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张家口市第二次举办冰雕冰灯展了,地点在新的市政府广场上。因为老婆家刚搬了新家,所以走路也只有几分钟,晚上吃完饭,陪着岳父岳母出来逛逛。

  依稀记得去年的举办地有点偏,而且还要收50元的门票,结果冷冷清清。今年在市中心的广场,那应是免票了,果然热闹得很。

  用老家的小卡片,零下20多度的天气,没照多少就没电了,而且忘记了带手套,也没抗什么三脚架,手直冻得哆嗦,将就着照,将就着看吧。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过年,老婆家。
  夜晚,零下二十度,大风把远处供热公司烟筒内冒出的浓烟吹成水平。
  一行人驱车,看一个表演:打树花。

  这是张家口蔚县的一个传统表演,全国独一无二,已有逾300年的历史,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说以前,逢年过节时,富人们除去大吃大喝外,还都喜欢放些烟花庆祝庆祝,而那时候的穷人消费不起烟花,但节日是大家的节日,何况有时也要庆祝一下丰收或祈求明年有个好年景,穷人也不想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少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于是,有铁匠在打铁时产生了灵感,他们将烧融的铁水泼洒到冰冷城墙之上,炸开的铁花竟然如此绚丽灿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如今,这已经成为了一项传统文化,蔚县的表演者来到了市内的龙泉广场,举办“树花狂欢·激情过年”活动。门票虽然标价120元/人,但现场管理松散,仅售30元,且基本不检票。据称有黄牛20元、5元即卖。

  表演者反穿着羊皮袄,头戴草帽,用在水里浸泡三天的柳木勺盛满铁汁,洒向冰冷的城墙,铁汁炸开后,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又有瀑布奔腾而下之势,令人惊叹。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庐山应该是美的,可惜天气原因,未看到过多使我们震撼的景色。我想,淡季出行,是有这般风险的,不过想要看到种种美景,自是要各个时节都出去跑跑,碰碰运气。也许以后还会去,最好是下雪之后。前几天看到有人春节期间在黄山拍的雪景,心里开始不停地长草。

  武汉到九江更近些,所以撇开了南昌直接过去,到九江就至长途汽车站,那里有到庐山的班车,人满车走,不过淡季需要等的时间长些。
  庐山西线的具体行程如下:牯岭镇-美庐-别墅区-月照松林-飞来石-如琴湖-花径-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御碑亭-炮台-圆佛殿-天池寺-大天池-龙首崖-悬索桥-神龙潭-电站大坝-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黄龙寺-芦林湖-芦林大桥。如果以正常速度,我想五六个小时足矣。
  东线行程如下:含鄱口-含鄱亭-望鄱亭-植物园-五老峰(全部五个峰)-三叠泉-庐山东门。全程徒步的话,七个小时也差不多了,何况还要拍照。
  东西线不丢景点,也可以一天走下来,对体力的要求不太高。如果一天行程的话,可以考虑早起去含鄱口看日出,然后东线结束后从三叠泉返回牯岭镇再走西线,毕竟西线基本都是平路,若是顺时针方向一路下坡,更是轻松。也许是刚从墨脱回来,膝盖受伤的老婆定义其为休闲游。

  本次出行,最意外的收获是白鹿洞书院,虽然名声在外,但所抱期望不大,反倒是得了不少惊喜。
  九江市内主要逛了烟波亭、浔阳楼、锁江楼,门票贵的离谱,后两个没有进去。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九江,在古代不同时期又曾名:江州、浔阳、柴桑、汝南、湓城、德化。没来九江之前,已听当地人介绍其名来源于九条江,即:赣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
  因在长江边,衔洞庭湖,古代交通自是便利,故与无锡、长沙、芜湖并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与福州、汉口并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也曾辉煌一时。
  想选张照片代表九江,但无从下手,猛然间发现以上城市除了福州在闽江边外,其他都在长江边,那就选这张铜牛吧。在那些过去的年代,长江孕育了华夏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次次的灾难。
  铜牛镇水,代表了人们的一种期愿,远方是九江长江大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从庐山三叠泉一路下来至庐山东门,然后准备徒步至白鹿洞书院,结果发现太远,拦住一辆农用三轮,最终还是赶到了。

  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又有“天下书院之首”、“海内第一书院”、“圣域贤关”之美誉。
  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始建,成为我国首个完备的书院。其后由李善道主持学务,与京师国子监其名,称“庐山国学”、“白鹿国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的国学;北宋年间,屡次兴废,直至金兵南犯,书院毁于战乱,百年荒草;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重建书院,并于此讲学,书院达到了辉煌顶峰,名闻天下。
  元末,白鹿洞书院毁于战火,而后明清两代多次维修,办学不断。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书院改为学堂,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停办。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

  唐时李渤于此隐居,养一白鹿,故人称“白鹿先生”,而此处山峰环合而天然形洞,得名“白鹿洞”。
  天开白鹿洞,山抱紫阳关。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