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三到平遥了,距离上次过来还不到半年,不过岳父母都没来过,所以这次山西之行还是安排了上。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关于平遥的消息,说在国庆长假期间,仅10月6日当天的日升昌和城墙北门两处景点,就没收了各类用于减免门票的假证件167个,最多的是假军官证,有将近一半。

  说到门票,不得不提一下让人又爱又恨的通票。真要打算逛完平遥,大概是要三天的,镇国寺和双林寺,不容错过。还有清晨的民居与早起的居民,都值得一看。若是用通票,签一下时间,比较划算。而很多人,只去一两个景点,那便很不划算,甚至心里不舒服,感觉吃了大亏。

  在平遥开发之初,曾提出多层次发展的战略,很多私营商铺开发景点,靠门票赚钱。随着景点增多,不仅出现了不利于整体发展的低价竞争,也因一些个体坑蒙拐骗而影响了平遥整体品牌。所以政府开始推行通票。
  初期由于私人景点过多,大部分票价收入都到了私人手里。之后便开始了通票内景点的筛选和淘汰,一旦被排除在通票之外,便很少有人问津。再之后,再听证、涨价,完成华丽转身。通票是个工具,又是个强权。
  定价是否合理,要看游客的通票使用率多高,这个数据景点应该有,但很少有公布的。这可以防止景区在通票内加一些距离很远很偏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的景点,来不合理地提升整体票价。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三清上,曰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这个是景区介绍和百度百科的说法,其实其意并非很准。
  道家将三十六重天分为六界。第一界有六重天,第二界有十八重天,第三界有四重天,第四界是四梵天,第五界是三清天,即元始天尊主宰的玉清天、灵宝天尊主宰的上清天、道德天尊主宰的太清天,此谓之三清天;最高境界是第六界大罗天,大罗天在三清天之上,是没有主宰的,只有清净道气弥漫,即大道无形无相,但依旧属于三十六重天,不存在其上之说。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句好奇的话让我查了好几天资料,依旧不得其意,网上的解释更是乱七八糟,甚至佛、道混为一谈。这必然是道家用语,因为有五行之说。道家认为的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具体的“天”指三十六重天的全部或者哪部分,没有找到说法。目前较为公认的是,佛教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对应着道教的第一、二、三界的二十八重天,这已经出离了生死轮回,跳出三界,大概便是如此。

  大罗宫,其意自明,为最高的仙宫。整个建筑群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建在狮子山崖壁之上,共十三层,高110余米,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号称“天下第一道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绵山,最高峰海拔2566.6米,为太岳山支脉,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属国家5A级景区。又因晋文公名臣介子推而得名“介山”,是中国寒食节的发源地。

  寒食节,目前在国内,已经越来越不为人知了,这点,我们比之韩国差远了。
  在中国历史上,纪念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个是端午节,纪念南方屈原沉江溺水;一个便是寒食节,纪念北方介子推葬山火海。这一南一北、一水一火、一江一山,共同载入了史册。
  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增祭扫等风俗,曾为民间第一大祭日。而清明,最早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因寒食节在清明之前一天,又由于人们往往祭扫要走远路回乡,故常常将扫墓延迟到了清明。至唐代,诗人往往将寒食与清明并提,朝廷也以官方文书规定,两个节日一起放假,那是1200年前的“小长假”。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寒食节上升到取而代之的地位,不仅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习俗,如冷食、荡秋千、蹴鞠等,也归清明所属。只是,韩国如今依旧保留着寒食节春祭的传统。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