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陶瓷、玉器,大概是每个博物馆都重点展览的。上海博物馆里的玉器,以良渚玉器开始。这并不意外,因为上海也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范围,对上海来说,是怕被人说成由小渔村发展而来,没文化和没底蕴的。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属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300-4000年,分布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它的遗址中心位置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故得名。
  这里出土了大量玉器,即使在世界范围,不论玉器规模、还是玉器在社会生活、礼仪制度中的地位和权重,良渚文化都是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被称作“玉文化殿堂”,其遗址已在去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玉琮和玉璧,它们被认为是祭祀使用,玉璧祭天、玉琮祭地,恰好一圆一方。
  良渚是个尚未发展金属冶炼的文化,如何在坚硬的玉石上留下了痕迹,并做到让人惊叹的精细,在一个毫米的宽度内刻出四五条线呢?靠的是解玉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便指它。有绳切割法,以绳子为载体,加上解玉砂和水,反复摩擦切割;有锯片切割法,用竹片或木器等,搭配解玉石来做切割。

  玉琮,一般有扁圆筒形和方柱形两类。这是良渚文化神面纹方柱形琮。

XGS_8048
XGS_8049
  这是良渚文化的神像飞鸟纹琮,属于扁圆筒形。
  良渚的玉琮基本都有图案,最多的便是这类,四面的中间琢刻出一个纵向凹槽,然后在凹槽两侧的凸面上雕刻出等距的凹槽,将玉琮又分成若干节。每节均以四个角为轴,雕刻着兽面纹,也就是说兽面纹是在两个面上,对称且连贯。
  良渚文化的兽面纹大多分成上下两部分,构成一组,上面是人面纹,下面是神兽纹。

XGS_8019
  良渚文化玉璧,祭天的大多是圆的。

XGS_8012
  良渚文化鸟纹玉璧。
  在没有金属冶炼技术的四五千年前,便雕刻出这样的纹路,古人一个小图案就足以让后世惊讶许久。

XGS_8010
XGS_8011
  战国时期重环谷纹玉璧。
  谷纹是战国时期常见的纹饰,但重环样式的玉璧,似乎并不常见,也许以前不大关注吧。

XGS_8054
  石家河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在湖北天门市石家河镇而得名。新石器时期的玉文化,以良渚和红山为冠,一南一北,而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神人,也足以令人惊奇,不是它的工艺和数量,而是它的造型,有点像三星堆里的模样,不似中原人。

XGS_8016
  石家河文化,玉神人首。

XGS_8022
  中国人,一直对玉情有独钟,认为玉可以通灵,可以连接人与精神或者另一个世界,古人还相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所以墓葬中往往有很多玉石陪葬,人的身上、手里、嘴里,甚至棺椁里都有不少玉石。
  幎目缀玉自西周时期开始出现,它用玉石模拟五官,缝在布上,然后覆盖到死者面部,汉代玉衣的源头可能便来源于此。这是西周晚期的幎目缀玉。

XGS_8038
  红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故得名。这里发现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当然,最有名的应该在国博。大多造型是“C”字型,这个也是,还有点萌。

XGS_8031
  战国时期的双首玉龙。

XGS_8041
  战国时期的玉交龙。

XGS_8043
  战国时期的玉龙。

XGS_8052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项饰、神相纹锥形器和权杖。

XGS_8026
  良渚文化的玉钺。

XGS_8014
  商代晚期兽面纹玉戚。
  戚和钺的差别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属于钺的一种,主要差别是略窄,并且在戚和柄之间有个凸起的横档。这个展品的横档并不明显,称之为钺也问题不大。

XGS_8045
  当工具失去实用价值而变成玉器,美学便从实用主义中独立了出来,这是各类玉质武器。

XGS_8047
  唐代的玉飞天,上面的还有礼器、祭祀的意义,而这基本已是纯美学意义上的作品了。

XGS_8057
  上海博物馆还有印章专展。

XGS_7963
  还有书画展,但因为时间赶,并没有细看。一般镇馆之宝里的笔墨真迹,都是定期或不定期展出的,展出时间也短,很多名画想见一面真容太难,比如故宫的《清明上河图》,一般都是三五年展览一次。想看到它们,需要提前做攻略,然后就看缘分了,上海博物馆里有王羲之的《上虞贴》、王献之的《鸭头丸贴》、怀素的《苦笋帖》,这次都没展出。

XGS_8003
  上海博物馆的样式,上圆下方,天圆地方,还有点像青铜器。

XGS_8081
  对面的上海大世界,已经建成一百多年了,许文强和冯程程,周润发和赵雅芝,一度都是我最喜欢的。

XGS_8085
  结束参观,餐前两个小菜,牛蛙和毛肚,辣得过瘾,一下子便拉回了现实。

XGS_8086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