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威尼斯,就会看到这里琳琅满目的橱窗,里面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假面。
假面文化在威尼斯,曾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早在18世纪之前,法律允许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带着面具工作和生活,那段时期,在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戴面具和披斗篷的人们。有人私会情人、有人寻找艳遇、有人躲避仇家、有人只是不愿示人。
面具掩盖了人们真实的身份,贵族戴着面具可以毫无顾忌地说话、狂欢,出入一些有意思的市井场所,不再端着高雅与体面;穷人则可以用一身衣服和面具使得看起来有权、有势,得到虚荣的尊重。戴着面具,可以去幽会谈心,不必担心外貌与身份;可以去放纵情欲,掩盖住了道德束缚。老人变年轻、女人变妖娆,面具激发了每个人内心最深处曾被掩饰或压抑的欲望,如烟花散放。
只是,有喜有悲、有虚有实,没人知道面具背后的人是在哭泣、还是在微笑,是在做自己、还是做他人,是想要一时、还是想要一世。但,终归在摘下面具的时候回归自己。
拿破仑挥兵南下,禁止了已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威尼斯面具。之后,它只是一种文化和传统再现。
传统的威尼斯面具基本材质是纸,然后还有黏土、石膏和胶水,制作成型之后,用各种颜色进行涂画,然后再贴上各种饰物而成。
这是传统的Bauta,面具是整个的挡住脸部,没有嘴巴。
这种是Moretta,可以露着半张脸,而不被识破身份。搭配上各种颜色的天鹅绒,流露出女性独特的魅力,在威尼斯非常流行。
白色Larva面具搭配着三角帽,然后披一个长长斗篷,便是个妖娆女子。
这种造型夸张的是Jester,也是女性面具,源于意大利,曾风靡了整个欧洲,特别是法国。据说和中世纪一种特别的小丑脸谱有关,那些伸出的爪子一般的东西可多可少,还可以卷起,上面一般有些铃铛或者穗头。
因为它比较西方化,也比较有威尼斯味道,所以很多人选礼品时喜欢买这种。
橱窗里第二火的,是玻璃,被誉为“威尼斯之花”。
据称,在公元10世纪,威尼斯人的玻璃工业便已形成,还成立了玻璃制造行会。在1292年,威尼斯主岛上的所有玻璃作坊都被转移到了周边的一个叫穆拉诺的小岛上,一是减少火灾发生,二是防止秘方泄露。如今那个岛被称作“玻璃岛”,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玻璃成了威尼斯重要的手工艺品,惊艳,还让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