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新疆,是最早到达这里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新疆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信仰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大、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宗教。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于阗、龟兹、高昌三大佛教文化中心,各地高僧辈出,塔寺林立,不仅融合了印度、波斯、中原文化,又有着强烈的西域特点。
  于阗,曾为新疆的佛教中心,家家门前筑佛塔,还有不胜其数的寺院。据称在鼎盛时期,达一定规模的寺院有四千余所,小塔数量则超五千。其中的王新寺,由三代于阗王耗费了80年才成。

  大概因佛教传入时,新疆正处于奴隶社会,天山南北数十个小国互相征伐,民不聊生。旁还有匈奴虎视眈眈,加重了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所以,以慈悲、善良,甚至忍耐、认命的佛教传入后,立刻受到统治阶级欢迎,大肆提倡,成为让人民消除不满和反抗情绪,维护自身统治的思想利器。

  有一说,唐朝时,唐玄宗与阿拉伯的阿拨斯王朝(黑衣大食)在怛罗斯战役中失利,使得原本臣服与唐朝的中亚诸国纷纷投靠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拨斯王朝。当然,更多得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本无关痛痒,唐朝退出这片舞台,还是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喀喇汗王朝也接受伊斯兰教,并宣称为国教,成为新疆历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王朝,并在公元1006年攻陷了千年佛国于阗,寺院僧房尽毁,僧人也被迫改信伊斯兰教,否则便杀,那是非常惨烈的战争,关于信仰的。

XGS_1719

阅读全文

, , , , ,

  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成龙在《天将雄狮》里所扮演的,正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郑吉。自此丝绸之路变得畅通,政治稳定,艺术繁荣,楼兰、尼雅、于阗、龟兹、交河等各种书上经常看到,但始终不确定读音的国家进入了汉史学家视野。

  我们大都熟悉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还有一句诗: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朝时似乎比较怨恨楼兰?
  当然不是,李白出生的时候,楼兰已经灭国253年,唐朝在诗词中,喜欢借指。

  比较怨恨楼兰的,是汉朝。因为它虽是一个小国,却扼大汉通往西域的要冲,西南通扞泥、且末、小宛、精绝、于阗等国,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龟兹,东则通敦煌。楼兰王因“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而在匈奴和汉王朝间摇摆不定,出尔反尔,且时常更偏向匈奴,挡住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交流。
  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遣傅介子前往,刺杀了楼兰王,更其名为鄯善国,迁都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楼兰至此灭亡。它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何时建国是个谜,据称历史前后持续了约600余年。

  这是出土于楼兰古城的文物木雕花,约在公元前206到公元220年之间。

XGS_1588

阅读全文

, , , , ,

  大多省级博物馆都是不错的,何况新疆维族自治区博物馆还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来了自然不愿错过,腾出点时间,进来转转,了解一下西域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馆内展出着《西域历史的记忆》,是历时两年才整理完成的,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了展出文物,共分为“西域文明的曙光”、“金石之光耀天山”、“汉统西域开先河”、“群雄逐鹿趋融合”、“大唐雄威置安西”、“漠北回鹘迁天山”、“蒙古西征立汗国”、“大清一统治新疆”等八个部分,内容要比以前有意思的多了。

  我们一般把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时代,称之为“石器时代”,涵盖了从人类出现,一直到有了青铜器,这几百万年。这个应该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有学过,只不过都还给了老师。
  石器时代里,又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前者以打制石器的出现为标志,始于400万年前,止于1万年前,后者则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特征,在距今1万至4千年之间。

  新疆的古迹挖掘比较晚,至今发现的史前文化始于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再往前的,应该有,也许还没被发现。石器时代的照片基本都一个模样,也便不用上传了,所以《西域文明曙光》被我简单略过。

XGS_1496

阅读全文

, , , , ,

  轮台名气不小,其实有两个。名气比较大的,是汉朝轮台,即如今的轮台县,曾属于龟兹国。龟兹国的宗教、文化、经济都很发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那里甚至有比敦煌莫高窟更加久远的石窟,而且极为擅长音乐。等去到那里的时候,再去接触或者展开这段历史吧。

  另一个轮台,名气稍微小些,是唐朝轮台。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此呆了三年,留下了不少诗词,其中有一首被九年义务教育的教科书收录,并要求背诵,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面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过,估计很多人早已忘了曾经熟背的该诗的最后四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此轮台,便是唐轮台,即乌鲁木齐南郊的乌拉泊古城。

  来这的交通不方便,之于旅游的意义,很少有人来,名气也不大,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可以观看,周边也没啥,一片荒地。现存遗址呈方形,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450米,城墙比较宽厚高大,即使残垣也有4米高,5米宽。
  曾几何时,当地人可以在这随处捡到文物,不仅有唐宋时期的陶片,还有清代的铜钱,看来古城的历史持续了千年以上。它成为乌鲁木齐市保存最完整、形成最早的古城遗址,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了,可这里关着门,没有任何理由。

XGS_2123

阅读全文

, , , , ,

  曾到新疆,行程至今未整理,那是15年底,现早已物是人非。

  到得比较晚,看看地图,顺便就去了酒店旁边的陕西大寺。不知道为何,漫步在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这两座城市里的记忆,还有酒店的画面,总是夹杂在一起,也许是季节比较相近的缘故吧。
  陕西大寺是乌鲁木齐市内最大的回族清真寺,又名“东大寺”。寺庙内的介绍标注,其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重建,捐资人为陕西渭河流域一带的回民。但始建年代不详,大多认为在清嘉庆年间,是依据大殿上留存的建筑样式来做的推断,现为新疆维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我们所见的其他砖石砌筑、典型穹顶的阿拉伯风格清真寺不同,陕西大寺是典型的中原地区传统砖木结构的宫殿式建筑,这比较罕见。下图的中式琉璃瓦顶,正脊宝瓶上竖着伊斯兰特色的“新月”,也蛮混搭。

  丝路向西,伊斯兰向东,所以在乌鲁木齐才有了这座建筑。
  从丝路而来回族人也有回故乡寻根或朝拜的想法,他们从长安行至新疆,要建一座清真寺。大家都来自陕西,耳濡目染或赖以生计的是中原手艺,于是有了这座将东方建筑和伊斯兰文化融合的寺庙。可惜文革破坏严重,虽然后来重修,但我们知道重修的建筑比较粗糙,那些经过两百年融合、变融的建筑细节早已不见。

XGS_2079

阅读全文

, , , ,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