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对大地最美丽和壮阔的改造,莫过于喀斯特地貌了,主要是由水对可溶性岩石改造而成,因西方国家最早在南欧的喀斯特高原进行研究而得名,但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壮观、最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却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就包括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四川九寨和黄龙、重庆武隆、贵州荔波、长江三峡等,此外,还有一众织金洞、芙蓉洞、腾龙洞等等。
在数亿年前,中国南方还是一片汪洋,不断有大量海洋生物死去的钙质骨骼和其他一些碳酸盐沉积,形成了厚度达10公里的碳酸盐岩海底。之后,随着板块运动,物转星移,沧海桑田,海底抬升成了陆地。然后在南方每年1000-2000mm的降雨冲刷下,溶解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水与不可溶的碳酸盐陆地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可溶的碳酸氢盐而随水流走。持续地冲刷,积少成多,如此亿万年,形成了今之所见的喀斯特地貌。
根据时间长短,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大步骤。第一步,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沿着岩石表面流动,溶蚀出凹槽,凹槽容易积水,更易溶解,越来越深,最后中间剩余部分凸出,变得高耸和尖痩,形成了几十米高的小山峰,比如云南石林。若是在极厚的碳酸盐岩区域,水流可切割出更为高大的山峰,甚至高达千米,它们基座相连时叫“峰丛”,溶蚀到基座分开,相对独立,则称“峰林”,比如这次来的漓江两岸。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比较熟知,但在中国南方,峰林和峰丛的面积加起来,超过了14万平方公里,面积超过了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省份,和辽宁、山东省面积相近。和这比起来,桂林的山水,则小得可怜。最震撼的,是我去过的贵州万峰林,有两万座之多的山峰,可惜当时过于匆忙,没有细细观看。
第二步,是充沛的降水后,一些从地上流走,一些则通过缝隙、孔洞,渗入地下,慢慢溶解地下部分的碳酸盐,形成了庞大的洞穴和地下河流。据研究称,仅广西一省的地下河,长度便超过了两倍黄河,那还是只统计流量超过50升/秒的。最大的溶洞是双河溶洞,长达257.4千米,相当于北京五环的两圈半;最大的洞穴大厅,可达16个足球场之巨,不得不令人震撼,那可是在地下,简直成了另一番天地,不亚于地面之上。
喀斯特地貌的洞穴里,一般都有钟乳石,因为溶了碳酸氢盐的溶液在滴落过程中,会二氧化碳会析出,此时就伴随着可溶的碳酸氢盐转化成不可溶的碳酸盐析出,钟乳石会随着析出固体地积累而缓慢增长,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样子,仪态万千。
漓江边的这些山,大多都有溶洞,比如右侧这个,可以看到洞口。
第三步,洞穴会变大,有时也会坍塌,顶部部分或整体下来后,形成了天坑。全球最大的天坑都在中国,其中重庆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深度666米,可以把上海三件套轻松放入;广西的大石围天坑,则号称可以装得下半个西湖的水。
第四步,是钙华。溶解了碳酸氢盐的溶液,在流淌过程中遇到固体、边缘或者在其他机缘巧合之下析出,会形成钙华。高海拔地区,微生物会在钙华表面生长,不同种群形成了色彩斑斓的九寨沟。而在流水过程中堆积、扩展的,形成了钙华坝,一组组的,如同调色板,比如黄龙那天境般的钙华池,层层叠叠,绚丽多姿。
当然,也有些不好看的,比如在流水跌落处的植被上,有时黑有时灰,像一层并不干净的棉絮。
来桂林当然要坐竹筏欣赏漓江的,可惜没带相机,只是手机拍照。
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何那么多的喀斯特地貌,而把它排在首位呢?
因为这里的地面原是一大块石灰岩,也就是碳酸盐岩,厚度3公里,面积700平方公里,就像一块难得的璞玉。它的周边在地壳运动中抬升较快,在中间形成了盆地,是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地形,导致此处充沛的降水被汇聚此处。有了大河,才能对这块天然的璞玉进行充分雕琢,再细细磨打,才形成了有山有水、山水并存的风景,而水就是桂林喀斯特地貌之所以出众的主要原因。
另外,石灰岩在化学作用下变成可溶的碳酸氢盐,是溶解到了水里,和水里进了泥沙性质不同,前者像是水里放了白糖,后者类似夹着泥沙的黄河。所以喀斯特地貌里的河水,大多清澈透明。
临江而立一个绝壁,如刀削屏风,长宽各百米左右,上面有图案,浅色岩石所形成,类似于九匹马,但找到好难,需离得远了,意会好久。当地有民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
相传,当年周恩来和陈毅来此游玩,周总理用3分钟看到了9匹马,而陈毅用5分钟只看到了7匹马。
山体的颜色,本是浅色,这处绝壁上有树,而降水在有树的地方,流下时容易析出钙华,钙华上因有微生物或其他附着物而呈黑色,久而久之出了这幅图案。
没有找到二十元人民币的取景处,看到一群人在照相,没有过去凑热闹。
下船,路边留念一张,然后去兴坪古镇。
喀斯特地貌是美景,但不方便,游客看风景时,喜欢,但当地居民生活于此,则未必。因为大地被溶蚀得支离破碎,峰谷密布,导致交通极为不便。在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里,有三个国家连片特困区。云南、贵州、广西这些以喀斯特地貌闻名的省份,都是在全国GDP倒数的省份。
这里修条路、建个桥,那是非常困难,有时,犹如天方夜谭。一个隧道打到山里,遇到溶洞和地下暗河,都是致命的问题,而此地又是几乎山山有洞,洞洞有水,一不小心就要重新设计或者改道。而一旦修成,那工程就是天路般的存在,完全可以媲美景点。
比如2003年开工的宜万铁路,连接起湖北宜昌和重庆万州,一直到2010年才完成,平均每年建设仅50千米。就是这条铁路,桥梁和隧道占到总里程的74%,其中一段隧道,用了6年搞定,是平均每天5米的“龟速”。
宜万铁路在整体上,穿过了100多处大型溶洞,穿越了20条地下暗河,每公里的投资成本是青藏铁路的两倍,毫无疑问地成了当时中国铁路史上最难修和最昂贵的铁路,但它却远没有青藏铁路的名气。
我去湖北工作的时候,恩施作为一个地级市,才刚通铁路,印象中,那是2011年。当然,当时的恩施还养在深闺人未识,腾龙洞和大峡谷的游人很稀少,那里还是很美丽、很淳朴的地方,即使湖北人去过得也不多。但现在,貌似火了很多。
如今,一些地方的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旅游,旅游也确实改变了它们,比如兴坪古镇。
想起了深圳和广州。
这次是从宁夏到深圳,从深圳到广州花都,然后再从广州过来。那边的空气比北京好太多了,但和这边,完全没得比,是两个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