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抚州人,为人所熟知的是拜相后的变法。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只不过才气被他的政治影响而掩盖,慢慢不被提起。我们所熟悉的课本里的文章《伤仲永》和《游褒禅山记》,都是他的作品,“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外还有很多诗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
  王安石晚年退隐江宁,在城外造屋,其距城七里、到钟山亦七里,故名半山园。晚年在这里结识了不少人,创作诗词,死后也葬在了此处。关于王安石的内容太多,本次抚州之旅基本没有触及,等今后再说吧。

  住在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抚州的文物基本集中此处。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寻,首先到了玉隆万寿宫,里面主神是许逊。其为晋代江西南昌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和张道陵齐名,据称活了136岁。
  从唐代开始,有兴起许逊信仰,主要在江右之地,因河湖众多,水是民生和商贸的核心,其被誉为水神。宋代,被徽宗封为“神功妙济真君”,祀奉许真君的道观被赐名“玉隆万寿宫”。如今全国各地仍有万寿宫上千所,祭祀的都是许逊,南方水系较多的地区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等地更多些。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抚州,在抚河边上,古称“临川”,“川”即抚河。
  若站在地理的大维度上来看,江西除了鄱阳湖平原外,社会经济文化是沿着两条大河而行的:一条是抚河向东南,一条是赣江向西南,前者孕育出了古代临川,如今抚州;后者孕育出了古代庐陵,如今吉安。
  这两个地方共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五六千个进士,几乎是断崖式地领先其他城市。而且,前者有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后者有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解缙,都是历史上的顶级大咖。

  至于原因,首要是地理因素,河流冲积出平原,而平原边上的农业发达。中国是农耕文明,平原便决定了经济和人口密度,生活相对富足,才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农耕文明的大城市和文化脉络延续,几乎都沿着江河。二是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导致北方大量氏族南迁,它们把北方先进的文化直接带来,一下子便拉平了南北文化差距。到了南北宋相交,又是一轮,掩映于山区之间的江西,接纳了不少一再南下的北方氏族,丰富了江西的文化底色。三是模范效应,有了一两个大咖级名人,便带动了整体区域的文风,邻里竞相如此,江西的婺源毕竟还是朱熹老家。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三清山曾自称小黄山,现今名气大了后,已很少再听到这个称呼了,景色确实不如黄山。一是景观还行的山峰太少,就那一片核心区,和黄山比起来,少了许多倍。二是普遍山峰个体较小,近景山峰太少,很难有那种立于巨巅之下的震憾感。三是少了黄山松那样的点缀,意境便差了一截,虽有些却远不足。四是游玩性一般,没有黄山的天都峰、莲花峰这种景色和攀高并存的可以挑战体力的,更不用说那个步步是景的西海大峡谷了。

  中国三大岩石地貌,喀斯特、丹霞、花岗岩,虽各有千秋,但自古便被推崇的则是花岗岩,代表名山包括五岳的华山、衡山、泰山,还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崂山、三清山、四姑娘山等。它是大陆地壳的主要构成物质,随着板块运动而裸露,然后再经历风霜雨雪,冲刷掉表面的风化壳,多姿多彩的花岗岩了出来。显然三清山这一部分,风化壳的塑造不如黄山那片。

  第二天的路线比较简单,原计划早起去玉清台看日出,然后再去看景区招牌巨蟒峰和女神峰。但显然经历了一晚的呕吐后,小伊精神一般,便多睡了会。从五点开始,西周便陆续有起床爬山的动静了。

  刚出发时,途中有点云海。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三清山的名声在外,一直想来。那周边一圈的黄山、武夷山、龙虎山、庐山都已转遍,就差它还没来过。听名便知是道教名山,取其玉京、玉虚、玉华三座山峰如道家三清而得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属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国家5A级景区。

  这种景点的国庆该是人满为患的,所以考虑到金沙索道人多,便选择了游人相对少些的外双溪索道。
  昨晚住在婺源篁岭,吃完早饭出发,考虑到时间问题,便直接叫了滴滴过来。路上虽有点堵车,但也还好。12点左右到了三清山索道,却发现全是人。景区临时管制,坐索道需排队叫号,取号3537,预计排队3小时。
  完美打乱所有计划。原计划第一天从外双溪索道上山,然后往日上山庄方向,走阳光海岸景区、三清宫景区,五点左右到达西海岸景区看落日,一圈回来再去南清园景区,过一线天后住宿。第二天早起前往玉台看日出,然后去女神峰、巨蟒峰,从金沙索道下山。
  结果缆车要排队三个小时,也没啥事,在门口席地而坐,查攻略,打王者荣耀。

  15:10,下缆车,人多到走不动路,十分钟走出十米。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国庆去江西,到景德镇,旁边是婺源,没赶上油菜花的季节,便来篁岭看看晒秋。

  这里的建筑,其实都是徽派风格,犹如一把扇子,在山坡上展开。
  婺源在古代一直属于徽州,是“一府六县”之一。它和徽州的历史相通,民风相似,又是朱熹的祖籍地,所以当蒋介石于1934年将其划归江西时,社会哗然,舆论鼎沸,各界人士纷纷上书进行了强烈抗议。当时的国民政府主要是出于军事需要,毕竟安徽进入婺源交通不便,而江西上饶到婺源则很顺。蒋介石还亲自赤膊上阵,给婺源县政府写了篇洋洋洒洒的公函。随后,抗日战争爆发,关系到了民族存亡,扯皮的事便放下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件事又被提上日程。婺源县开的一个会,内容便是要求婺源隶属安徽。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回皖运动”。几个月后,蒋介石妥协同意,但最终行政上完成,已是1947年。
  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中,再次因为军事原因,中央把婺源和上饶暂时安排到了一个专区,部队进入方便,容易部署。而之后进入和平年代后,各专区转为行政区,婺源没有改变,便一直隶属江西了。

  如果放到现在,单纯看发展旅游的话,在江西似乎更有利。在安徽,古徽州有很多地方可以去,能让你看到审美疲劳,且更加精致和有文化底蕴,不必到交通不便的婺源。而在江西,旁边三清山、景德镇之后,加个徽派风格的村落调剂一下,离着也不远,反而更有吸引力。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