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古称“热河”,为“一市连五省”之地,除了京津冀,还挨着辽宁和内蒙古。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在此修建避暑山庄,成为了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始称“承德”,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已被入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从北京到承德的高铁开通后,过来便方便多了。
我们常说承德外八庙,其实不限于八座。这里共有12座仿西藏、新疆等寺庙而建,供边疆少数民族贵族觐见皇帝时礼佛之用,其中有8座归清政府直接管理,又因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网上搜了一下名单,这12座寺庙包括:罗汉堂、广安寺、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
第一站普宁寺,路过普佑寺,同为外八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普宁寺的一个附属寺院。但因为上世纪64年雷击起火,绝大部分建筑损毁严重,仅存山门和几个配殿,目前封闭未开放。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手机, 摄影, 河北, 足迹
普济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庙,是这里的三大庙之首,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法雨寺统称为前寺、后寺,香火最旺,游人也最多,是大多数人来此的必经之地。
其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宋时成规模,名“宝陀观音寺”,后屡有兴废。当前有记载的是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进行扩建,并更名“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初,荷兰人入侵,除大殿之外均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朝廷再次重修,并改名“普济禅寺”。
是本次普陀之行的最后一站,从山上下来,沿着海边而行,忽然而见。
首先见到的是多宝塔,又称宝佛塔,于元元统三年(公元1335年),得太子宣让王的捐助而建,所以又被当地人叫做“太子塔”。宣让王是孛儿只斤·帖木儿不花,为忽必烈的孙子。该塔细看很精美,全部由太湖石砌成,是普陀山三宝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地取材,因为离着太湖不远,可众多园林内,雕刻太湖石的不多,它毕竟本就“皱瘦透漏”的带着一股野趣,雕刻完反而失了灵动的感觉,有了太多不出所料的工整和雕琢。好像豢养的家畜,丢了野性和灵性。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浙江, 足迹
普陀山三大寺之一的慧济寺,因在山顶,故又名佛顶寺,同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它始建于明,最初是个庵,由僧人圆慧所建,仅石亭,供石佛。后至乾隆年间,扩庵为寺,建了圆通殿、玉皇殿等,清道光年间又再次扩建,参考普济寺和法雨寺形制,终成规模。来普陀岛的人,大多就是拜观音像,然后便走了,除了观音像附近的普济寺和法雨寺,很少再去其他地方,所以这里人不多。
一路上,发现普陀山路两侧的各类树木上,都挂了供养的牌子,写着某某某或者某某公司供养。据说根据树的种类和树龄不同,还有离着观音像的距离不同,供养的费用也不同,费用是按年付费。这拓展了我的认知,一方面惊讶于国人的胆量和创造力,一方面又感觉着总有些不妥。佛门说着戒来戒去的,却在自己的地盘上做起了生意;说着要众生平等,可没钱的人如何打破这个费用的壁垒,显然在这里的树上挂牌子的都不是穷人,难道佛门不管穷人了?有人说,粗点的树,离着观音像近的,一年要几万,可以代替你日夜聆听佛法。也有人说,这边一个小摊位,几平见方,价格能高到离谱,媲美西湖。让人想起去年的一个新闻,西湖断桥边的一个矿泉水摊位,经过68次竞拍,以年租金284万/年的价格成交。虽然贵,但市场经济下,有利可图便价高所得,倒也无可厚非,可佛门净土也要如此么?
登山途中,有“佛顶顶佛”四字,取意在佛顶山顶礼膜拜佛。“佛”字相同,“顶”字一繁一简,尚不知原因。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浙江, 足迹
到浙江,已经离着普陀山不远,碰巧周末,那便过来转转。普陀山又名“普陀珞珈山”,海拔286米,是浙江的舟山群岛之一,也是我国的佛教名山之一,相传为观音菩萨道场。舟山群岛是天台山余脉,因海平面上升而淹没山体,留下群峰而成岛,所以普陀山虽为岛,但属天台山脉。
它从唐朝开始以观音道场而名的。当时日本僧人慧锷到五台山迎请观音像回国,至普陀山处遭遇风浪,数次尝试不可行,且像重不可负,夜间又遇高僧托梦,乃信此地为福地。岛上一户献出家宅供奉神像,曰“不肯去观音院”,成了普陀山的第一座寺院。而至宋朝,官方开始背书,并在此建寺供奉观音,各地礼佛之人慕名而来。
本次登岛,把上次来没去的几个寺庙逛一下。目前正在按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名单进行打卡,已经去了大部分,这座岛上便有三座: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出发不敢耽搁,从宁波开车过来,虽然没有堵车,但花的时间也不短。直至路的两侧都是海,开始不停有岛闪过,那便是快到了。
到停车场,坐船登岛,快到码头之时,窗外有似佛像的诸岛。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浙江, 足迹
24年,在西柏坡召开了理赔年度全国会,是这些年第一次选个景点开会。
西柏坡如今已是革命圣地,47年,刘少奇和朱德先来到这里,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的48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也进驻这里,集齐了中共中央的五大书记,并在这个小村里组织指挥了沈辽、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西柏坡成了当时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这个指挥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蒋介石打败了”。
49年,毛主席和党中央从这里进京,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西柏坡有句标语: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为何选择西柏坡?首先是地理因素,这个中国各大城市或乡村几乎所有变革的核心因素之一。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处,其三面环山,一面是水,交通方便且易守难攻,哪怕遇到紧急情况,也能随时撤入太行山,以保星星之火。其次是人文环境,这里是白毛女的故乡。杨白劳和黄世仁的故事人尽皆知,有旧社会把人逼成鬼的血泪,便有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希望。毛主席讲“此谓民心如海,可载巨舟”。最终还要看经济,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个经济重镇,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不仅是个能自给自足的地方,也能一定程度上支撑起庞大的中共中央的人员车马消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河北,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