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大雪,北京。
  华北今冬第一次普降大雪,如愿,时间恰好。北京的夜晚,雪花漫天,轻舞飘落,团几个雪球,双手便冻得火辣。静冷的雪夜,行李箱留下图案,别有着一番风味。
  次日,骄阳,却伴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烈烈北风,割人。

  年底,家乡,天津。
  终到了故乡,亦如愿,时间亦恰好。雪封海河,天空蔚蓝,日渐落寞的狗不理夹杂着天津市井的痞气,崭新的瓷房子霸占着民俗嘘头,不远处的张学良故居却黯然神伤。
  东北一家人菜馆,依旧老样,如学生时代,除了不再的味道。

  天津的茶馆,却是第一次来,不知是时间,还是舍不得那几十元钱,直教错过了那么多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应该是在04年的国庆,当时还在南开读本科。因为快要准备考研了,这意味着要潜心苦读半年多,所以在这之前,决定和女友出去走走。
  那个时候手头很拮据,一天的生活费也不过六、七块钱,于是便选择了天津的盘山。在我印象中,加上住宿、路费、门票等等,那次出行一共花费不到400元,但已经很满足。

  盘山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爬山,虽然不高,虽然景色一般,但那种美好的感觉丝毫不亚于我们去梅里雪山,去瞻望卡瓦格博。那时候,背着蓝色双肩书包,没有任何户外装备,路上稍有些景色,便已满足。即使蓟县城内的府君山,都已让我们惊叹不已。
  手牵手,美好、甜蜜的初恋时光。

  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都是胶卷机,如今这些照片似乎已有些缺失,底版更不知所踪,于是扫描了一些作为备份。我想,等到这些相片发黄以后,陪着老伴坐在摇椅上慢慢地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从小到大在运河边长大,小学时便已从语文课本上知道了京杭大运河的名字,这个和万里长城相并列的两项伟大工程。然后过了很久,直至走出家乡后才知道,原来那条不起眼的河便是京杭大运河。
  其在天津静海县的这段又名“南运河”,是孕育了这片村落和城镇的母亲。每次回家串亲戚都是沿着运河大堤骑会车便到了。家乡的村落大都在其两旁,相依而成。

  在父辈们的小时候,运河上面没有桥,河水很深,过河要摆船,1分钱/次。
  在我小时候,运河水不少,但是大桥已有,通了公路。冬天在河里滑冰,夏天在河边钓鱼,父母总是不停地呵斥,“水深有鬼,不要去那游泳”。那时的运河水供起了全村的灌溉。
  当我初中时,运河已经干涸,偶有细流,有些小鱼。河床上的草很高,可以放羊。运河留下的最深回忆是堤坝上的树很多很高很密,阳光透不过来,知了不停地叫。清晨在河堤上跑步,可以看到各种鸟,布谷鸟、啄木鸟、喜鹊…那个准备中考的假期,偶尔会拿本书,在清晨新鲜略带潮气的杨柳下,迎着朝阳背书,那篇《项脊轩志》熟记至今。
  现在,所有大树都已被砍掉,换成了小树苗。政府引黄河水入津,虽然水多,但要供应市内,故所有支流都被大闸拦住,我家门前的小河早已干涸十余年。

  大年初二去姥姥家,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婆,在运河堤上。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