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

  最近开始研究这么一个名单,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共有142座,平均到每省大概4个左右。天津只有1个,河北2个,山东、河南也都是2个,四川却有9个。文殊院是其一。

  其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7年),初名“信相寺”。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寺毁。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宣宗修复。直至明末毁于战火,此时已立于此处800余年。
  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慈笃禅师来此荒芜古寺,结庐苦修。后圆寂,火化之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故慈笃法师被认为是文殊菩萨化身,破败的信相寺更名“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寺庙重建,康熙御赐“空林”匾,故又名“空林堂”。此匾至今仍在庙内。

  文殊院目前是长江上下游四大佛教禅林之首,位于成都城北。培训期间,中午有些时间过来转转,很难想象到了成都十余次,还没去过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宽窄巷子这些地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文殊院,因为它的历史久远。
  立闹市之中,却无车马之喧,问君如何方能,心远地偏。


  一条小巷,进入,寺庙大门对面一个金黄影壁,上书“文殊院”三字。
  几棵藤,开始蔓延开,等待着时间,把沧桑画满。


  一个看起来并不气派的小门,上写着“古始信寺”。因为相传在隋朝,隋文帝之子,封于此地的蜀王杨秀之妃,为当时一位尼姑始信大师而建,故得此名。
  此为天王殿,前是弥勒佛,后是阿弥陀佛,却非韦驮菩萨。西南地区的寺庙,不仅规制,还有内容,往往并非严格的统一,倒也多了些趣味,无啥大碍。
  阿弥陀佛像两侧有对联,书:长伸手接娑婆客相随同路,久立地等世上人打伙偕行。把接引佛的那种种形态,用了简单、有趣的语言表现得淋漓。


  看寺庙山门不大,闹市之中也不起眼,门口还停着不少车,以为只是如万千大城市间一个香火旺盛的有名无实之地而已。谁知一进门,两侧的三重檐钟楼、鼓楼,被嫩绿的银杏树掩映起来,便让人心静如水。
  很多时候,你放下心、放开心、静下心、沉下心,去认真欣赏、感受,会发现寺庙的很多美好。而同行的同事,一路不断电话,走走停停,吵吵闹闹,我相信心思不在此处,也没有了那份心境,不会对这个寺庙产生其他感觉,只是知道这么一个地方,拜一下佛,仅此而已。


  东侧钟楼、西侧鼓楼,寓意晨钟暮鼓,左右对称。
  很多古庙里的对联都很有意思,我一般不会错过。如钟楼下的这一副: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迷路人。


  往前是三大士殿,单檐歇山顶,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始建,嘉庆十年(公元1815年)改建。其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的铜像,铸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殿两侧还有铁铸的文昌帝君与关圣帝君,系同治年间文物。相对比这并不气派的建筑,里面的佛像,堪称一绝。
  为何是这么三个菩萨?还少一位呢,一直搞不明白,后来在搜狐的一篇文章上找到了答案。地藏菩萨曾许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他自愿舍弃大殿,住进了钟楼,用钟声来感召、帮助那些被打入地狱的人们。

  此外有一副方鹤斋的对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如何断句?有兴趣可以尝试一下。


  继续往后走,是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左边的匾额,竟然没有看得明白。


  大雄宝殿背后的法幢。


  再往后,是说法堂,它的建筑规格为重檐歇山顶,竟然高于大雄宝殿,这让我始终不能理解。因为没有在现场拍下文殊院的导游图、布局图,大雄宝殿前的指示牌也没有记录,一度以为是错的。后来网上一查资料,真是这样。
  说法堂始建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重建,殿内主供药师佛。药师佛是横三世佛中,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殿内悬挂康熙手书的“空林”匾额,殿两侧是十八罗汉、十八珈蓝、二十四诸天像,是康熙年间的泥塑,十分精美。
  殿前有铜狮和铜麒麟,精亮,倒是引发了游人的更多关注。


  韦驮菩萨竟然出现在了说法堂的后面,面对着藏经阁,实在有些让人不明所以。韦驮像为清道光年间文物,童子相貌,将军威仪,与其他寺庙所见不同。

  藏经阁,很是气派,尤其站在前面有种被环绕的感觉,只可惜拍出来效果差了很多。前有对联,书:教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佛本一乘根源自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断句不成,意思不同,念了半天。
  还有一个霸气的,在最外侧,书:双手把河山大地捏扁搓圆洒向虚空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进肚内放大光明。


  藏经宝楼。


  旁边有小院落,走进,祖堂。
  很是安静,走到此处,徐徐清风,点点落叶,简单的建筑,简单的心境,一位出家人信步而过,低头,有那么一丝香樟树的清香,如同一本尘久的图书。不需气派建筑,不需香火烛光,反倒是更让人安静下来,虔诚起来。
  有楹联,先后只此灯任颠倒去来莫忘初意,顿渐无他说但坚强清静总合禅机。


  旁有小门,另一进院,有千佛和平塔。


  塔本身一般,但塔基沧桑古朴,须弥座的雕刻精美。


  此外,文殊院的门窗隔扇,让人惊艳,是这里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绝。挑选了几个。
  大雄宝殿外侧的。


  三大士殿后侧。


  大雄宝殿后侧。


  三圣殿外侧。


  大雄宝殿内侧。


  返回至钟鼓楼处,然后向西侧,是花园,亭台阁榭。


  走到后侧,是建于1999年的文殊阁,虽说气派得让人一惊,但远不如古文物让人震撼。


  里面,正好开始了一段诵经,信徒不少,多是花甲老人。


  在中国,对佛教的信仰,更多的被沦为打发无聊时光,平衡内心不满、安详接受现实的道具。有时候,看一个民族对于某种宗教的信奉,看年龄的构成,方可见一斑。



, , , , ,
Trackback

6 comments untill now

  1. 心远地自偏,心里面宁静是最重要的

    [回复]

    xiaogs 回复:

    @傅远林, 是啊,对于我们,闹市之中,恐怕只有寺庙、博物馆更容易些了。

    [回复]

  2. 近年来所看到的院寺都是佛家的多啊,道家的很少啊,唉,道家才是我们土生土长呀。

    [回复]

    xiaogs 回复:

    @忘想, 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是以佛为主的…

    [回复]

  3.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回复]

  4. 看来博主宁静的心感召力也不够,让随伴没有静心;也许他人确被人间尘事所染所缠,没有那份心境与之同步。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