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庙

  龙母文化,在两广影响深远,尤其西江流域,只是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地域性明显。她又被称作西江之神,是西江流域重要的人文始祖。

  传说起源于秦,一位温姓女子在江边洗衣时捡到一枚巨卵,而后孵出五条小龙,故时人称其为龙母。她听传龙性喜水,便将五龙放入程溪豢养,而后不断教导五龙子要适时呼风唤雨、为民播福,还带领它们帮助乡民疏浚河道、修堤筑坝,抵御洪水,庇护了航运和渔业,开辟了一方乐土。
  始皇帝听说后,认为是天降祥瑞,是自己的德政所致,遂礼聘召见,龙母虽不舍乡民却又王命难违。但和秦使乘船至广西境内后,五龙子施法,船不得前,数次尝试亦不能。秦使以为是天意,遂回京复命。始皇帝并未追究,依然对龙母进行了册封。龙母死后,百姓还能时常看到她显灵保护着这一方水土,于是建庙祭祀。

  关于龙母祖庙的位置,网上说法不少,其实核心的物理位置没变,就是程溪,只不过行政归属有了调整。网上所说的云浮市降水村和肇庆市悦城镇都在这里,历史上长期属于同一个文化地理单元,只是后来被分市而治。前者是龙母的出生地,后者是龙母的升仙处,距离很近。
  如今纪念龙母的国家级纪念馆在后者,是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龙母祖庙。可若搜索龙母、龙母文化、龙母祖庙,百度指向的都是云浮市的降水村,而且这些词条里闭口不提肇庆,这很容易影响和左右旅游行程安排,或授人错误知识。不知是不是有“广告赞助”的原因,若是有而不标注,百度就太没底线了。


  梧州,也有座龙母庙。

  看地图的话,从龙母故事起源地沿着西江溯游而上,遇到的第一座主要城市就是梧州,所以梧州有龙母庙不稀奇。何况梧州自古是商贸重镇,航运业极为发达,而商人、船主、渔民都是在喜怒无常的江上生活,在古代其生死靠天命,所以是对龙母最虔诚、最普遍的信众之一。再者,龙母文化发源的时期,肇庆、云浮、梧州长期属于同一行政单位,苍梧郡、岭南道、广南东路等,传播起来更是方便。
  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如今地位仅次于祖庙,是影响力最大和香火最盛的龙母庙之一。

  售票口处是一个四柱三门式石牌坊,而后进景区,过个广场有放生池和放生亭。



  走几步,又是一座四柱三门三歇山顶式石牌坊,顶覆琉璃,屋脊是岭南风。上有藏头楹联:龙起苍梧济尘世,母仪海国庥众生。“庥”,庇护之意,音xiu。

  这个龙母庙将龙母介绍为古代百越苍梧部落的一位首领。因为之前的种种传说里,都是在讲龙母的神迹和美德,而非政治权力,但先秦时期的岭南普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或者母权制遗风,在那个时期神迹和权力往往对等,所以把她推断成一位受人爱戴、众人跟随的祭祀或部落首领,确实也更贴近现实。


  牌坊前的石狮。


  牌坊后的影壁。


  过牌坊继续前行,是一通石碑,名“总府题名碑”。它立于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碑文中记载了明朝历任驻梧州的总督、总镇、总兵的姓名、籍贯等,当时是为了让后人去评价功过,如今却成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其下的赑屃长3.2米,宽1.8米,高1.2米,是广西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代赑屃。
  原在明朝总府衙门旧址,后被移至此处。


  继续前行,是龙母殿,香火很旺。



  殿内供奉龙母像。


  继续沿河前行,可至另一龙母殿,这里是新建,钢混结构,大却空。


  新建的汉白玉石牌坊,四柱三门式,崭新气派,却少了些烟火气,这边很冷清。



  出庙向山,到顶有世界上最高的龙母像。网上很多旅游攻略都以此为宣传点,但不是我的喜好。站山下远望,精美度也不足,感觉丑化了龙母形象。
  故未登顶,回,下站桂平。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