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这么一个庙名字一度让我很迷惑,以为是一个山寨寺庙,实在太俗气了,所以来之前并没有抱什么期望,能够中规中矩,有些明清建筑即可。

  来了才发现,它原来并不一般。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1年),现存大部分建筑都为明代所留。不仅是北京的“九坛八庙”之一,还与皇帝祭祀自己祖先的太庙、祭祀孔子的孔庙并称为“北京三大皇家庙宇”,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祭祀三皇五帝、祭祀历代帝王的皇家庙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原名帝王庙,无疑,祭祀的是帝王,且为历代帝王,这由当朝的皇帝去祭祀,是需要魄力的,也需要一个很开放的心态,不再仅仅是某一个集体的概念,更多的是多民族的地域、人群和文化的传承。这大概也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所以外来的民族、文明终究会被同化和融合。

  最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主要包括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其中还包括了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元世祖。而到了乾隆年间,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经过几经调整,确定了188位帝王,还包含了北魏、辽、金等以往不被列入其中的与我们所谓的唐宋元明清共存的朝代的皇帝,都在主殿景德崇圣殿之内。

XGS_3613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北京有条街,名气不小,为国家历史文化名街,那便是国子监街。虽然来过几次,但都没有怎么逛过,这里的景点主要有两个,孔庙和国子监。

  中国有四大文庙,分别是曲阜文庙、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北京文庙。北京文庙仅次于曲阜文庙,为全国第二大文庙。似乎吉林文庙还没有去过,看来下次去长春除了般若寺,还要再去文庙逛逛。

  北京文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为了安抚汉人,招揽人才,笼络大家族,也为了更好地强化统治,下令沿袭曾经的礼制,在北京城建宣圣庙,祭祀孔子。同时,根据中国“左庙右学”的礼制,同年又在孔庙西侧,建立国子监。国子监又称太学,是元、明、清三个朝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也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孔庙重建,其间和之前的大修次数就不用说了,天子脚下的文庙自然不会被荒废,但整体上依旧沿袭着元代风格。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此为大成殿。

XGS_383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最近才发现,虽然走遍了全国,甚至走过了一半左右的地级市,也去过了一些国家,但北京的好多地方却还没有去。如鸟巢、水立方这种很著名的景点,其实坐个地铁就到了。往往越是在家门口的、越是熟悉的,反而越不被重视,我们对人对事也常如此。
  奥运会都已经过了七年才来,有点汗颜。除此之外,还有明十三陵和箭扣长城,一直好想去,却总是被各种理由拖来拖去,总觉得随时可以去,觉得以后还可能再去,便始终没有走出第一次。

  当年李宁凌空慢跑一周的时候,我正在南京分公司轮岗,那是令国人骄傲的一届奥运会。那一年还有汶川地震和拉萨314事件,紧接之后的奥运将国人凝聚在一起,那是我们展现空前凝聚力的一年,可此后似乎再也没有如此过。有乐观的人说,国人平时吊儿郎当、各个愤青,可一旦面临大事大非、国难当前,便会继续空前团结,如同08年。
  那一年我在南京看完一切,想着回到北京一定来看看这个主火炬,可一等便是七年。

IMG_280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北京有“九坛八庙颐和园,东四西单鼓楼前”之说,所谓“九坛”是指天坛、地坛、祈谷坛、日坛、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八庙是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东西和西单如今也都是比较熟悉的地名,原是明朝时期在这的一个十字路口立了四个牌楼,故有了东四牌楼、西四牌楼称呼,如今简称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便是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的简称。
  除此之外,北京还有“内八刹”和“外八刹”之说。内八刹是指柏林寺、嘉兴寺、广济寺、法源寺、龙泉寺、贤良寺、广化寺和拈花寺,均在老城区之内。“外八刹”在老城之外,是指觉生寺、广通寺、万寿寺、善果寺、南观音寺、海慧寺、天宁寺和圆广寺。但如今大多寺庙仅剩下了地名和回忆。

  广济寺,为“内八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被誉为北京求姻缘最灵的寺庙而受关注,同时还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址。
  其始建于金代(公元1115~1234),初名西刘村寺,元代改称“报恩洪济寺”,后毁于兵火。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开始重建,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完工,更名“弘慈广济寺”。民国年间,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

XGS_354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长春

  会议,到长春,那是今年七月份。

  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可以纪念,或者可以写下来。如今时间过得久了,印象里只剩一些记忆的碎片,比如东北菜。大年初一店里的装修和店名一样年味十足,北方味十足,这让很多南方人大吃一惊。东北菜是我记忆中的菜,老家东北人多,所以和小时候吃的菜几乎一样。
  又比如路边的烤鸽子,每次到长春都会品尝,是当地沾沾自喜的美食,适合就着啤酒下肚。再比如培训中讲了两个小时的《谈判技巧》,十页的ppt上只有几个字,便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感觉自己越来越能忽悠了,肚子里的干货也开始多了,自信也大了,反响确实还不错。还有就是累,相比较最近几天的清闲,那段时间长期在外,休息远远不足,看每月更新的的博客量就知道了。

  出去吃饭的路上,经过城市内的一片水,可能是伊通河或者某个湖。
  虽然到长春不知多少次,但长春内的景点,似乎还真没有怎么去过,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瞎忙,到了年底整理一下,发现这一年还是被各种事情所累,如同干了一年农活,虽然到年关有个收成,但却没有什么成就。创新的、有意义的事情还达不到领导和自己要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