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古称“豳州”,两字读音一致,周朝时豳国国都,终归于秦。《诗经》采十五国风,《豳风》是其一,其中的《七月流火》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如今这里最有名的是大佛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李渊称帝,定都长安,年号武德,国号唐。此时,隋朝的内乱随着大旗一倒而达到顶峰。东边瓦岗寨死磕宇文化及,却被王世充坐收渔翁之利;而西边,薛举在兰州称帝后率军东进,拉开了唐朝立国后的第一场大战,被众多战队势力盯着的大战。
这场战役史称“浅水原之战”,由李世民指挥,是他一生败得最惨的一次。虽然唐朝来了不少名将,结果“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十之五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全都被俘,薛举用唐兵尸体堆成京观炫耀,成为奇耻大辱。当然,史书上说李世民忽得疟疾,乃命人代指挥。其后一两个月,薛举突然病逝,由其子薛仁杲继位,同年败于李世民,投降后被杀。此战之后,唐平定陇西,消除了西侧之忧。
大佛寺,便是李世民为了超度在浅水原之战中阵亡将士所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原名“应福寺”,距今已有1300余年。其中主尊大佛高20米,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窟内阿弥陀佛造像,也是华夏文明鼎盛时期汉族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
这一片石窟依山傍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在长度将近400米的岩壁上,共分布着洞窟130个,造像1988尊,尤其中间的建筑内的大佛,蔚为壮观,被誉为“盛唐石窟艺术奇观”。
北宋时,宋仁宗赵祯为其养母庆寿,曾更其名为“庆寿寺”。
仁宗这位养母,是真宗的第三位皇后刘娥,确实是有治国能力的,可就是太过眷恋权位。从真宗病重时,她就开始决议朝政,而仁宗即位时仅十三岁,刘娥更是牢牢把持朝政。她可是着帝王龙袍和皇帝一左一右并坐的临朝听政,可不用什么垂帘,还差点效仿武则天称帝。
刘娥的身世虽然经过美化,但依旧有史记载。其原为歌女,后嫁一银匠,再后来于宴会上被人送给时为皇子的赵恒宠幸,遂得宠。因她的出身微贱,所以这一路挺坎坷,但最终还是成了皇后。她的侍女李氏因真宗宠幸而得子,那可是当时唯一的皇子,始终无后的刘娥便将其据为己有,并对外隐瞒了这件事。仁宗是直到刘娥去世后才得知真相,而此时她已经64岁,而他的生母也在前一年去世,至死未相认。著名的《狸猫换太子》便是取材于这段历史。
明嘉靖年间,庆寿寺又改为“大佛寺”,沿用至今。
原价20的门票,退了10元,因为当地举办活动,把石窟的门都堵上了,不能参观。
问其原因,说是景区的服务人员都被调走,去景区门口组织政府的旅游宣传活动了。一个宣传彬州旅游的活动,却选在了清明假期,把一众外地来的游客晾在景点没有办法参观,然后去景区门口听着领导侃侃而谈如何发展旅游、服务游客,是不是有点舍本求末?
透过层层栅栏,勉强还是看点吧,毕竟这种城市,是基本不会再来的。
本来已经有了一道铁栏杆,站在那道栏杆那里,就能瞻仰大佛全貌,结果非要在几米外再加一层栏杆,除了不能让人看到大佛,除了让人只能看个佛头之外,还能有什么作用?整个景区的游人不过几十人,这是防护什么的,需要用两层栏杆?
这个大佛两侧,本还有精美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整个窟内四壁佛鬼密布,共有造像过千尊,然后只能看个这。
这本都是可以进洞窟参观的,本也有防护,但如今直接把洞窟门口拦住,因为没有人看着,因为看着的人被调取门口讲PPT,谈如何发展旅游、服务游客了。只留下一众游客,拿着手机伸过栅栏,咔嚓拍一张。
下楼梯右拐,是僧房窟。
如今共有98窟,原是僧人居住的地方,而且彼此相连,还有栈道遗留。这么大规模且彼此相连的僧房窟群,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
右侧是丈八佛窟,新建为应福寺,但也是这个样子,用个栏杆拦住,什么也看不到。
咸阳文旅和彬州的管理,真是让人无语。
途中有佛坛窟,原是僧人聚集、讲经的场所,两侧有力士,再两侧分别是一蹲一走的石狮,造型比较罕见。
外面,那个活动正热闹。PPT演示还总有一半不显示,说得结结巴巴。又找主持人出几个题,答题的都是当地百姓的孩子。然后再花钱请来演员,放个音乐,跳个舞,选个好点的摄影师,估计是个好新闻。
那些不是给游客看的,对于观众只有自己景区的人或只有当地留守老人的活动,都是发新闻用的。
反倒是因为景区没有人管,投壶、射箭类的游戏可以随意玩,更惹人喜欢些。
回咸阳,路过市内,看一眼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开元寺塔,叫这个名字应该是始建于唐,后来毁坏重建。目前尚无定论,但现存文物的建筑年份可考,距今已近千年。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