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那么多关于土楼的内容,土楼为什么叫土楼?因为是土建的,但如何用土建成?
  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在北方建一个普通的四合院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何况一个巨大的土楼。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短则几年,长达几十年。

  首先,一般是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的几户或十几户,要坐在一起商量选址、规模、结构、用料、房间数量,还要商量用地、资金、劳力、工期等等,有一个大概雏形。之后,要聘请风水先生进行修订,汉族老百姓的大事小事,几千年来都少不了这一道工序,尤其盖房和结婚。他们初步确定好方案后,再请泥水匠做可行性评估,这期间有任何改动,恐怕都要再经过家族会议-风水先生-泥水匠间不停地商议、修订和妥协,形成最终方案。这是一个极其漫长和磨人的过程。

  方案确定后,选择黄道吉日,进入施工环节。第一步是基础,土楼的基础是石基。
  土楼的年代不好判断时,可以先看基础。在古代,没有石灰和水泥的年代,基础就是利用当地大小不一的石材进行干砌,如下面这个。用有棱有角大小不一的石料砌出平整面,特别是圆形土楼的基础,这着实属于一门过硬技术。据称,在土楼建造中因为砌筑技术不过关而造成石脚开裂、墙体开裂的情形屡见不鲜。

XGS_4461
  上图的承启楼,被称作“土楼之王”,位于高北土楼群,就是石基干砌。

  本来第一天因为时间紧张,已经放弃了高北土楼群,结果第二天在从田螺坑土楼群去河坑土楼群的路上,发现去一趟高北土楼群并不是特别绕,来回开车不到半小时,所以就来了。心心念念着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有已开发成景区的最大的土楼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它其实还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早认识的土楼,便是那枚一元钱“福建民居”邮票上的原型。

  它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历时三代,花了八十多年,到康熙年间方成。
  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XGS_4426
  承启楼,直径73米,全楼外圈四层,每层72个房间;第二圈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圈单层,32个房间;中间是祖堂,加起来整是400间。目前还住着60余户,400余人。
  如今,全是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了。

XGS_4435
XGS_4434
  出承启楼,旁边是世泽楼,两者紧靠,一圆一方。中间是高大厚重的土墙。

  土楼建造的第二步,是墙体的夯筑。一般会在农闲时进行,因为需要很多劳动力,墙体是决定土楼寿命的最主要因素,没有之一,厚度还是决定防御值的重要因素。
  在交通闭塞,运输以人力为主的年代,一般只能就地取土,但这不代表土不能选择。比较有经验的做法,在北方建造四合院,明朝各地修筑城墙时同样适用的方法:地面去掉含杂质较多的表皮土,然后把皮下土进行翻动,氧化发酵,然后筛制。粘土中要加入砂砾,进行比例调配,少砂裂缝,多砂松散。此外,各地还有区别,依据当地取材,土中有增加草秸、糯米等各种物质的,以提升硬度和粘合度。这边产竹子,会加入竹片,称“竹筋土墙”,作用类似于钢筋。

  夯筑就是一片热闹场面了。会提前做好模板,高约半米,长约两米,用厚杉木板制成,在模板里把土夯实。你可以把模板里的一个土块想象成一个石块,土楼就是用它们一块块垒成。在下图,尤其右侧,脱落表层土的地方,是可以看出来的,长条状。
  夯好一层,再修整一层,多余的地方去掉,少的地方补齐,然后表皮上土封好,成了所见模样。

  传说,承启楼虽然建设了几十年,可每次夯筑墙体的时候都是晴天,一次雨天也没有遇到过,所以它还有个名字,叫“天助楼”。

XGS_4448
  土墙夯好是会变形的,太阳东出西落,墙面各侧的日照时长不同,日照长的一面干得快,日照短的一面干得慢,干得慢的一面强度小,墙体会朝着这一方向倾斜,人称“日送墙”,幅度和尺寸依据施工的季节和天气而不同,这就是工匠师傅所要凭借经验而把握的了。
  凭土而成的土楼,可以屹立几百年,而如今的钢筋混凝土,常常几年便塌,这不是材料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一个是奔着百年大计而去,一个是奔着利润收益而去,高低立判,结果即知。
  土楼墙体的厚度,和高度有着密切关系,大多三层以上的土楼,墙体厚度都要一米以上,在冷兵器时代,这个厚度的防御力基本足够的。

  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重建。

XGS_4449
  内部模样。

XGS_4459
XGS_4452
XGS_4456
XGS_4454
  土楼里的卫星接收器,不止这些,基本都已实现WiFi覆盖了。

XGS_4457
  侨福楼,建于1962年。外层粉刷成粉色的土楼,似乎还真的不多见。

XGS_4425
  高北土楼群景区很小,半小时足够游览,也就三个土楼可看。有孩子,碰巧中午,正好在车里午睡,所以我们分成了两拨去游览。景区里买了些水果和零食,就是今天的午饭了。

  修整完毕,下一站,是河坑土楼群。
  从最初,人们在这里借着地形建了7座方形土楼,到后来随着族人增多,又建了7座圆形土楼,从高处俯瞰,呈现出了两个北斗星模样。从最早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朝水楼,到最新的永庆楼,建造时间共持续了423年。
  共有46座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河坑就有14座,是世疑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最多的村落。

  这里曾拍摄了《爸爸去哪儿》,但有特色的的土楼不多,所以一般登上观景台俯瞰北斗七星的排列即可。

XGS_4462
XGS_4465
XGS_4473
  俯瞰之后,选择下一站,云水谣土楼群。
  这是本次土楼游,六个土楼群中,唯一一个没有买票进入的。

XGS_4477



,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