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们突然问,你丫最近的博客怎么都是说明文啊?干导游了?
  我说,导游怀了?
  哥们楞了半天,妈的,你正常啊,怎么文章都半死不活的?来点荷尔蒙呗。
  我说,哥不玩弄文字。
  哥们又楞了半天,文字是谁?
  我怒,滚,小清新的博客被你搞砸了,哥的文艺青年形象没了。
  哥们沉默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你还有什么理想?
  这次轮到我愣了半天,没再理他,来写博客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凝视

  楼庆西,1930年生,师从梁思成,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最近在看他的书,比如《屋顶的艺术》、《千门之美》、《户牗之艺》等,内容不错,而且插图也都很棒,一方面很配合文字,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实意,另一方面也不缺乏美感,常给人惊喜,在知识性与美感之间有了不错的平衡。对于喜欢旅游的我,这是一个目标。突出所表现事物的特点,而又寻找美感,表达美感。
  第一次买摄影类的书籍,纯属头脑发热。

  作者的一句话很认同,只有充分了解拍摄物,才能充分发现它的美,并且充分地表现出来。就如到了武当没有拍建筑,到了平遥没有拍城墙,到了故宫没有拍太和殿,拍了太和殿却没有照出那等级象征的重檐庑殿顶或者十个脊兽,这都会留下遗憾。像旅游,出发之前都要了解一下景点,才不会只是去过而已。

  另外,关于器材。
  作者的所有照片,大多都是以取景和角度见长,对设备的要求很低,无非偶尔需要一下大广角镜头。所以追求好的设备,不如先来练好技术,后者才是根本。

  旅游常常受时间限制,往往不能决定好的光线,好的时机,这个很烦恼,经常正中午看到了美丽的景色,结果光线很不利。途中也没有办法长时间等待,这大概需要在今后更加合理地规划行程,更加多地考虑摄影要求。若是兴趣所至,也可以考虑走些纯摄影路线,练练手。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行至孟庙,里面古柏参天,郁郁葱葱。抬头而望,上面飞影灵动,优雅而修长,形似鹤像鹭,不知所物。打听后得知,竟是白鹭,感觉惊讶。
  听导游讲,在当地,他们管纯白的叫白鹭,灰色的叫灰鹭,花色的叫花鹭。虽然这种分类有可能与科学上或者书本上的不同,但这是当地老百姓的传统叫法。
  后来,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也有说是苍鹭的,或者其他各种名字。但其中,至少在邹城,确实是有白鹭的,白鹭同时还是济南的市鸟。有印象看到了纯白,可惜没有留下照片。

  孟庙之外便是河,里面有足够的鱼做食物;这里的古树浓密,又适合栖息;再另外加上景区的管理,使当地百姓难以进入,不会有过多打扰,这都构成了它们的理想家园。

  逛完孟庙,仅剩孟府,时间还有一些,行程相对轻松,便站在院内拍了一些。没有过多的时间,仅等待了那么几只,寄希望抓取一些动人的瞬间。
  没有拍鸟的经验,而且正午光线不好,只是手头有200mm的镜头,权且凑合。

  枯枝,展翅,瞬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孟府,为孟子故居,也是孟氏嫡系后裔所居住的宅第。因孟子曾在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被封为“邹国亚圣公”,故又称“亚圣府”。始建年代无考,推测可能与孟庙同时建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
  初建时规模不大,后经历代扩建,至清朝已占地约60亩,达七进院落。目前为我国较大、较完整、较典型的衙署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
  能在中国朝代更迭的历史中,保持传承,使孟府保留至今,实属罕见。然茫茫历史千年,比不上文革浩劫十年,随着孟氏族人全部逐出,部分建筑画像被毁,孟氏在台湾,至今已传到了第七十五代奉祀官。
  当年蒋介石北伐,军队进入邹城,委员长拜谒孟庙后亲书“保护孟庙,不准驻兵”几字,告诫全军。所以1949年随国民政府去了台湾,不是个坏选择。

  对孔子,似乎国人都了解些,如我这般也知道几句《论语》,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文庙。这些年,尊孔热似乎又在兴起,不仅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大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且天安门广场更是立起了9.5米高的孔子铜像,这个敏感的数字直接将其再次扶上了神坛,供万民敬仰。
  但作为亚圣的孟子,似乎熟悉的人便少了,谈论的也不多,比起孔氏家族世袭衍圣公,孟子家族到了明代才开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至民国,改称“奉祀官”,也只是个八品虚职。
  追其源,古之思想,为君之所用而为重。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这大抵便是原因。

  《孟子》有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孟府大堂上,有雍正帝的御笔牌匾,书“七篇贻矩”。君王一方面赞美孟子的七篇,就像矩尺,为后人指明了做人做事的规则和方向;另一方面,又告诉世人,孟子曾曰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6月23日 前夜爬泰山,一夜未睡,所以今天上午充分补充了一下睡眠,中午才醒。
  来曲阜,最主要的目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但由于行程调整,有了一些更自由的时间,所以今天打算先去趟邹城,看看孟庙和孟府,然后将24日的一整天留给三孔。
  如果今天去三孔,那么半天时间也只能参观两个,且时间比较赶,大概会留下孔林放到明天,而明天晚上的回程票都已经订好,再加上去邹城路上时间的不确定性,为防万一,很有可能就会放弃孟庙和孟府了。是的,同样的景点,预计相同的时间,由于路途较远存在的不确定性,都会在安排时尽量避免放在最后一天,性格问题而已。
  住在曲阜师范附近,今天端午节,中午吃了菠萝炒粽子。

  邹城,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名。
  孟子,名轲,儒家代表人物,“孔孟”并称,有“亚圣”之名。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在四基山的孟子墓旁,后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迁于此处。后经元明清历代扩建维修,至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成今之规模。

  下车,有广场,正午一两点,三十七八度的大太阳,天气实在炎热。一眼望去,在这个小长假,竟然未见其他游人,幸好看到了老冰棒,大喜。门票40元,含孟府。

  此为棂星门,孟庙南门,四柱三门三顶式,为清康熙年间修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