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海拔300.8米,被称为南岳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岳”,南岳;“麓”,山脚,南岳之足,故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中国的名山大都只能靠着文化出圈,而岳麓山所依靠的有三个:
首先,是岳麓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弦歌不绝,学脉延绵,是至今唯一“活着”的千年书院。古代有朱熹、王阳明这些集大成者的大师在此讲学,尤其“朱张会讲”更是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盛况,舆马之众,池水立涸。近代有曾国藩、左宗棠在此求学,再加上拜师曾国藩的李鸿章,凑齐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三人。
其二,青山有幸埋忠骨,这里有数不尽的名人墓。代表有两人:辛亥革命领袖、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的黄兴,发动护国运动并任第一军司令,被称为“再造共和第一人”的蔡锷。前者与孙中山并称为“孙黄”,墓前有章太炎所书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后者从师梁启超、谭嗣同,又因与民国名妓小凤仙的传奇爱情故事,凭添了些铁汉柔情。有诗云:将军拔剑南天起,愿作长风绕战旗。
其三,是麓山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名单上,湖南有六个,四个在南岳,两个在长沙,其一便是它。其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被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到此处,一般都会去岳麓书院,这里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属于网红打卡地。但很多人来此,逛上半个小时也就完了,就是一些屋子,大多还是新建的,屋子里也是空的。蹭导游听几句,也便这样了。
岳麓书院有的逛么?确实没有。它只是一个象征意义。
其正式创立,是在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朝便达到了鼎盛时期,尤其前面提及的朱张会讲,当时朱熹携弟子从福建不远千里而来,在此和岳麓书院山长张栻讲学论道两月有余,不仅是长沙和湖南,当时全国各地的学者,闻者皆来,参加这一盛况。之后,书院几经起伏,清末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为湖南高等学堂,然后又更名为湖南大学,至今。
此为大门,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匾上“岳麓书院”四字为宋真宗笔记,现仍存明代刻石。
有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取自《左传》,下联取自《论语》。“惟”是语气词,无意,故其大意为:楚地有人才,此处尤其多。但“惟”字往往会有歧义,被认为有“唯一”之意,那就变成“楚地人才最多”、“只有楚地产人才”的意思,带着一丝傲意。挺好,汉字博大精深,难说不是有意而为。何况,楚地有屈原,一人足矣。
二门,为近代所建。有匾书:名山坛席。原匾被毁。
两侧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取自《尚书》,下联取自《史记》。为清末程颂万所书。
之后是讲堂,檐前有匾,书:实事求是,取自《汉书》,为民国期间宾步程所书。这四个字曾被毛主席带火,和我们学校一墙之隔的天津大学,曾经的北洋大学堂,校训也是这四个字。
讲堂大厅,有两块匾,康熙御笔:学达性天,原匾被毁。乾隆御笔:道南正脉,此为原物。
道南正脉之意,南传的道,这里是正统。
出书院,有一池,前有一亭,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其始建于乾隆年间,后毁于对日抗战,现存建筑为上世纪五十年代重建,“爱晚亭”三字为毛主席亲书,如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其名,取自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当时的司马炎刚逼迫曹奂让位没几年,还没有统一孙吴,但也风光无两。那时,距离佛教传入国内、白马寺建立刚过去两百年,麓山寺成了佛教传入湖南的标志,为湖南的第一座寺庙。五百年后,杜甫游历此处,诗曰: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可见其当年盛况。
可惜,抗战中被毁,仅存山门和观音阁,现大多建筑为重建。
这种华丽风格的山门,在国内并不多见。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楹联真是霸气。
过山门,是弥勒殿,又名天王殿,重建于1985年。两侧有匾:法海明灯、法幢树高。中间有楹联: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再其后,是大雄宝殿,虽为1985年重建,但建筑很大气。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匾额为赵朴初所书,两侧另有楹联:教衍中华禅门文化湖湘盛,寺兴西晋佛日光辉岳麓长。
观音阁,两侧楹联选自杜甫之诗: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角插入赤沙湖。
这株罗汉松,已有1740岁,相传为六朝遗物,故又名“六朝松”。
1740年前,大概是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中原的纪事中,曹魏后是西晋,但对于中国南方的很多地方来说,这一年孙吴才刚灭亡一年而已。之后的南方虽归入西晋,但没多久,晋国内部“八王之乱”,司马睿就带着一群人仓皇而逃,史官美其称“衣冠南渡”,又变成了东晋大旗。北方之后进入了导致汉人十室九空的黑暗时期,史称“五胡乱华”。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开始了南移。南方很多地方更愿意称那段时期为“六朝”,包括了孙吴、东晋、刘宋、齐、梁、陈,他们都有个特点,都城在南京。
罗汉松原有两株,其中一株在乾隆年间被风雨所折,后补种。而这株已近两千岁,依旧繁盛。
看着它和“六朝松”的名字,有点像中华文化,最形象的比喻莫过于眼前这株罗汉松,历经苦难又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