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西藏,选择了一种生活。在墨脱、在珠峰,手机没有信号的时候,身边只有妻子陪同,除去旅游再无旁骛,免除了一切世俗与打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吃饭、睡觉、行走,如此而已,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旅游。这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归来,飞机落地的瞬间我曾对北京好感倍增,竟也如此这般亲切。古老的前门、宽阔的长安街,竟然有些湿润的天气和适宜的温度,着实给人一种享受。而之后,转天出差的火车上便收到工作电话,掏出笔记本,开始默默地整理报告。好不容易推开了无边无际堆垒成山的工作,手机又收到短信,大盘跌至了2374。这也许便是生活的真实。

  独在异地,小心翼翼地拿出相机存储卡,一张张地择选着深蓝背景的照片,重拾那份心情。回想起蓝天、雪山、湖泊、经幡,还有出行前的冲动、震撼的美景,我想,是该留下些文字。有所不同的。

  当然,我的游记可能还是偏向于攻略型,抑或成为景点介绍或者照片罗列,这似乎要取决于工作是否繁忙。不过,如果你要去西藏,要去墨脱或者珠峰,我强烈建议看看我的游记,不要轻信他人的。譬如走墨脱、防蚂蝗,相信我的更实用些。
  记得在拉萨的贡嘎机场,买了一本《西藏旅游》杂志,其中专题介绍了墨脱。说实话,多数人的描述略有夸张,甚至包括一些专业编辑,对于《生死墨脱路》这样的标题,我总觉得有些大了。但看看老婆的双脚和被蚂蝗咬得血淋淋的双手,看看老虎嘴泡在水中石块和塌方区的悬崖,又或许是我过于了麻木。
  墨脱出来,老婆哭了,她说,墨脱的美丽在于经历过,而后去回忆。

  刚到西藏的时候高反,夜里高烧、辗转反侧,白天头重脚轻、步履维艰。对西藏的印象除去蓝天、艳阳,着实分不清什么。若抬起痛不欲生的头,似乎也只有模糊的经幡在摇曳。但当我漂泊多次,最终来到暮野驴舍时,抬头仰望颜色鲜明的经幡,然后被墙壁上各式各样的留言所触动。离开前夜,我们也留下了自己的感触,然后看着墙壁上的各种心情,眼中噙泪。我深爱上了拉萨。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一位南京姑娘在墙壁上留下了仓央嘉措美丽的文字,而我心里给出的答案则是西藏。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更新一篇博客,代表博主还在。20多天,从西藏安全回来了…
  工作攒了一堆,明天还要出差,等回来之后整理一下照片和游记。

  这张照片摄于古琴台边的月湖,大体是7月中旬吧。对颜色进行了一些后期处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建议点击查看大图。

, , ,

  去次西藏不容易,尤其工作以后,行程还超过20天。
  期间遇到了很多的麻烦,超出以往的出行。因今年被派驻武汉,而户口又在北京,一些证件的办理就足以让人头大。如边境证,刚刚在上午搞定,下午便要去车站乘车出发了。还有我们公司突如其来的职称考试,又不得不临时改变出发时间;还有工作方面的交接,我还算顺利,而老婆昨晚还在加班赶报告,明天还要在火车上参加香港那边的电话会议;还有这次长时间高强度的徒步,必须要考虑女人每个月的生理问题;还有其他一些临时出现的问题等等。

  其实呢,有些东西,只要决定了,只要真的决定了,那最终都能成行,关键在决心。
  我们的卧铺没有买到,而飞机票又感觉太贵,所以就T27硬座至西藏,历经44小时。我想,类似于这样的事情,也就年轻时还能有,以后真的没啥机会了,毕竟飞机票超出的预算并非很多,也许就是一件冲锋衣的价钱。年轻嘛,这样的经历可以有,也应该有。

  我想,年轻总要有些偶尔的冲动,总要有些先决定,再去想的事情。也许是性格问题,每次做事之前都要思考再三,平常鲜有冲动,那不好。以后没啥有意思的回忆。

  最终行程基本成型,包括具体花费等,也许会对他人有用,如下表所示(点击大图):
  根据多数人的推荐,火车去、飞机回。坐火车走青藏线进、坐飞机走川藏线出。回程从拉萨飞重庆,然后重庆转北京。按照这样的行程,有时间在重庆或者成都带上一两天,暂未确定。若是能从拉萨包车走318国道至成都,应算最理想的,只是时间有些赶,路边的风景也会错过不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腾龙洞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大的溶洞,属世界特级洞穴,位于恩施与重庆交界处的利川市。其洞口高72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洞穴总长度52.8公里,总面积69平方公里,总容积达4000多万立方米,为世界第一。
  其不仅洞内有山、山中有洞,而且还有地下暗河、地下瀑布等奇观,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溶洞。

  自恩施大峡谷出发后,没吃午饭,匆匆忙忙地往此处赶,因同事说要看激光秀。而出洞的时候,已经五点半,我们还要从利川赶回恩施市内,还要吃午饭、晚饭,晚上九点赶回武汉的火车。所以,漏掉了一个重要景点,落水洞。
  腾龙洞是有水洞和旱洞之分的,两洞相连。清江至水洞口处,形成了落差30米的瀑布,而后潜入地下形成了长达16.8公里的伏流,有地下湖泊4个,地下瀑布5段。关于伏流和暗河的区别,简单来说,一个有明显的出口、入口,一个则无明显的入口,有些暗河便是发源于地下。解释不专业,别见笑。

  好吧,这是旱洞,名“腾龙洞”。
  外侧,看门票照片的话,可以进出直升飞机。不过目测放一座20层的高楼在洞口,是不成问题的。可以从照片上与远处的人相比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从恩施市内出发,一直山路,不到两个小时,至恩施大峡谷。
  其又名“沐抚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属清江大峡谷的一段,全长35公里。用百科上的话来形容,它几乎包括了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绝壁、峰柱、天坑、地缝、溶洞、天生桥、暗河、竖井、石林、峰丛、悬谷等等,堪称一个立体的喀斯特实景博物馆。
  目前为5A景区,门票120元。

  也爬过一些山,看过几条峡谷,恩施大峡谷的美丽绝对排得进前几位,尤其在绝壁长廊之后,一炷香前后的路段,着实得迷人。有点像黄山的西海大峡谷,但风格又略有不同。若是再来些云海,那便更加壮观了。只可惜其地理位置不像庐山、黄山等,我们大部分时间里看到的是无所修饰的本身,似乎少了不少意境。其实本无所谓,但中国人向来不大喜欢过于直接的景点,就连画家、诗人都少了兴趣,那名气也自然“被”短了些。另一方面,此处刚刚开发,宣传、知名度都不算高,还缺少积累和游客的口口相传。而且恩施的交通也算不得方便,火车在去年底才通。相信随着以后的发展,这里将会更加出名。当然,也未必是好事。

  喜欢这张照片的感觉,迎风、傲立、千百年。上面的树也很是添彩。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