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其实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柳州,它不仅是山水景观和民俗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工业经济的总量还占了广西全省的四分之一,那条柳江的大转弯,究竟画出了如何一片美丽的城市?
市内没时间看看,直接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林溪乡。这有八个连成一片的侗族山寨,有着相对保存完整的侗族建筑和文化习俗。春和日丽,季节正好,游人竟然也不多。
这里有座桥,名气很大,程阳风雨桥。
它又名“永济桥”,始建于1912年,建成于1924年,长77.76米,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共有5个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全部用榫卯连接,缜密牢固,不差分毫,也无任何金属和铁钉,依旧浑然一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称,其与赵州桥、泸定铁索桥、罗马尼亚诺瓦诺港桥梁并称“世界四大历史名桥”。虽然这个评价的权威有待考证,不过它确实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之作。中国现在比较官方的四大名桥是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课本上似乎讲过。
来这一睹它的风采。
风雨桥是侗族特有,是这个侗族建筑的“三宝”之一,主要集中于广西、贵州、湖南、湖北这一片,建得多些。因人们可在桥上躲避风雨而得名,它还是侗族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
一般有桥、有廊、有亭,且都是多层,檐角翘起,顶部有彩色宝葫芦。
桥头有郭沫若的题匾,写“城阳桥”三字。当时老爷子还题了一首诗: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他的诗比字差得远,也向来被人诟病,就算了。
上桥,有些卖当时手工品的老百姓,以衣服和围巾为主,生意比较一般。
下桥,有一片油菜花,对于北方来的人,见了油菜花会异常兴奋。所以赶紧借着古色古香的侗族风雨桥,留下几张。
我们先进的马安寨,是这里的第一个寨子,为程阳八寨之一。
相传,城阳的先祖刚来这里时坐着红鬃骏马,后化作程阳八寨最靠南的一座凹形山坡,因形似马鞍,故得名“马鞍山”,寨子得名“马鞍寨”,如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这么多年来,“鞍”和“安”已变得通用。
里面的建筑规划不好,老房子还是木质的吊脚楼,看着很有感觉,但新房子很多为砖瓦房,比较突兀,新老之间没有规划、没有目的,似乎比较随意,也无统一管理,导致整个寨子的很多地方看起来都有些乱,处处有新房,乱了画面,这容易吓走一些游人,或者一些摄影、写生、来发呆的人。
上个小坡,是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马安鼓楼,呈四边形,七层檐,高有12.6米,宽、深均是8.4米,黑白间隔,古朴典雅。
鼓楼前的广场,正好赶上百家宴,游客也可以加入其中,不过每人要交五六十元。虽然没吃午饭,虽然有些饿,但吞吞口水,还是算了。
百家宴是侗族的一种特殊民俗,又称“合拢饭”、“长桌宴”,是侗族集体待客的宴席,应该算得上是最高礼仪了。当有村寨互访、客人来访、逢年过节时,村里的各家会自备几道拿手饭菜,一起带到鼓楼前的广场上,摆开长桌,摆上酒菜,随意品尝,你来我往,觥筹交错。当地有一说:“吃百家宴,纳百家福,成百样事,享百年寿”。
是谁发明的呢?据说,是在古时候,一个侗寨遭遇了洪魔袭击,眼看整个寨子就要被淹没之时,从天而降一位英雄,他打败了洪魔,挽救了村寨。为了表示感谢,家家户户都提议要请英雄去自己家里吃饭,但英雄忙啊,第二天就要走,咋办?这个时候有人出了个主意,让各家都做好自己的拿手菜,来鼓楼前,摆在一起,请英雄随便地吃,这就慢慢变成了百家宴的习俗。
看起来像葫芦,询问得知是一种瓜,用来装糯米饭,非常香。老得已经用了好多年,味道会更好,这个看起来比较新,但也有了两三年历史。
老吊脚楼,几乎全为木质结构,高悬地面,之上还有两层或者一层。上面的通风、干燥、防潮、防虫蛇,住着更舒服,下面的便用来关牲口或者堆放杂物。
现在有些在最底层垫起了砖,用于稳固。
之后再去其他寨子转转,临近天黑,又经过程阳风雨桥,留几张夜景。
对于用一个小时就逛完这里的人们来说,我们这80元的门票还是比较值了。不过,似乎没有遇到过检票的人,想逃票也实在太容易了,至少今天是这样的。
夜景挺美,不过看着无人的桥有种凄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