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赤壁

  徐世昌在此曾云: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

  在这次出差前的晚上,碰巧翻出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面有一段话说苏轼: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百余天,几欲砍头,后被从轻发落,贬至黄州,那时的这里异常萧条,只得临时在一个寺庙里安歇。开垦了城东的一块坡地,耕田锄作,自此才有了“东坡居士”之号。

  但,便是在这里,他与内心进行了一场壮丽地对话。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般的寂寞、孤独,进行了一种深刻地剖析,回归到那空灵、空白、空无。訇然中开,如同暴雨中的霞光,有了那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
  苏轼,用他的思考,成了宋代文学的最高峰。


  其实,关于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历来存在争议。目前相对获得认可的是在黄冈蒲圻,且已更名为赤壁市。苏轼所凭吊之处,并非真正的古战场,其本名只是“赤鼻矶”,因山为红色,凸出部分下垂如鼻,故得名。因“鼻”与“壁”同音,故又有“赤壁”之称。这大概也是“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人道是”之本意吧。

  随着文物的挖掘,蒲圻赤壁战场逐渐得到认可,又考虑到黄州赤壁的名气,为了方便区分,有了文武赤壁之说。此处为文赤壁,又称东坡赤壁、黄州赤壁,已辟为赤壁公园。因有苏轼遗迹,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出差这边,导航一看,距离酒店一两公里,打开手机地图,然后一路走来。
  一路倒也轻松,只是到了公园北门的地方,有段小山坡,里面不少锻炼的本地人,远离了北京雾霾,空气清新得让人想大喊。深呼吸,树叶嫩绿,脚步轻盈。
  一度以为走错路的时候,发现快到了。


  红色的石基、黄色的墙,感觉像个寺庙般。
  首先是黄色门楼,上有楹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乍看这个楹联挺一般,过后细细品味,倒似对赤壁之地所争的一种调侃和不屑。想起在南阳武侯祠的一句楹联,有异曲同工,也许名气更大些: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天泉


  留仙阁,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其内不少清代石刻,当然最有名的还属苏轼亲书的《乳母任氏墓志》,该是极其珍贵的。


  二赋堂,始建于康熙年间,现存建筑为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所建,匾额为李鸿章所书。居中的屏风之字,由清人程之祯和李开先书写,之外还有杨守敬、徐世昌、程明超、黄兴等人笔迹。
  看似小地方,很简陋,却是藏龙卧虎。



  一路逛下来,其他地方的建筑都感觉一般,也无什么特色装饰。但在这一处廊柱之间,却是异常热闹、异常精美,仿佛用尽了整个景区的功夫和心力。



  坡仙亭


  问鹤亭


  这是黄州四大名楼之一的“栖霞楼”。原楼已毁,此为建国后重建,水泥建筑,四四方方,横平竖直,无什么美观可言。上面的“栖霞楼”三字为茅盾所手书,是唯一亮点。
  现又是苏轼传世墨迹陈列馆。


  登楼,俯瞰黄冈市。



  塔


  岩石颜色呈赭红色,是这里名字由来的依据。


  景色很美,也不着急,感受很不错。



  由于在历史上,长江也存在着多次改道,所以现在的此处已经没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场面。本以为临江的我,多少有些失望。


  出门,寻得长江,竟发现堤坝与江水间的距离实在太远,一时无法看到。只得打车回酒店,驱车另找得一处江堤餐馆。两瓶啤酒下肚,到了夜晚,黄冈这边已漆黑一片,对面的鄂州有着些许光亮,也仅是七八点左右。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