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研究这么一个名单,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共有142座,平均到每省大概4个左右。天津只有1个,河北2个,山东、河南也都是2个,四川却有9个。文殊院是其一。

  其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7年),初名“信相寺”。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寺毁。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宣宗修复。直至明末毁于战火,此时已立于此处800余年。
  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慈笃禅师来此荒芜古寺,结庐苦修。后圆寂,火化之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故慈笃法师被认为是文殊菩萨化身,破败的信相寺更名“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寺庙重建,康熙御赐“空林”匾,故又名“空林堂”。此匾至今仍在庙内。

  文殊院目前是长江上下游四大佛教禅林之首,位于成都城北。培训期间,中午有些时间过来转转,很难想象到了成都十余次,还没去过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宽窄巷子这些地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文殊院,因为它的历史久远。
  立闹市之中,却无车马之喧,问君如何方能,心远地偏。

阅读全文

, , , , ,

  从三星堆的规模来看,无疑是古蜀国的国度,但为何人们毁了这里的陶器、青铜器,然后突然间消失了?那些看似应为祭祀的文物,却被破坏后才埋下,显然不合常理。
  有人说是洪水、地震、战争等灭顶之灾,却没有发现能还原原貌的其他迹象,比如横七竖八的尸体、比如用于交战的武器等。三星堆的人们带着文明突然不见踪影,留下一个谜。

  所幸不到百年,金沙遗址被发现,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它与三星堆存在着传承关系。三星堆衰亡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而金沙遗址正好与之相接,从此时兴旺繁盛,成为了古蜀国的下一个国度和中心。那便说明三星堆的人们并没有从这块土地上蒸发,而是迁徙到了成都平原的腹心,并继续传承、发展着。直到公元前316年,被秦所灭,慢慢地融入了中原文明。

  这样,我们多了一个假设。倾向于灾难,比如洪水、地震后,人们感觉自己已经如此虔诚地祭祀,却依旧没能得到神灵庇护,导致集体砸碎了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埋掉了曾经无比崇拜的神树,离开了那个令人伤心的家乡。他们或许认为这里被诅咒了,是不祥之地,遂迁到金沙。
  看看这个与三星堆文物如此相像的金面具。

阅读全文

, , , , ,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让人开始关注古蜀国,但因并无实在证据,很多都为传说。
  相传,居住青藏高原的羌人迁居,进入岷山地区,被称作蜀山氏。后有子女嫁给黄帝,生子,名蚕丛,教化民众种桑养蚕,成了第一代蜀王。后与商朝交战,落败,迁往四川盆地,柏灌为第二代蜀王。其后,鱼凫成为第三任蜀王,目前认为三星堆的主要文物与第三代蜀王鱼凫密切相关。
  公元前1045年,周王室册封杜宇为蜀王,准予建国,族人迁至广汉平原建古蜀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杜宇又被称做“望帝”。后因来自荆楚地区的开明氏成功治理了古蜀国的水患,深受人们爱戴,成了第五代蜀王,但被秦所灭,国亡。

  这是世界上最早,最高的青铜树,高384公分。树上有9只铜鸟,在中国的神话中,鸟是太阳的象征,那么这个神树也许便是传说中的扶桑,是用来连接天地之间,连接人神的登天之梯。因为神树顶部有损坏,所以并不确定是否还有一只鸟,这样便可以对应上《山海经》中所述“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之言。与树干相傍,有一条头朝下的铜龙,身上挂着刀状的羽翅,有可能是巫师上下天的坐骑。

阅读全文

, , , , ,

  三星堆,被称作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国遗址。它的时间跨度达到了2000余年,被官方命名为“三星堆文化”。它的发现不仅震惊了中国,还震惊了世界,不仅将四川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年,也改变了中国古代文明史。

  我们曾一度认为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而后传播到全国,但三星堆不仅验证了文献中对古蜀国的记载,也将其历史推前到距今的5000至3000年间,相当于中原的夏和商,甚至更早的文化中心。如此,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未必只有黄河,三星堆将长江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华文明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雅斯贝尔提出,判定一个文明的要素,需要城市、符号、祭祀和金属器。在三星堆,除了青铜器带着些中原文化特色,其他的出土文物都有着强烈的独特风格,有着明显的自成文明体系的框架。那高鼻巨目,阔嘴大耳的面具,还会让人想起异国异乡,甚至外星文明。

  如同我们看到的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具有浓厚的神巫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观体现,不同的水土和文化带来了另一片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让人着实惊艳。

阅读全文

, , , , ,

  培训,至四川德阳,别称“旌城”。中国大多的铸钢设备,都是德阳造,这里出了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

  因时间有空,喜欢古建,便到德阳文庙看看。它是西南地区最大,全国第三,仅次于曲阜和北京的孔庙,有“德阳文庙甲西川”之誉,列为全国文保。不过,向来第一鲜有大议,而第二、第三会因不同排名方式而层出不穷,个人感觉德阳文庙在全国数来,不至于如此靠前的。

  其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当时在城东,后坍塌。明洪武三年(公元1368年)在城南重建,但明末毁于兵火。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建,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大规模修葺,现存格局基本为此时所留。汶川地震中受损,部分建筑有脱落或裂纹,如今尚有痕迹。

  闹市之间,便一眼而见,道冠古今的自信,大多只出现在文庙。
  牌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层庑殿顶,黄色琉璃瓦,三顶呈“山”字。基座是红砂岩须弥座,每每看到,便会想起凤凰古城。主体为砖,与北方常见的木牌坊有所不同,故一度以为是山门。

阅读全文

, , , ,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