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省级博物馆都是不错的,何况新疆维族自治区博物馆还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来了自然不愿错过,腾出点时间,进来转转,了解一下西域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馆内展出着《西域历史的记忆》,是历时两年才整理完成的,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了展出文物,共分为“西域文明的曙光”、“金石之光耀天山”、“汉统西域开先河”、“群雄逐鹿趋融合”、“大唐雄威置安西”、“漠北回鹘迁天山”、“蒙古西征立汗国”、“大清一统治新疆”等八个部分,内容要比以前有意思的多了。
我们一般把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时代,称之为“石器时代”,涵盖了从人类出现,一直到有了青铜器,这几百万年。这个应该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有学过,只不过都还给了老师。
石器时代里,又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前者以打制石器的出现为标志,始于400万年前,止于1万年前,后者则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特征,在距今1万至4千年之间。
新疆的古迹挖掘比较晚,至今发现的史前文化始于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再往前的,应该有,也许还没被发现。石器时代的照片基本都一个模样,也便不用上传了,所以《西域文明曙光》被我简单略过。
直到公元前2000年,新疆地区逐步进入青铜器时代,也便到了第二部分《金石之光耀天山》。
这是距今2500年前的青铜武士俑,出土于伊犁新源县,红铜铸造,中间空心,人物双目凝视,肌肉发达,是当时活跃于欧亚草原上塞种人的形象。
这里重点介绍了小河墓地,曾在很多纪录片里有过耳闻这个以神秘著称的遗址。
它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的罗布泊沙漠,东边距离著名的楼兰古城175公里,从远处看,它就是一个突兀而起的椭圆形沙山,上面密密麻麻插满了140多根胡杨木桩。
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来过这里,结果之后,小河墓地就神秘地消失了在了沙漠中,中国学者用了半个多世纪也没有找到,直到2000年,它再次进入国人视线。
它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墓葬与之类似,藏着很多的千古之谜。
这里出土了很多保存完好的干尸。比如这个浅色头发,深目高鼻,嘴唇微闭的女尸,为古欧罗巴人种,头戴红色条纹尖顶毡帽,裹着斗篷,穿着皮靴。
会不会是这个样子?
这应该是人们根据鄯善县洋海墓群的出土文物还原出来的妇女形象,她比小河墓地晚了一千多年。
小河墓地的木棺中,沉睡的死者都有些简单的随葬品,除了些衣帽、服饰外,每个墓葬里基本都有一个草编的小篓。它们用植物的茎秆、根茎纤维编成,放大后看看,实在是手巧,将近四千年前啊。神奇的是,这些容易腐朽的草编,在干燥的沙漠中保存了几千年,依旧崭新如初。
根据碳十四测算,这里的文物都在3800年之前,这是那个年代的皮靴。
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还有鄯善县的洋海墓群,位于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带上。
墓地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的三块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目前被盗和已抢救性挖掘的墓葬有1100座左右,没有挖掘的还有1000座以上,规模极其宏伟。成为新疆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密集的古葬群,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洋海墓葬群出土的动物纹木桶,距今约2500年。
海贝。
海贝的出土意义非凡,小河墓地里也有不少,它们产自3000公里外的东海,那可是几千年前。
同样的鄯善县,在苏贝希墓地出土的弓箭和箭筒,距今2800年。
博物馆里常见的钻木取火器,下次就认识了。距今2400年,乌鲁木齐鱼儿沟出土。
鹿石,在呼和浩特的王昭君墓见过。
关于它,人们的认知还不多,它们一般最上端有一圆圈,下面刻着一条直线或者点条纹,再往下往往会有一些图案,鹿形居多,所以被称作鹿石,当然也有其他动物图案。有人说是太阳崇拜,有人说是男根崇拜,两者都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正确。
目前,我国已经发现了600多通鹿石,主要分布在内蒙,此外还有新疆,还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黑海,直到欧洲,几乎遍及了整个欧亚草原。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