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辽宁有两座,沈阳、辽阳。沈阳已来过好多次,而辽阳第一次来。
先说辽阳之名,其来源于城在辽河之北,古时山南水北称为“阳”,沈阳亦因处沈水之北而得名。
只不过千百年来沧海桑田,如今已难再寻其踪迹。沈水,今已改名浑河。而辽河更是大变化,曾因洪水夺双台子河,多了一条新的西入海口,就是如今地图标注的辽河,东入海口则是千万年来便有。它一直保持着双入海口至1958年,因人工堤坝的修建而阻断了辽河与浑河、太子河的连接,使得东入海口已和辽河无关。所以辽阳之名虽在,但已距辽河有些距离,今市内最主要河流太子河,也只能称曾是辽河支流。
说到太子河,就讲到了辽阳的第一段主要历史,燕。
当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秦王,失败后燕王和太子丹逃至此地,准备力量反攻。可燕王认为是刺秦王而导致的祸端,便斩杀了太子丹,献上人头以求自保。这显然挡不住秦灭六国的步伐,始皇帝要的绝非一人一城之恩怨,最终还是被灭国。丹死后,燕国故地的人为了纪念他,便将这条他身死之处的河称为太子河。
此处能属燕,离不开大将秦开,所以辽阳博物馆进门便有他的雕像。他当年大破东胡,直达今之朝鲜境内,为燕国取地两千余里,使燕国疆域超过赵、齐、韩三国,仅位居秦、楚之后。于是燕国置辽东等五郡,并修筑了如今从张家口至辽阳长达两千公里的燕长城,这也是秦长城的基础。
秦开在辽阳设襄平县,辽东郡治也在此处,是东北的第一座城邑,从此战国至明末,辽阳一直都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延续了两千年,故辽阳又被称作“东北首府”、“东北第一城”。
辽东,即是辽阳的旧称,也指代辽河以东的大片地区,但随着中原王朝的国力兴衰和边疆政策,范围一直在变化,其核心区是辽河以东、鸭绿江以西。疆域大时,甚至包括朝鲜半岛北部。
秦统一后,依旧设辽东郡,直至两汉分三国。汉辽东太守公孙度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割据一方。公孙度还行,但后辈不行,最终被曹操统一。晋朝后期,八王之乱时,这里便落入鲜卑人统治,后又被高句丽统治,并改称“辽东城”,“襄平”一名自此消失,再未复用。
这里的汉魏壁画很有名,但需要单独预约。
高句丽是发源于中国辽宁的割据政权,后迁都吉林,汉时曾两次被击败,认中原政权为宗主国。之后高句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并迁都平壤。至唐,是不可能容忍有割据政权存在的,虽然隋朝几次征伐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唐王朝便联合新罗灭了高句丽,然后在如今的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首任都护是薛仁贵。嗯,评书《薛家将》里那个,薛刚的爷爷。安东都护府,最终将高句丽疆域纳入了中原版图。
当时的丹东便属于安东都护府管辖范围,所以它也因此得名安东,后因纪念抗美援朝,在1965年改名丹东,寓意“红色东方之城”。唐时,因实在不堪高句丽遗民的不断叛乱,仅7年后便迁到了辽东城,也就是如今的辽阳。仅1年,又继续迁至抚顺。又过2年,再迁回辽东城。这次总算呆了近20年。再后来,契丹反唐,唐政权失去了对辽东的实际控制,安东都护府又多次迁址,但职能已经不断弱化,最终消亡。
几百年后,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建国号“契丹”,后南下中原,攻占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辽。辽阳在辽朝先后被称为南京、东京。
辽白釉雕牡丹纹提梁壶。
再之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先灭辽,后灭北宋,靖康之耻便是宋金之间的事。金袭辽制,故辽阳仍称“东京”。过了几世,金世宗完颜雍在此拥兵政变,并成功登基,成为金朝第五位皇帝。辽阳自然又成了龙兴之地。
金代官印。
辽阳有一处江官屯窑,其遗址在太子河南,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挖掘情况来看,是一处民窑,始建于辽,发展到金末。主要生产满足当地及周边的民众需求,以使用器皿为主。白釉是它的主流,素面无饰的占了绝对数量,它的发现填补了古代东北陶瓷史的空白。
文章前面的瓷器,不确定是不是江官屯窑制品,博物馆未标注和确认。
这两个都是,辽代江官屯窑白釉钵。
民窑讲究成本和效率,所以以支钉叠烧为主,器物内底常见几个细小的支钉痕。
金代瓷器中,为了避免支钉痕,常采用在碗、盆内底刮掉一圈釉,形成一个涩圈,然后将上个器物的圈足放置在涩圈上叠烧。虽然避免了支钉痕,但其实更不美观,但在金代的瓷器中很常见,也许游牧民族不在意。
比如这个金代茶叶末釉碟,涩圈就很明显。
明朝,朱元璋赶走蒙古后,非常重视北方戍边,不仅建造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还在防御线上设置了九个国防重镇,其中便有辽东镇。同时,明朝在东北修建了众多城池,最大的便是辽阳,是东北地区毫无争议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八旗劲旅,攻陷了明朝东北重镇辽阳,随即迁都于此,并在此地建立了后金的新都城,东京城。此为东京城天佑门的门额。
清代王尔烈,当年的二甲一名进士,按说成绩相当不错,但放眼于历史长河,说不上出头。但若是加上他关东人的身份,那就不一般了。因为古时才子多在江南,能在辽阳出这么以为人才,足以让清廷扬眉吐气一般,故被誉为“关东才子”。
其最主要的政绩,可能就是参与了校编《四库全书》,但因和同僚相交不错,他的这件七十寿屏,因有126为朝廷官员、社会名流的集体书法绘画而成了国宝。上面不仅有行、草、隶、篆四种书体及满、蒙、藏文的”寿”字,还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题材绘画作品,我们熟悉的纪晓岚、刘墉皆在其中,可以称得上是“清代文化艺术宝库”。
除了天佑门城楼,这里已里面基本没有古建,地图上所谓的汗王宫遗址、八角殿遗址,真的只是遗址,没有地上建筑留存,盖满了杂草。整个城内空空荡荡,居民都已迁出,不知以后是不是要重建一座东京城。感觉若是做旅游,这里的游客很难回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