面的、有的是沟通方面的、有的是情商方面的、有的也许是心智方面的。
只是,每每觉得在当时经历着的那一刻,或苦或累、或难或艰。那时候,我们往往看重的是感受、是心情、是困乏,甚至期望着早点结束。只有过后再回忆的时候,那才成了经验和资历,虽然大多初时是苦味的,却也有了收获之感,变为喜悦或感慨。
又能有多少人在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困乏身的时候,能记得今后可能会到达的收获,能想着或许是天降大任呢?心态。
这是当时在现场的鞋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河南, 手机, 足迹
上海不知道来了多少次,但最近两年似乎没有来。感觉这个城市对于长期在北京打拼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除了不得已的理由几乎不会过来。
平时工作就挺忙,一出差就更忙。出差的时候,好像24小时都是工作,不用着急回家,不用担心吃饭,不用顾虑孩子没人陪,往往越是出差越是累,回到北京,还一堆积压了许久的工作待处理。所以,今年不到万不得已,几乎不再出差。看看这次出差的安排便知道了:
周日:下午,北京飞上海,半夜开始工作;
周一:全天上海专项治理,凌晨离开职场;
周二:早晨六点出发去机场,上海飞郑州;中午,从郑州出发去南阳,傍晚见客户;
周三:上午南阳回郑州,中午去分公司,下午郑州到漯河,看望同事,晚上漯河回郑州;
周四:郑州到焦作,下午见公估;
周五:上午见客户,中午焦作回郑州,下午郑州回北京。
上海,似乎并没有留什么照片,这是酒店挂的油画,似乎是水乡印象。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河南, 手机, 上海, 足迹
眉山古称“眉州”,自南齐建制,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其鼎盛时期在宋朝,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而以“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为代表的“三苏”,更是妇孺皆知,早已成了这个城市经久不衰的代表和烙印。如今“眉州”和“东坡”这两个词似乎已经很难再分开,不管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家酒店或者一道名菜。
以前曾经经过的仁寿便属眉山市,这次才知道。
三苏祠,作为这个城市的象征,自然是这里最主要的景点,也是我和其他游人来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其本为北宋大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故居,后在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宅为祠,开始祭祀三苏。
明末,祠堂被毁于兵火,后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原址上进行重建,成今之规模。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成了国家4A级景区。
从成都过来,城内路边停车,立刻有一种到了80年代初的城市之感,熟悉的古老的远去的歌曲迎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想让人扭动几下。不过时间紧迫,匆匆忙忙走到景点,就差那么两三分钟停止售票,很幸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摄影, 手机, 四川
山西吕梁的兴县,位置很偏,从太原开车过来要四五个小时,若是赶上堵车,那就更晚。若不是出差,估计是不会来这种地方。
地处偏僻,则政府的管理更直接或者粗暴,遇到交警检查大货车,罚款创收,导致整条路拥堵了十几公里,全是大卡。很多车熄了火停在路边,寒风中眼巴巴的无奈,那里的温度,车里的矿泉水要冻成冰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若要进城?那可是要一个晚上的时间。索性小轿车可以钻来钻去,还算得自由,但也堵了个把小时。
路上,天逐渐变黑,看到了久违的天空。为什么久违?是它的颜色。
曾经小时候在老家,天空那么美丽,尤其早晨和傍晚,能看到各种蓝色和各种红色的交相呼应,在不停地变幻,其中还有明亮的天狼星。那几乎是每天都有的景象,若没有,一定是在下雨或者下雪,便又成了另外一番美景,阴天都很少。而如今,在帝都,或者去其他城市,天空无外乎黑、白、蓝三色,北京尤以黑和白为主。要么阴天或雾霾,要么就天黑,索性看不到。见不到有形状的云,见不到闪烁的群星。
在山西这两天,每天太阳下山后,看到蓝红绚丽的黄土高原,竟有些莫名感动。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山西, 摄影, 手机, 足迹
年底了,开始慢慢补旧账了,主要是今年欠下的一些文章。
北京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让刚刚从成都回来的我冻得让人瑟瑟发抖,在这个季节出差最是容易感冒。结果今天一早,又奔波在了路上,去山西吕梁,和一个重要客户谈判。
今天碰巧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出差路上整理手机里的照片,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些鲜活明亮的画面,温暖得让人不忍再放下。
那是七月份的张家口,去那里主要是送孩子去避暑,遇到了老家果树丰收。
小姨家现在虽然已经在城里买了楼房,但主要还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些,平时的农村老宅依旧还住着人,那里其实更舒服。院子不大,错落地种着些蔬菜与果树,杏树、李树、海棠树,都挂满了果实。若是加上我从小生长大的静海老家,则还会有苹果树、桃树、梨树、枣树、柿子树、山楂树,想想春天和秋天得有多么美丽?比起满是雾霾的北京,真的会偶尔迷茫,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这是杏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河北, 手机,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