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根据出土文物傲慢地在世界地图上画了一条“莫维斯线”,在柳州博物馆又见到了它。这条线的西边和南边,包括欧洲、非洲、中东和南亚次大陆等;东边和北边,则包括东亚、东南亚、北欧等,其中便有中国,他划分的核心依据是看似不起眼的手斧石器,用来分开了两种不同智慧水平的人种。
石器在人类文明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到打磨石器的新石器时代,一字之差,人类却用了两三百万年时间才学会。而打制石器也有简单的砍砸器,即对着石头狠狠一砸,好用就用,不好用就废;还有进行过两面或多面简单加工的石器,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自然不仅仅是多敲击几次,还要在脑中有个预先形成的如何更好用的概念和形状,这可是认知的巨大进步,代表文物就是手斧石器。那条莫维斯线一侧是手斧文化圈,另一侧则被称为砍砸器文化圈。
打破这个偏见的是中国自己出土的手斧。最具代表的一是陕西洛南盆地出土的同时期和西方没有本质区别的手斧,而且有着成千上百件的巨大数量;二是在百色盆地发现的手斧,测量年代可能还要早于西方地区,不仅否定了文化滞后论,还否定了文化西来论。除此之外,柳州白莲洞遗址出土了早期的砍砸器和中晚期的磨刃石斧,它清晰展示了石器从打制到磨制的演变过程,磨制石器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很多事情,以当时出土的文物来看是符合的。而中国只是近代由于战乱,文物挖掘慢了些而已。被西方迫不及待地扣上帽子,只能说是他们内心的傲慢而致。而很多国人心里也默认,那便是被坚船利炮打出了自卑。所以,博物馆是个好去处,知道我们的来处和底蕴,增强我们的自信和凝聚。

柳州博物馆排队的人很多,很火。但若看综合得分的话,它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而柳州工业博物馆则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反而后者更高些。广西共有五家一级博物馆,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博物馆、桂林博物馆。之前的梧州博物馆是二级博物馆。
进门,先去看了工业文创,之后是柳砚。
它和柳宗元有关,在某次游船时,于河滩上不经意间发现了这种珍奇殊形、自然古色的石料,它由层层板岩构成,如同图书叠摞,所以当地人称其“叠书石”。柳宗元发现它是做砚台的好料,于是做了一方寄给了好友刘禹锡,称“龙壁柳砚”。
这两个兄弟同病相连,在“二王八司马”事件中,一同被贬,一个至永州司马,一个任朗州司马,都是呆了十年。然后差不多同时回京,然后又被贬,一个辗转至柳州刺史,一个到连州刺史。连州在今天的广东清远市。司马是地方佐官,刺史是地方主官,这两个有着显著差异,前者名义上负责军事事务,但往往是闲职,无实权,所以柳宗元任司马期间,很难有政绩所为,而到了柳州便能一展手脚,故而文章在永州写得多,政绩则在柳州多。
龙壁石做的柳砚,因柳宗元而名。柳砚之“柳”字,即是柳州,也是柳侯。

商代,铜瓿。博物馆内没有标注出土地点,但那兽面纹是典型的中原风格,这种技艺也是柳州在商代时未必具备的。换言之,虽然当时柳州属百越之地,但应该与中原有贸易或交换往来,才能流通至此。当然,也有可能是后代传过来的前朝文物。

西周,云雷纹青铜角。
古代柳州的侗族、苗族有以牛角为杯饮酒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因为此类型酒杯无座,所以那就必须一饮而尽,适合招待客人。这上面有着西周时期盛行的云雷纹,即方形的云纹,但器型又有当地少数民族风格,属于不同文化融合的产物,被誉为这里的镇馆之宝。

西周,喇叭器。这个器物类型在中原似乎没有,至于用途至今不明,它和其他青铜武器一同出土。

战国,羊角钮钟。打击乐器,因有羊角形钮而得名,常见于战国时期的岭南墓葬。

战国,人面纹铜剑。这两把都有人面纹,在中原地区的人面图案并不常见,何况后者还有着当地风格的蛙纹。除去剑身,剑柄的纹饰也很精美。

壮族有蛙神崇拜,蛙是他们的氏族图腾,是他们最具特色和最古老的宗教信仰之一。
原因大概和壮族的稻作农业有关,因青蛙对降水变化极为敏感,其鸣叫和活动规律又和雨季同步,在靠天吃饭的年代,人们便认为青蛙能呼风唤雨,是雨神。同时又因为它的叫声和雷相似,人们认为它是雷神之子,是通过叫声与雷神保持沟通。岭南的壮族和其他部分民族将其视为自己的祖先或氏族图腾。中原地区因蛙多产子,有对其的生殖崇拜,这里估计也有这层影响。
在我们这次没去成的左江花山岩画中,便有大量双臂向上弯曲,双腿下蹲的蛙形人像,包括上面的青铜短剑也有蛙纹。最具特色的保留至今的文物,便是蛙纹铜鼓。有些是蛙纹,有些是立体的青蛙塑像。
汉代,立蛙变形羽人纹铜鼓。


汉代,虎钮铜錞于。
錞于,用绳系钮,悬于架上,击打时声大如雷,回响良久,常用于行军打仗,指挥号令,振奋军心。

汉代,滑石面具。滑石,含镁硅酸盐,自然界常见,小时候偶尔能捡到,白色居多,也有偏粉、偏绿的。

古生物展是柳州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这里有很多化石。这不是植物,是动物化石,叫海百合。

还有一个展厅,基本都是扇面,是我在全国见到的最大的此类型文物展。但艺术修养实在不行,所以只拍了些自己知道的。
齐白石,群虾图。

刘墉,行书扇面两个。刘墉为人清廉,且多有政绩,颇受百姓爱戴。后世将他与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传为美谈,还有部电视剧叫《宰相刘罗锅》。他是乾隆朝的四大书法家,用墨饱满,又被世人称“浓墨宰相”。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