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很难定性为他是为什么“家”,比如军事家、政治家或者文学家之类,因为国内曾出现过曾国藩热,所以一度被捧为一个“完人”,而其本质是一个名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赞誉已实属不低。一个完人,是很难在一个朝代风雨飘零之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

  他自称为曾子七十世孙,生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之后官运亨通。而他更大的作为,在于创建了湘军。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末至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初,太平天国在广西发起武装起义,并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出广西、进湘鄂,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攻陷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清政府在太平军前软弱不堪,不得已鼓励各省举办团练,用这些地方武装遏制太平军发展。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初,正因母丧而回乡守制的曾国藩奉命筹划湖南团练,并借此机会着手组建了湘军。

  湘军的将领基本都是湖南本地的封建儒生,曾国藩与他们既是同乡,又有着同学、师生、亲友关系,所以对湘军一直有着牢牢的控制权。而士兵则为将领招募的当地农民,大多有着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也基本只听一两人之命,外人难控。湘军其实也成了中国近代军阀割据的主要源头。

XGS_7080
  湘军英勇异常,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攻陷南京,俘虏了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清政府与其他起义军的作战。虽然挽救了清政府,但也让汉人在清朝的军政结构中,占到了前所未有的比例。在攻馅南京之时,清朝31个总督、巡抚一级的地方重镇官员,湘军已占了19个。这导致很多汉人都有着一丝幻想,希望曾国藩推翻清政府,重现汉人政权。当然,这也成了清廷的心头之患。也许,因此才有了之前李鸿章的崛起。

  李鸿章曾以“年家子”身份来拜曾国藩为师,也曾入曾国藩幕府,算湘军出身。他的父亲和曾国藩为同一年进士,所以曾国藩待他更像是长辈对待晚辈,可惜他们的性格终究不同。淮军是在曾国藩的要求和协助下,由李鸿章创建的,也是李鸿章仕途的转折。但他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包括《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所以在国内的口碑一向不好。
  湘军中还有一个名人,左宗棠。他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而在近期备受追捧。很有军事才华,但脾气不好,和曾国藩有些矛盾,但不大,但和李鸿章,基本属于死对头。曾国藩会做人,李鸿章会做官,左宗棠会做事,都是清政府风雨飘零之际的重臣。
  张之洞和他们交往不多。

XGS_7081
  曾国藩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去世,被追封太傅,谥号“文正”。这就是“曾太傅”之来由。

  左宗棠挽曾国藩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挽曾国藩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

  左宗棠去世后,李鸿章挽左宗棠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古人,很多时候较今人是有着一种大度的。

XGS_7079
  墓,碑上刻: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 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

XGS_7084
  曾国藩墓在建国后,曾遭多次破坏和盗掘,石像生早已丢散,这是目前所见,仅存的石翁仲。
  曾国藩墓目前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可保护的文物已着实没了多少。

XGS_7086
  石牌坊。

XGS_7077
  墓前有寺,原为“兴国寺”,始建于唐,后寺毁,清代重建时,改称“桐溪寺”,后凋零,现存建筑为近年重建,又新又突兀,几无人气。
  来此处,载我的出租司机一脸诧异,说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人来这。他为本地人,遂停车,和我一同瞻仰了曾国藩墓。结束后,顺便又载我去了下一站,开福寺。

  《曾国藩家书》很火,但已读不进去了。

XGS_7067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