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不同于其他南方城市的小家碧瓦,有着浓浓的烙进骨子里的工业基因。所以,我们在柳州博物馆里看到了这样的标语: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并不好,尤其在六十年代,不仅和苏联关系彻底破裂,美国还在越南发起战争,中国直接面临着两个军事强国的威胁。在这个背景下,国家不得已启动了三线建设,核心目的是在确保国家遭受外部战争打击时,依旧能够维持基本的工业能力和军事力量。当时考虑到沿海工业基地极易被摧毁,所以就把关乎国家命脉的工业设施迁移至相对安全的三线地区,也就是内陆山区。
三线建设的规模是空前的,从1964年至1980年,历时三个“五年计划”。东北、华北、东部沿海等一线地区的重要工厂、设备、人员被一分为二,迁移至了三线地区。如今回看,这极大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促进了内陆地区发展,但山区交通不便、人才不足、布局分散、远离市场,选址时因过度考虑隐蔽而忽略客观规律,结果经济效益低下。当时,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军人、知识分子,怀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豪情奔赴深山峡谷,如今那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也有一代背井离乡的人,和他们背后家庭的巨大牺牲。
柳州之前已有些工业基础,但“三线建设”让他有了质的飞跃。一大批东北、华北、上海地区的工厂、设备、人员迁至柳州,而且国家还在这里布局了汽车产业,奠定了柳州至今汽车、机械、冶金三大工业支柱的基调。

柳州依靠柳江,有着天然的运输优势,所以企业在这不仅仅是满足战备需求,也有了未来面向市场的条件,这注定了他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不像当时四川、贵州、湖北等山区里很多企业在三线建设结束后,因位置过于偏远而废弃,或重新搬迁、或原厂关闭。柳州的很多工厂成功实现了“军转民”转型。所以,它这几十年来GDP长期仅次于南宁,位居全省第二。它如今的悲壮不是因为三线,而是作为老牌工业重镇,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跟上新能源、智驾这些重构汽车产业技术的发展浪潮。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张图片,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
到柳州,去柳州博物馆,也要去柳州工业博物馆。因柳州博物馆内也有一些工业文创展出,基本都是用废弃的工业设备或产品的旧配件制作,故文章将它们合二为一了。
柳州博物馆,一只特立独行的鸡。

再至柳州工业博物馆,它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是全国其他地区所见不到的。
柳州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贡献,毫无疑问是巨大且独特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和最传奇的故事,无疑是“锤子造车”精神。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为响应国家农业机械化而成立的柳州拖拉机厂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改革开放后也出现了产品滞销,不得开始“以杂养专”,开始生产缝纫机、织布机自救,以维持生存。
终究难以为继,在不转型就死路一条的背景下,他们发现改革开放初期,能拉货载客的微型汽车需求巨大,可当时厂里要设备没设备,要资金没资金,要图纸没图纸,唯一有的就是一群不服输的工人和一股子逼上梁山的狠劲。于是,他们从国外搞来一辆三菱汽车,拆了成千上万个零件,然后全部自己手工测量、绘制图纸,进行模仿,没有大型冲压机床,那车门、车顶等配件就用锤子、木槌一下一下敲打,硬生生造出了中国第一辆微型车。因测试时装载了一百吨铸钢件且成功,故传出了“百吨王”佳话。
后来,他们制造的微型面包车以极致的性价比和惊人的实用性风靡全国,那个市场占有率是当今汽车各品牌所望尘莫及的,拯救了一个工厂、一个城市。如今,当年的拖拉机厂已成了威震四方的五菱,后来和上汽、通用合并,改为了上汽通用五菱。


若是再往前,中国历史上还有过木炭车。它主要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当时中国的沿海港口几乎都被日军封锁,所以国内几乎得不到汽油这种重要战略物资,而汽车又是物资和人员运输的重要手段,所以便发明了木炭车。我们到了建国初期,还一直扣着“贫油”的帽子,在百废待兴的年代,汽油同样异常短缺。
木炭车的原理,就是在车头安装煤气发生炉,点燃内部的木炭或煤炭后,通过调解进入炉膛的空气和水蒸气,进行不完全燃烧,便生成了水煤气,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会被导入混合器,在那和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进行燃烧,产生动力。虽然效能一般,但在汽油奇缺和价格居高的年代,它的成本只有汽油的十分之一。加一次木炭可以行驶4小时,时速也可达40公里/小时,已经相当不错。
这是木炭公共汽车。


一条走廊,两侧是一个个柳州工业发展中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企业名称。
三线建设时期,柳州主要接收了部分东北和上海地区的企业,集中于汽车、机械、冶金行业,在这里建成了柳州农业器械厂,后来改名柳州汽车厂,如今与东风汽车合并,改为东风柳州汽车有些公司;建成了柳州拖拉机厂,后来改名柳州微型汽车厂,再后和上汽、通用共同成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柳州工程机械厂,就是大名鼎鼎的“柳工”,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装载机,是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上面都是汽车行业。冶金行业主要就是柳钢;机械行业主要是柳工空压机厂、柳州长虹机械厂、柳州电器厂等,还有柳州水泥厂。

如今,在柳州工业博物馆内还有一个临时展览,这是用废弃牛仔裤而成的大象。

时尚兵马俑,这个寓意挺好。网络时代,人们开始失去自主意识,人云亦云,眼盯网红,是人类主体性消亡的预警。下面的人体都没了大脑,取而代之的是上面悬空着的废旧手机。

在工业文明的今天,如何利用废弃的边角料,如何最大价值积压的库存,如何唤醒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工业模特的独特内心?哪怕只能萌生一个想法,种下一粒种子,都是一份对未来的尊重,也许成了参天大树。

博物馆外面,是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在柳州,螺蛳粉可以很市井气,也可以很高大上。

窑埠古镇就在工业博物馆的对面,如今虽是4A级景区,虽然一谈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但除了夜晚来看看夜景,也便罢了。逛了一下,连照片都懒得留下,近几年建起的千篇一律的商业古镇。
虽然过了季节,但门口的木棉花,倒是开得旺盛。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