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塔尔寺(1)

  世界屋脊、三江源头,青海。刚刚知道,中国的一半牦牛都在这里。
  省会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属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现有“中国夏都”之誉。

  西宁,属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历史源远,商周秦汉时期,亦为古羌族聚居的中心地带。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部西进,并于此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为西宁建制之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称“西宁州”,始有“西宁”之名见诸史书。
  西平、西宁,虽一字之差,却道出了这一千余年的历史沧桑。

  时间比较赶,所以从广州直接飞了过来。那是五月份,羊城已半袖短裤满地,而西宁的早晚,还有穿着毛衣外套的路人匆匆。所幸,行李箱里放着一件薄夹克,感叹女人心细。
  飞机盘旋,落地之前,一大片河谷平原出现,那座繁荣城市,反而映出了自然的恢宏,人力的渺茫。


  写这篇游记的时候,刚从贵州出差回京,听着同事讲家里满山的猕猴桃,橘子,梨和各种果树,与这相比起来,途中所见的梯田,实在干旱和贫瘠。


  光秃秃,几无生机的山和路,其中竟然还有农田。


  有了绿色,虽不多,但也看着舒服些。


  西宁呆了三天两晚,工作之余,中间有差不多半天时间,驱车前往湟中县城鲁沙尔镇。那里有个寺庙,是我一直很向往的。

  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无疑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大的,其有六大寺庙,分别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卡楞寺。甘丹寺为祖寺,其主持被称作甘丹赤巴,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哲蚌寺,是藏区规模最大的、僧侣最多的、级别最高的寺庙,曾为藏区政治权力的中心。再加上如今以辩经闻名的色拉寺,一同称为“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由一世达赖创建,现为班禅驻锡地,历任班禅多葬于此寺,为后藏第一大寺。而拉卡楞寺在甘肃,它与甘丹寺,是我还目前没有去过两个。

  停车场到寺庙,有条出售当地特产的小街。以皮毛类的物品居多。


  塔尔寺的建设自由随意,建筑的位置基本没有规律可言,这是因为其建在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没有办法提前预知,更不能选好地址。而出生地碰巧又是个狭小的山沟,两旁是高坡,所以历代建设者只能依据地形添加建筑,不会讲究对称、中轴线之类,导致很多游客来了莫名其妙地感觉到混乱,提前是要做好功课的。何况塔尔寺如此庞大,目前已有1000余个院落,4500多个房间,令人咂舌。

  此为藏式牌楼。


  沉降式广场,汉白玉望柱,顶部没有置望天吼,却有藏传佛教中常见的鎏金铜鹿。


  山门,下部是藏族风格,四四平平,还有白马草,上面却是典型的汉族风格,斗拱撑起了单檐歇山顶。这相当于藏族的身体,戴了顶汉族礼帽,感觉却完整而自然,没有突兀之感,是汉藏建筑融合的典范。

  它是1996年由邵逸夫捐赠的,没有如惯例地改名“逸夫楼”…


  层层斗拱,精巧而细致。


  山门开三券门,精致的细节,细腻的砖雕。


  进门,右侧,是过门塔,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云1711年),高约12米,是以前进入塔尔寺的并经之处,故得此名。现存建筑为上世界80年代重修,原为一塔一洞,现为三塔三洞,可过人亦可过车。
  后来新的山门修好,正门位置改变,去白塔之处的游人渐渐变少。我们也没有过去,只是远远照了一张。而后来在网上查看时,竟然发现了意外的细致,尤其白塔上的浮雕,让人惊叹。


  山门后,有一排白塔,称作“如来八塔”,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塔身灰白,底座青砖,腰部艳丽,上有佛龛,内置佛像,造型大体相同,高约6.4米。
  此为纪念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立,自东向西依次为:莲聚塔,相传释迦牟尼刚降生便会行走,走七步,步步生莲;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49天,悟道成佛;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次传经说法,宣传四谛要义;神变塔,又叫降魔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超度其奶娘的典故;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磐塔,纪念释迦牟尼涅磐,不生不灭。


  小金瓦殿,初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原为琉璃瓦屋顶,后在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改为鎏金屋顶。里面供奉的主要是护法神像。这里的壁画很有特色,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只可惜不让拍照。


  其与塔尔寺核心建筑大金瓦殿类似,故有此名,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大殿样式。


  在二楼,有很多真实的标本,比如有牦牛、鹰、狼、熊等,据称为佛法所降服。


  继续前行,有时轮塔,为1942年遵照九世班禅遗愿而建。塔高13米,三层,均有佛龛。
  旁为祈寿殿,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为祈祝七世达赖长寿而建。单独成院,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内部的建筑异常精美,不论梁枋、斗拱,还是墙柱。只是进院门便不让照相,只能自行欣赏。其内还有一块石头,半人高,传说宗喀巴母亲经常靠着它休息,如今已经成为了朝拜者眼中的圣石。
  院内满是菩提树,梵香缭绕,很有氛围,带着一种安静与平和,值得坐上一个午后。



  塔尔寺印经院,与布达拉宫印经院、德格印经院、拉卜楞寺印经院并称藏区四大经院。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如今依旧在印制,收藏藏经版数万件。
  可惜不对外开放,只得欣赏一下精致的木雕彩绘门梁。


  大吉哇,文物陈列馆的门梁。


  前走,是大经堂,典型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是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历史上多次重建、扩建,最后一次在上世纪1915年。

  温暖午后,安静角落,有正在大朝拜的僧人。若是时间不赶,也想过去坐上一坐,拜上一拜。那种感觉,如同曾经的大昭寺广场,总是藏在心底,不时地被触动一次。


  如今,大经堂面宽13间,进深11间,面积1981平方米,内有千余个蒲团,更有着168根立柱,很宽阔。室内修建和布置得非常精美,所有柱子都有藏垫包裹着,暗暗的灯光下,精巧威严令人敬畏的佛像,伴着钟声佛音,阵阵酥油香。还有令人惊叹的堆绣,也是此处最为出名。

  堆绣,和壁画、酥油花并称为“塔尔寺三绝”,是唐卡的一种。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图案,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画面后,再用彩线绣制而成。


  塔尔寺设有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此为医明经院。


  依怙殿,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单檐歇山顶,又名“金刚殿”、“欢喜佛殿”,现供奉宗喀巴铜像。据说是塔尔寺内唯一没有重修过的屋殿。


  释迦佛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重檐歇山顶,又称“弥勒佛殿”,约143平方米,高13米。内有释迦牟尼及迦叶、阿难的鎏金铜像,还有弥勒佛的七岁等身像。


  旁为塔尔寺主殿,大金瓦殿,寺内最主要的建筑。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西宁、塔尔寺(1)》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