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青铜器主要集中于商周和少量的夏,所关联的历史跨度远不如陶器,了解陶器所了解的历史和文化,是要数量级上升的。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陶制品,并不在中国,是捷克出土的布尔诺女陶像,在公元前29000-前25000年,距今近4万年。而世界上最早的陶制容器,在中国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距今约20000年。

  再早一些,且有代表的,是广西桂林的甑皮岩遗址,那出土的“陶器”是先用天然泥土与砸碎的石英石颗粒按比例混合,然后捏成形状晾干,不用烧就可以烧煮田螺等食物。因为没有经过烧制,其实算不得陶器,属于泥塑器和陶器之间的过渡产物,文物学家称之为“陶雏器”。在国内是首次被发现,应该也是目前的唯一一处,填补了陶器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中国有超万年历史的陶器,但在上海博物馆没有展出,这里最早的是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600-前4900年。这是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而得名。
  裴李岗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也就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这时期的红陶双耳壶。

XGS_742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并不在中国,比中国早了几千年,应该在土耳其,距今约8000年。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甘肃马家窑,是个单范铸成的青铜刀,属新时期时代,距今5000多年。
  而进入青铜时代,可不是靠一两件青铜器的,中国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那里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已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之前则都只是些零星的青铜残片出土。二里头被认为是夏代都城,所以这里出土的文物标注着:夏代。

  上海博物馆一进来,第一件映入眼帘的青铜器,便是夏代的镶嵌十字纹方钺。
  钺是由石器时代的石斧演化而来,那是人们捕杀猎物、砍折器物不可缺少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兵器及刑具。这件青铜钺中间有圆孔,周围镶嵌着两圈绿松石线,其间又有两圈绿松石镶嵌的十字纹,外圈12个,内圈6个。这样精心打造的器物,而且大而笨重,并不实用,更多是礼器功能。

  钺的右侧,可以看到有两个方形孔,那是用来栓系皮条,将方钺绑到木柄上的。由于它比较大,往往成了军权或者国家统治权的象征,并非一般人可用。
  夏代青铜器本就不多,上海博物馆弄了一件夏代青铜钺摆在门口,是在寓意自己青铜藏品的统治地位?

XGS_703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经常和鼎一同出现的青铜器,还有簋,也比较常见,只不过很多人一过而忘。比如,刚刚去了南京博物院,那里放着九鼎八簋,但“簋”字很多人不识,记住的便只剩九鼎。改天一问,似乎都未曾见过。所以,我们会发现,知识量越大,懂得越多的人,去了景点、进了博物馆、读了书、遇了人,往往越容易发现对方的优点和亮点,大体如此。
  进第一家博物馆,感觉好棒;进了五家博物馆,感觉都差不多;一旦懂得了文物,再进博物馆,哇哦,原是另一片天地。于人、于物、于事,大多如此,接触一个新城市、新景点、新食物,也大多如此。

  簋是重要的礼器和食器,主要放食物,作用有点类似于如今的碗。在祭祀和宴飨时,簋常以偶数的数量和以奇数数量出现的鼎配合使用,比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其后是五鼎四簋,三鼎二簋等。

  这是西周时期的甲簋,是个很“常见”的文物,因为它的复制品很多。平沿,深腹,圈足,两个兽耳,下有方座,它最有特点的是腹部尖状乳钉纹,口沿及圈足上有长尾鸟纹,方座上也有一圈鸟纹,比较华丽,辨识度很高,被誉为最精美的周朝青铜簋。得名“甲簋”是因为上有铭文“甲”字,那是它主人的名字。

  一个碗,布满了这种夸张的乳钉,自是不实用的,所以它的礼器意义大于食器意义。乳钉,不论象征男性生殖器还是女性乳头,都寓意着初民时代的生殖崇拜,多子多福,还有种不安似巫的恐惧、敬畏和奇想。

XGS_7047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讲青铜器,或者说中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离不开鼎的。

  由于青铜这种材料没那么容易获得,再加上它铸造工艺的先进,就使得它与陶器、石器这些普通质地的日常器具区分开,且渐行渐远,即使它仍具有作为日常工具的实用性,但却和作为礼器的职能性渐渐融贯一体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在商周时期,“礼”是用来维护权威的,“祀”是用来沟通神灵,并使秩序神圣化的。而青铜器稀有、难制的特点恰好符合成为祭祀礼器,况且给神灵的器物,还是需要有一定实用性的。所以也可以说,是青铜器促成、加大、规范了商周以来等级体制。

  随着祭祀从酒文化到食文化的转移,青铜器里处于最高点的器物,便成了“鼎”。
  相传大禹治水后,“收九牧之金铸九鼎”,成了中原夏王朝的立国标志。之后“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这“九鼎”代表了王朝的更替,成了中央政权的象征。我们今日所言“一言九鼎”,出于此。
  春秋时,楚庄公向周天子使者”问鼎之大小轻重”,然后被驳斥,“问鼎”一词成了觊觎王权的表达。周礼对用鼎制度做了严格规定: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一鼎或三鼎,庶人不得用鼎。超规定就是犯罪,是僭越。“鼎”渐渐代表了“权”和“力”,“鼎盛”、“鼎力”、“大名鼎鼎”等词,出于此。

  鼎由一件普通的煮肉食器,变成了食器和礼器的合二为一。大克鼎,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XGS_708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商周是中国青铜器的巅峰,而商朝又是一个嗜酒如命的王朝,殷人尚酒。他们甚至把酒当成与上天和祖先沟通的工具,有些祭祀者都是通过喝酒致幻,然后与神灵对话的。所以,青铜器里,与酒相关的占了绝对数量,光是按照功能,就被分为酿酒器、贮酒器、盛酒器、送酒器、温酒器和饮酒器六大类。

  古代礼器中,地位最高的是鼎,其次是尊。酒器中,尊自然便成了最高级别,这也是我们如今“尊贵”之“尊”的出处。尊是盛酒器,比较大,不能直接用来饮酒。饮酒器里,级别最高的是爵,爵是统治者用的,他有时用爵向臣下赐酒,所以有了“爵位”之称。

  和尊比较类似的青铜器,除了彝,还有瓿和罍。瓿,大口、短颈、圆足,和尊比较起来,一是小了些,二是颈很短。这个商代晚期的四羊首瓿,非常精美。肩上有四个高突的羊首,间隔有鸟,对着棱脊,大多棱脊都是多范铸造时,为了修饰棱角而成。腹部满是雷纹,上有乳钉。圈足是兽面纹,凸起的眼睛存在于那里。
  乳钉纹,不论是形象寓为女性乳房,还是男性生殖器,都是浓浓的生殖崇拜,而且一“钉”寓意一“丁”,代表着一“子”,满满的乳钉代表着后代繁盛。这是比较常见的解释,但“乳钉纹”之称是后代才有的,商代并无此称呼,我们用后世的说法和观念去解释前人的事物,很容易造成曲解,导致真相的忽略。

XGS_706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