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佑宫的来历,当地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曾有一位纯一道人,法号元佑,道法无边。朱厚熜的老爹与之结为至交,关系颇厚。然有一天午间瞌睡,竟见道人直奔王府内宫,这还了得?大怒而惊醒,发觉是场梦。正此时,忽有两人来报,一人曰:纯一道人于观中坐化了。另一人曰:小世子诞生了。此世子便是朱厚熜,被传为是纯一道人的转世。
朱厚熜登基后,在出生地敕建此宫,名“元佑宫”。其始建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九年方成,已有450余年历史。风格与北京故宫、武当道观类似,是供皇帝返乡、官员朝拜显陵或者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之所。
其两端与宫塘和龟鹤池相连,目前这两池水依旧存在,只不过,宫塘略显沧桑,而龟鹤池已然成为了普通水泥池塘,霓虹闪烁的招牌,加上如今早已不同于“龟鹤延年”的词义,像极了洗浴中心。
上午逛完明显陵,时间充足,早早坐车到了火车站却发现周边没有餐馆,于是又打车来到了市内,随便吃点快餐。名字很类似于肯德基、乡村基,反正也是汉堡与可乐的“某某基”。中国大多企业,对自己的新生品牌缺少足够的信心,总是去傍着那些出名的企业,就类似于前些年的安踏、康踏、贝踏、稳踏、昂踏等等运动鞋,着实让人跌了眼睛。
市内闲逛,随意地走,发现地图导航上有了元佑宫,其实都本已错过,只不过看到塘边的这一景,觉得似乎又有的逛,便回来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湖北, 足迹
最近几天好忙,工作也事多,总是觉得有些闷。于是翻翻近期的照片,找到了这么一张明快些的。当时在山路道边,人多声杂,生怕蝴蝶跑了,所以照完也没细看。现在看来,似乎焦没偏。
蝴蝶,白色,常见,照于泰山下撤途中。
自从买了相机后,对尼克尔18-200mm的镜头越发满意,用得也越来越顺手。当初只是为了旅游而买,要的是简单和易于携带,并且焦段广些,少些无能为力的场面。结果用了段时间后,发现出来的片子也还算可以,足够使用了,再对出片质量有要求,还不如练好水平换全幅。
最近游玩之余,顺便拍拍白鹭和蝴蝶等物,C焦确实有些让人欢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周末想出去逛逛,而武汉已基本走遍,目光便开始放远。有那么两个选择,一是岳阳楼,登高而览鄱阳湖,于其内看书音乐,等夕阳西沉,霞光下水天一色;二是明显陵,漫步而感帝王陵,于其间触摸历史纹貌,世界文化遗产,感受嘉靖帝的那些历史波澜。
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湖北省最后一个感兴趣的景点,完了就不惦记了。而且前者过于文学小青年,不适合这个暴雨肆虐的季节。
周六五点半起床,来回花九个多小时在路上,去200多公里之外的城市,只为看一个墓。反正我和导游说,她不信。我说,痴迷于旅游,只希望丰富下生活,长一点见识而已。
去时火车是双层的T8084,结果误打误撞地坐了最后一班。乘务员说,明天(7月1日),武汉到宜昌的动车便通了,然后其他火车提速,这班列车的时刻会变,而双层火车由于过老,将会从这条线路上淘汰掉,今天是这趟火车的最后一次行程了。这使得本次略显平淡的旅行瞬间充满了时代感与穿越感的重大意义。
钟祥,小城,黑出租。
阴天,浓云,夹着零星雨点的大风。
大声的车载音乐,上个年代的流行歌曲,一个人的旅游。
暴雨前和暴雨后,片刻宁静的明显陵。如此美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湖北, 足迹
神农顶,吃午餐,需从简,赶时间。方便面,有浓汤,配水果,营养全。茶鸡蛋,高蛋白,补体力,它不难。雪米饼,能怡情,嘎嘣脆,吃得欢。
无云雨,太阳足,气温高,需防暑。出汗多,易虚脱,要赶路,水喝足。车启动,几步路,瞭望塔,未停步。转山弯,人惊呼,杜鹃花,遍山谷。似海洋,似行云,红似火,耀天幕。
停下车,人环顾,不知觉,花深处。有巨石,落笔书,三大字,神农谷。有别名,风景垭,景第一,数此处。常有云,谷中浮,似海浪,似飞瀑。变幻间,笼四野,于其中,不知处。其谷口,之所处,南北向,气流路。云雾起,阴晴复,瞬息变,此缘故。
极目望,山绵延,眺谷底,万象千。石如笋,石如片,石如林,石如剑。其神奇,多变幻,似神工,令人叹。千万年,地质变,其海拔,升不断。生断层,深切渐,成谷峡,千米憾。有石露,石灰岩,能溶水,容貌变。风雨打,年岁间,日月曝,昼夜连。大自然,精雕琢,成此观,你我见。
登垭口,极目眺,绿遍野,至云霄。杜鹃笑,攀崖俏,石林立,百象妙。垭口处,风呼啸,能解暑,温不高。今无云,未凑巧,不起雾,缺妖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湖北, 世界自然遗产, 足迹, 摄影, 单反
相传,古之神农,尝携民采草,途遇峻山陡壁而不得上,遂伐木搭架,傍崖为梯。架凡三百六十层,来年方成,高入云,半壁观海日,亦得闻天鸡。上险峰,得见花草遍地,遂植木成墙以隔虎兽,搭架成屋以避风雨,与民居其中,尝百草,后世谓之“木城”也。
足遍千山,终得稻、黍、稷、麦、菽五谷,定居务农,无所获猎而食余粮,民之解饥;搭架遍野,方集三百六十五草药,著“神农本草”,患疾而不问天命,民之解疾。
功成达愿而折返,云青生烟,青冥浩荡而作雨,弥漫四野。但见群山木架,遍野木屋,得土而生根,遇水而生芽,尘化青草,石为鸟兽,万籁惊颤,虚若遗世。风停骤息,云过乍晴,霞光洒泻,訇然中开,得见群山翠绿,谷青幽深,枝繁叶茂,猴猿清啼。成今之所观,名曰“神农架”。
其主峰神农顶,海拔3106米,为湖北,乃至华中最高峰。时曰极顶寒于四周,五月尚见积雪也。
吾好爬山,尤喜登高,然每有同事为伴,多以车代步而无心劳累,以逸待劳而无愿多行,体质多虚,身力多亏,而好登山者,十不出二矣。观今之同行,多年轻力足,思之乐甚。
车出金猴岭,行不久,见路边木架,其上书:华中屋脊。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湖北, 世界自然遗产, 足迹,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