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台长城

  总会有个时候,开辆车,把国内的三条大线走完:黄河、长江、长城。

  单说后者,若放在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长城便不仅仅是个建筑。曾在读完余秋雨的《山河之书》后,买了一本书《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长城、4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界线,是多么得重合。望着这条线,曾写过这么一大段感慨:

  匈奴、鲜卑、吐谷浑、柔然、突厥、吐蕃、西夏、蒙古等,在不同时期和中央政权在这条线上或多或少地发生着你进我退、你败我兴的恩怨交替,曲曲折折数千年,扛着各色旗帜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多少名载史册的经典战役、多少万古长青的将帅谋略,沿着大自然的这一条线,划出了农耕与游牧文化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在彼时,统治阶级的眼光还不能完全融合彼此,终究是散多聚少,敌多友少。东边的人过去了,派个大臣立个碑回来了;西边的人过来了,装满了战车又回去了,如此反复着。
  长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人为而划的游牧与农耕分界线。假如长城修在农耕文化之间,如隔开了江苏和浙江,你可以耻笑统治者的眼光或胸襟,但长城是在当时经济、社会条件下,不能完全融合的两种文化之间,不能放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下去评判当时做法,并冠上“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等贬义标签。

XGS_3877
  偷懒,用之前写的东西当了开头。对长城,似乎有个情结。

  司马台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然后经蓟镇总兵戚继光和总督谭伦加固。景区介绍说,“这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这句话的解释,我一直不清楚前面加什么定语。因为明长城很多,没有修葺过,成了土垛的明长城也有,那都是“保留原貌”了。那么,这段话的意思应该是未经修葺,保存最完整的明长城。
  司马台长城很美、很险,秋天和雪景尤其漂亮,早有耳闻。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誉道“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景区指示牌上还标注着,被某报纸评选为“世界最值得去的25个景区”之首。

XGS_3898
  从古北水镇,一路上来,回望一下。

XGS_3749
XGS_3766
  过河,或者是水库,名“鸳鸯湖”,对面一个小木屋,前面还有雪。

XGS_3774
  春来江水绿如蓝。
  温度回升,水库里的藻类开始大量繁殖,水变得浓绿而有生机,鱼儿也饿了一冬,终于可以开始透透气,然后享受美味了。

XGS_3769
  水,因为光线问题,在不同角度的颜色是不一样,但只要不时地看看,总有个角度,会让人惊叹的,如这般翠绿。

XGS_3780
  长城在这里被鸳鸯湖分成了东、西两段,目前仅开放东段,对面是西段。

XGS_3792
  远处山上蜿蜒的西段。

XGS_3832
  再回看古镇。

XGS_3830
  自拍的同事们。

XGS_3829
  司马台长城开放的东段是最漂亮的。可连续爬十个烽火台,只是台阶,高度上升也有限,体力消耗一般,属于休闲游,不知不觉就到了。集中了很多精华的11-16号仍处于不开放阶段,很是可惜。下次人少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去探探。

XGS_3843
XGS_3865
XGS_3876
XGS_3888
XGS_3904
XGS_3905
  让人羡慕的一家人,一路爬到了头。
  小孩子应该多去些地方的,不论她是否能够“按照你的想法”明白或者理解眼前的世界,要相信这是一个孩子用她们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积累的过程。去长城,你感受到了历史、感受到了烽火岁月,你认为她不懂;而她也会感受到另外一番,也是你所不懂的,这并不需要和我们一致的,旅行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也不是非黑即白、有对有错的事情,这不需要一致的价值观、不用一致的想法,有探索、有发现,便是行了路。所以不要总是想着,等孩子懂了再去,时间可不等你。

XGS_3857
  明朝为了确保城砖、城墙质量,要求城砖都要加上刻字和标记,注明烧制的府、州、县,还有烧砖窑匠的名字,以便出现不合格产品时追求责任:一次不合格重烧,两次不合格杀头。统治者用最权威和有效的方式,保证了明代城墙与长城的坚固,屹立了六百余年。

XGS_3879
XGS_3880
  长城,蜿蜒。
  在这个季节,除了荒凉,想不到其他词汇,它却又荒凉得不够彻底,没有大风、没有枯石、没有残旧的旌旗或破败的屋砾。它只是沿着最高处的山头,只是仅仅高出一点点,那么绵延出去,万里。

XGS_3881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司马台长城》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