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总是把眼光投向远方,投向少数民族的时候,看到了《最后的黄土高原》这本书。同为《行走在中国》系列中的一本,多为专注一方的摄影师的著作。
作者名房子,一腔热爱,在一片远离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这类词汇的黄土高原上,一下子就扑进去了十年。收获了一箱子照片、一肚子话,淳朴、焦热的爱,如同这边土地上的太阳。
尤其看到作者在祁庄的经历,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十二户的农家,挨户走访,用相机、用文笔、用自己的影响,使其成社会关注点,使政府有了作为,让一个村庄修了公路,铺了自来水,并彻底告别了煤油灯,用自己的热爱造福了一方人们。当他再回去时,村民磨刀、宰羊,那份感激、那种场面、那种将理想与责任完美的结合,是令人艳羡的。
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背上登山包,装上所有行囊,去那些或钟情,或险远的地方,带着相机和一颗热爱目的地与生活的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1985年,国家将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偶然得知这个常识后,去吉林看雾凇的行程便被列入了安排。
没有通过机构,也没有告知其他人,便悄悄过来了。
地点选在了吉林省吉林市的雾凇岛,四周被松花江水环抱,效果最佳。来的途中开始寻找客栈,选择了雾凇岛摄影基地,选择了睡了二十多年的土炕,暖和、亲切,但在南方人看来,更多得可能是新奇。
这次的选择很成功,火炕非常暖和,而且一直到了早晨都不凉,整个屋里暖暖的,至少不用包着头。而且,客栈还负责接送,这对于下午四点就天黑的东北,对于不在市内而相对偏远的雾凇岛来说,很是方便与便利。当然饭菜也还可以,老板还炒了点肉菜。
只是,对我来说,炕的长度有些短,要斜着才能躺下。
可惜,这次没有遇到好的天气,非常遗憾。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足迹, 吉林
那是很难的一段时间,处处不顺,也很少开口。机票的时间始终无法确定,行程不断被更改,临行前还因全保会的材料准备而又推迟了一天。不知不觉,已经渐渐习惯了公司的“不确定”。若是让别人无法去确定未来两三天的安排,会让人逐渐失去思考的习惯,这并非一个好的工作方式。
飞机晚点,直奔市内。喜家德水饺,记住了这么一个下车的地方,有些小雪,总算开心了些。
哈尔滨,中国最北的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个美丽的城市,也是个有着异域风情的城市。之前来给人的印象很棒,是那么一个有所不同、有所陌生的地方,似乎一下子便躲开了那些熟悉的羼杂与忙乱。
十二月份的时候,零下三十几度。太阳岛上,赤手堆起了一个雪人。虽然还没有巴掌大,却依旧对着它许下了许多愿望,迎着夕阳。听着老男人李宗盛的老歌,也许很容易感伤。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黑龙江, 摄影, 单反, 足迹

片名:风语者/Windtalkers(美国·2002)
导演:吴宇森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亚当·比奇
1、有吴宇森,还有尼古拉斯凯奇,所以便看了,战争题材的电影其实挺喜欢的,只是最近看得少了,也没有什么新片子。中国似乎只喜欢拍古代战争,近代的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类电影很容易被贴上爱国主义,红色电影,溜须拍马的标签,甚至常与教育片,宣传片划上等号,难成大气。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电影, 海报
棘手的案子,再到长春,本计划一晚就回,便拎了一个手提电脑,轻装上阵,没带换洗衣物。结果却遭遇事故再发而前往白城,那是一场十足的意外。冷和鱼,是去年冬天对白城那几日几近全部的印象,还有便是附近松原市不停传来的地震,及人们对于汶川般大灾大难的各种猜测与谣言。
明明自己不讲理,讹诈,狮子大开口几百万,却依旧能在你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演戏,这样的人大代表着实让人揣测她在其他工作中的表现,在政府和人民面前的公信,会是几何。
很累的几天,没什么休息,途中虽路过查干湖,即使如我这般喜爱旅游,却也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到长春,休息一晚,改日一早汇报完工作,赶在飞机起飞之前,驱车在市内转了转八大处、皇宫及满清那个年代的建筑,还去了躺吉林省博物馆。雪后的长春,满满冬天的味道。
省博建在伪满洲国溥仪帝宫旧址,比想象中实在小了太多,甚至比不上一些地市博物馆。至于藏品,也似乎撑不起一个省级博物馆的门面。冷冷清清,没几个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吉林, 摄影, 手机,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