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9月30日

  又一晚没睡好,因为高反,但已经略有缓解,所以睡了个大懒觉。反倒是老婆,适应得很快,看看这不顾形象恣意的笑容便知道了。我也纳闷,什么事能高兴成这样,后来仔细回想,是为了右手的那个苹果。

  罗布林卡的名气要小很多,来这里的游人则是更少,西藏遇到几个同行的,没有几个人过来,反倒是老外有一些。作为达赖喇嘛的夏宫,其建筑精巧,环境幽美,有“拉萨的颐和园”之称。以前每逢夏日,达赖喇嘛便从布达拉宫搬到这里办公,当然,指的是曾经。
  其由七世达赖指挥,始建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虽然它是西藏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美、古迹最多的,但其内的文物和布宫、大小昭寺或者其他寺庙比,仍少得可怜。而且,大多数都空荡荡的,还有几个已经破败。我想,这也是来这里的人很少的原因吧。
  在藏语中,罗布林卡是“宝贝公园”的意思,现已开辟为人民公园。
  它与布达拉宫、大昭寺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我们来了。门票60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D4 9月29日

  从小昭寺出来之后,先去旁边的快餐店里喝了杯饮料,消化一下知识,缕一缕思路。我们两个旅游喜欢深度游,不会看得不明不白。记得从布达拉宫出来,两个人坐在山脚下,依据这几天各自掌握的一点点知识争论达赖、班禅,争论历史年表,直到晚上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进行确认。这种讨论将一直持续到成都、重庆、北京…
  休息了一段时间,缓缓高反,然后出发。

  大昭寺离小昭寺仅几百米,位于拉萨老城的中心,其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多大朝拜来到拉萨的信徒,终点便是这里。这也是西藏很多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比如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便在此进行。
  其与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门票85元。

  大昭寺与小昭寺同期,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修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是西藏现存的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也是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

  寺前广场,高高向天的两根为金刚柱,柱顶为铜鎏金日月、五彩华盖和牦牛尾,柱身紧裹藏民献上的经幡,每年会更换一次。这在西藏的很多寺庙前都能看到。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D4 9月29日

  伴着发烧,彻夜未睡,高反使得脑袋成了一团浆糊。
  睁着双眼,躺在床上看着天空逐渐绚丽的朝霞,下面是那巍峨的布达拉宫。

  苦与乐,迎来了我的第29个生日。

  布宫排队预约门票之后,在旁边的一间小店吃了些早点,然后前往小昭寺。因为高反,所以行程安排很轻松,今天只有小昭寺、大昭寺。之后再有时间便坐在寺庙广场晒太阳,看人来人往。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行至现今的小昭寺处时,木车深陷沙地。因其上有佛祖的12岁等身佛像,故临时四面立柱,覆白绸供养。公主信佛,深信此为佛祖旨意,于是将佛像供奉此处,并建立了寺庙。

  小昭寺,藏名“甲达绕木契”(查自《西藏王臣记》),根据西藏文化网上介绍,“甲达”是汉人的意思,“绕木契”是大院子。看到百度百科和大多数网站都介绍说“绕木契”是汉人的意思,我想应该错了。
  其始建于唐,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合称为“拉萨二昭”。初期建筑仿汉唐风格、精美壮丽,后来几度被毁,如今殿堂多为后期重建。小昭寺座西朝东,“公主悲思中国,故东向。”
  当地人进寺不要门票,游客则20元。

  红白黄黑,基本所有建筑都是这种颜色,映着深蓝色的天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拉萨,是一个很多人向往,但很少人来了的地方。
  其海拔3650米,是我国最高的城市。始建于公元7世纪,在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后,将政治中心由山南迁于此,并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距今已有1300余年,是中国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记得在火车上,那家藏族人好像给我们讲过,大昭寺和小昭寺在传说中是由山羊背土填湖而建成,之后四方八方朝拜的僧人或徒步、或磕头而来,围绕找大昭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祈祷转经,最终走出了一条街,八廓街;转出了一座城,拉萨城。拉萨在藏语中,便有“佛像所在的地方”之意,指的便是释迦摩尼等身像。在藏族人心中,以大昭寺为中心,以八廊街为环线的古城,才是真正的拉萨。
  后来查阅一些资料,又发现拉萨曾古名“惹萨”,而在藏语中,“山羊”称之“惹”,“土”称之“萨”,意义显见。

  拉萨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日光城。这让我想起了香格里拉古城,它有“月光之城”之名。

  古时政教合一,佛教至高无上,再加上信仰深入人心,很多寺庙都依靠藏民的捐献,修建得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但除去宗教发展,在民生和经济方面始终未得到很高的重视,故拉萨古城的建筑曾多岌岌可危。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古城改造和新城发展成了必然。拉萨这点很好,它没有走像中国很多城市那样的暴力拆除古城——建设新城——再花大价钱打造仿古一条街的奇怪路线。而是以保护、修复古城为主,同时围绕古城建设新城。
  此为拉萨城全景,四面环山,正前方为雅江支流拉萨河。摄于哲蚌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入藏有几条景色不错的线路,比如青藏、川藏、滇藏。当然,景色主要在地上,最好是自驾,然后火车,最后飞机。最近看到一组照片,让我对骑行这个运动的兴趣倍增。也许等我五十岁后,抑或更大些,会骑着一辆单车,再次丈量一下祖国,重走那些到过的地方,重拾一下年轻而美好的回忆。若到退休后仍能保持这种活力的,多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和个人实现,当然不可缺少幸福的家庭与良好的心态,算是一个人生目标吧。
  好吧,不跑题了。我们这次本想青藏线进,川藏线出,但时间着实紧张,何况今年的假期已经超标。就这,还要背着笔记本上路,公司配得联想笔记本还是14寸宽屏,电池、电源线又占了登山包一层,看着别人拿出小巧的ipad拉风,默默地揉着自己日渐消瘦的肩膀。

  川藏线包车要6-7天,这次时间不允许,且季节有些偏晚,便拉萨直飞成都了。再说,阿里无人区早晚要进的,而且不去冈仁波齐转一次山,总觉得有些缺憾,西藏肯定还会再来。青藏线则包车者不多,我们最终选择了铁路进。
  不走川藏线,在拉萨的时间便宽松了不少,可以多发发呆,晒晒太阳。懒懒的、暖暖的。出发前,老婆说,老公你真好,难得时间排得不满,可以睡懒觉。回程时,老婆说,你太阴险了,怎么除去拉萨,哪里都那么累,那么冷。

  好吧,我要承认,用一篇文章专门写青藏线,有点凑数的感觉,而且我也实在找不出多少照片,毕竟隔着T27那双层且并不算透明的玻璃,效果也一般,拿出来有些抹煞了眼睛的想象。不过,即使这样,也有一些人在还没进藏时,愣是把相机咔嚓没电了….

  先放一张雪山的,根据时间来看,应该是唐古拉山脉。隔着玻璃效果不算太好,好看的照片都在墨脱、珠峰、纳木错这三条线上,多等几天。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