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古建筑中的装饰,因中国木质建筑的特色而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特点鲜明。本书便以此为重点,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中的最后一本,内容不仅有着自身一面,也可算作一个对前面整体的总结和补充。作者打算分几个方面各自整理出一个共性的结论,并深究其形成之因。建筑中的表现方法和技艺,比如地域性、比如民族性等等,亦有所述。
建筑不同于绘画,不同于雕塑等艺术,它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功能性,所有的装饰和设计都要以实用为基础,正由于这个限制,它的大小、形状、形制、颜色等等,往往存在着过多限制,并非能随意而为。建筑物要有门,要有窗,却不能因为整体的结构或美观而随意去掉,也正是由于这些不可避免的限制,才更加容易进行分门别类,找出演变和不同,发现特色和成因。也因此,亦可以单独以门著书,以窗撰文。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翻了前几年的,每次都是听着许巍,决心这次换了。
冲杯咖啡,开一盏灯,暖暖的光洒满书桌,拼凑些文字,把这一年回忆一下。这个过程漫长而快乐,已经用了大抵一月,比如总结歌曲,就用了一个整整下午,重听了遍这一年的声音,那些相关的点滴和画面再次浮现时,心底总有些美好和触动。这一年景色很美,但也不能走得太快,不能忘得太快。只是呈现在文字上时,显得拙笨,常常字不知心,辞不达意。
内容大多是些对自己说的话,为了现在,也为了将来。
家
人生似车,终躲不过那几番周折。毕业后,南京、北京、武汉、郑州,几多辗转,终未停下过漂泊。自11年初调至武汉任职,如今还差十来天便已整整两年。人生若似车,似水流年,已穿行了多少站台,聚散了几多过客。觥筹交错,杯盘狼藉,武汉的最后一晚酒醉无眠,细细想来,弹指间,年华两载无声,夜半唏嘘不已。
终回北京,也终与家人团聚,想这两年离别,妻之所苦所累,妻之善解人意,相拥凝噎无语。索性,一切都还顺利,年末的12月,收获有几:妻子有了身孕、北京买了房子、调至北区任职、妻亦升职加薪。这一年,刚好三十。
关于怀孕,应该是12年最大的收获了。刚回北京,正好能在身边照顾,又碰巧妻刚刚升完职,也少了一份对人情冷暖的顾虑。怀孕初期,总是有些担心,尤其关于孕酮,那份焦急,那些多虑,是各般滋味辗转体会。挂号、建档,才了解远离社会资源前往北京的拥挤与困难,偶尔开开玩笑说回天津,那么多进入政府的同学,总是种便利。索性人不太笨,总归要学会着适应和成长,也都还算顺利,孩子也一切健康。每天录一小段视频,不长,一两分钟,记录着这段时间的平凡变化,点滴幸福。
关于孩子,那将是13年最大的收获了,也老天爷给我的最大最好的礼物,八月初的预产期,很有可能和妈妈同一天,是个小狮子。如果是男孩,我希望他调皮可爱,如果是女孩,我希望她可爱调皮。小时候,这就足够了。孩子的性格大都形成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基础之上,受父母影响最大,给他们期望还不如对自己的要求多些。目前还没出生,也不知道男女,但预订的亲家已经接连几个,结果医院B超一照,单胎,一干众人失望,少了。照照镜子,摸摸屁股,莫非还真能留给孩子有几分姿色?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年鉴
楼庆西老先生的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系列。
中国古建筑大多木制成框,然后泥土成墙,离不开土和木,所以建筑称为“土木专业”。
后来随着科技发展,泥土烧制成砖,砖的雕刻主要在墙上,而石,作为一种质地坚硬的材质,是很多建筑,尤其宫殿、庙宇之类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主要集中于屋顶、砖瓦、栏杆、影壁、石柱础、门枕石、栏杆、石碑、石狮等。虽然体量不大,但也是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这套书本是分开买的,除了总结性的“装饰之道”留到最后,砖雕石刻一直没有去看,可能还是兴趣不足。直到端午节去了曲阜,被岱庙南门外的石牌坊所吸引,然后决定回来细看这本书。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楼庆西老先生的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系列。
中国的建筑,尤其古建筑,多为木制。其基本形态为地面上立柱,而后搭设水平梁架,其上铺檩木和椽木,搭瓦成屋。这本书主要介绍的便是这一部分,柱子、梁枋、檩木、椽子、雀替、斗拱、牛腿、天花、藻井等,尤以雕刻漆画为主。很多常见的装饰物,这次总算知道了名字。不仅以后会看得更加仔细些,也发现了很多以前并未注意过的细节。
曾以为这些离着生活很远,但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起了农村的老宅,那大概建于八十年代,虽然是砖房,但其基本形态,依旧如此,甚至包括如今还在使用的木门,虽然没了精美修饰,但格心裙板的基本形态依旧。出屋看了看楼道里的防盗门,三抹头的形制依然被装饰条纹勾勒了出来。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不经意间总会发现,从未远离过我们。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一年中出差不少,坐在飞机上,除了思考世界和平外便是看着窗外天空,我不看好世界和平,所以常常有时间看到窗外的一些美丽景色,也留下了几张自己比较喜欢的照片,盘算着到了年关,做个年终总结。也许一次比较突兀,但若坚持了下去,几十年后那便与众有了不同。
本曾想分天之蓝、天之绿、天之白三个部分,洋洋洒洒几千字,再搭配些三种色调的图片,想必是极好的。只可惜照片实在不多,因为照相机会很少,尤其和同事一起出差时,手里拿着个相机总不太像话,明明是打工仔,整得跟旅行团似的。
白色的照片太少,绿色的又不给力,只有蓝色的实在是我喜欢。若不是天之蓝听着太像白酒,我就只放蓝色照片了,看起来更统一和谐舒服些。
杂七杂八,有各个路线的,主要是重庆、武汉、杭州、北京、桂林吧。一般要有比较出彩的云,才有的看。色彩基调蓝色的最漂亮,没有加滤镜,没有调色彩,基本是原图颜色。
确实很美,这是最喜欢的一张,仙雾缭绕,浩浩汤汤,烟波浩渺,如梦似仙。部分山顶点点积雪,闪着亮光,又恰似给画面点了睛。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足迹,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