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古称“眉州”,自南齐建制,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其鼎盛时期在宋朝,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而以“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为代表的“三苏”,更是妇孺皆知,早已成了这个城市经久不衰的代表和烙印。如今“眉州”和“东坡”这两个词似乎已经很难再分开,不管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家酒店或者一道名菜。
以前曾经经过的仁寿便属眉山市,这次才知道。
三苏祠,作为这个城市的象征,自然是这里最主要的景点,也是我和其他游人来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其本为北宋大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故居,后在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宅为祠,开始祭祀三苏。
明末,祠堂被毁于兵火,后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原址上进行重建,成今之规模。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成了国家4A级景区。
从成都过来,城内路边停车,立刻有一种到了80年代初的城市之感,熟悉的古老的远去的歌曲迎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想让人扭动几下。不过时间紧迫,匆匆忙忙走到景点,就差那么两三分钟停止售票,很幸运。
这次是到成都谈一个案子,金额不大,但之前的人员和客户闹得有点僵,彼此不相让,顶住了,似乎还有点斗气的感觉,客户非要诉讼。谈了整整一个上午 + 中午,所幸结果是好的,坚持了以前的标准且说服了客户,达到了预期目标。
案子谈得好,才好意思吃火锅,然后目标是没有去过的眉山。出发之前赶紧找台电脑,处理一下工作。
车刚下高速,就有一些仿古建筑,在收费站处,是进入眉山的标志。
进入景点,内部都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景,水和假山,竹木和花草是必不可少的。
披风榭,原建于南宋,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所重建。
南宋年间,陆游曾来此地,在亭子下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其中包含两句: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也正是因为此,眉山才有了“诗书城”的称号。
启贤堂,建于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现为陈列室,放三苏雕像。有回廊,和来凤轩相接。
时间不早了,景区的管理员开始催人,广播里也在广播着要关门,但后面还没仔细看,所以选择继续往后走。围绕着中心主建筑一圈,是浓密的竹子,映着古建和碧水。
半潭秋水,牌匾很有意思,其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亭前有半月形池塘,秋水伊人。若在此处有一小房,沏一壶绿茶,捧一纸书卷,焚香缭绕,得已安享晚年,倒也是惬意。
走到正门,即南大门。过来时已经关门,保安又给开的门,我们成了最后的游人。
外面街道,两侧都是卖些与三苏相关的文房四宝之类的工艺品,竟然没有几家卖水或卖食物的,更别提餐馆了,看来这里游客始终不是很多的状态。人们对于这类的景点始终不是高兴趣。
今年就买了一本传记,便是苏东坡,他是我最喜欢的文人之一。
回酒店,又出酒店,走了很远,才找到一家菜馆,其中的椒麻鸡非常好吃。
然后,沿着岷江散步。
江边有大名鼎鼎的远景楼,苏轼曾为其写过《眉州远景楼记》,楼以文而名,中国四大名楼莫不如此,所以其在很多时候被认为能和四大名楼相齐名。
只是当年的楼早已不复存在,已毁了多次,现存建筑为2004年新建,与一千来年前宋朝时期的样子也许大相径庭了。当年,苏东坡在《眉州远景楼记》内曾说: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従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不知他后来登楼没有?
眉州竟然没有眉州东坡酒楼?木有吃东坡肘子吗?哈哈
@Sunny, 应该有吧?同事抠门,没有吃到。
三苏祠看照片还真不错,幽静且文化味浓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