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董卓、吕布不写王允总觉得缺点什么,但是《三国志》上没有他的传,记载比较少,所以本文主要依据《后汉书》。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出生在一个官僚人家,小时候很聪明,同乡人称之“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年十九,为郡吏。遇到一个贪横放恣的宦官赵津,为一县巨患。王允捕而杀之,结果惹下了大祸。赵津的兄弟勾结其他宦官,颠倒是非,一直告到皇帝那里,恒帝震怒,杀了王允的上司太守刘瓆。
王允是不畏权贵的,一个能搞到“一县巨患”的人,毫无疑问是有些来历的,而且也说明前几任的官员们并不敢如何。他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害死了太守,便在平原为刘瓆守丧三年后才回家。能做到如此磊落的人不多。
可惜,他的脾气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时的太守王球让一个叫路佛的人来担任某个官职,而这个路佛并没有什么好表现和过人之处,也许是太守收了什么贿赂。反正刚回来做官的王允极力反对,犯颜固争,结果王球大怒,关起王允并打算杀之。幸好剌史邓盛知道后跑来救他,并任命他为自己的别驾从事。王允不但保住了命,还因此而落了一个好名声。
他虽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伸张正义,可是做官却不懂得圆滑世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清名,一时的显赫,但若不改变东汉宦官当权、官场腐败的情况,那注定要步履维艰。
王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加上不畏强权的名声,和在邓盛处的兢兢业业,最后被当时的三公同时征召,入朝为官,这个就成了他登上东汉历史大舞台的起点。
后黄巾起义爆发,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等为从事,初次领兵便大显身手,大败黄巾军。与左中朗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收数十万降兵。
可惜,这次战争给王允带来的并不是显赫的地位和光明的前途。在收缴黄巾军军资的时候他发现了中常侍张让与黄巾军勾结的信件,便向朝廷揭发了。张让当时正是皇帝眼前的大红人,灵帝虽然责备,却没有定罪。张让因此而嫉恨王允。第二年,便找了一个理由将其下狱。幸好赶上大赦,王允刚进去便得已官复原职。不过,没过十日,又被关了起来。
司徒杨赐知道王允的为人,不愿他再受罪,便遣人去劝他想个周全的法子。又有一些从事来看王允,一起痛哭流泪。还有人带来了毒药,好在忍受不住酷刑的时候自尽。结果王允厉声说:“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于是投杯而起,出就槛车。做的干净洒脱,令人佩服,像个汉子。朝臣莫不扼腕叹息。
后来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上疏求情,得已免去死罪,但活罪难逃。虽然这年冬天又逢大赦,但由于张让的原因,不在赦免名单内。最后几经周折,直到第二年才被释放。
当时宦者横暴,睚眦触死。不得已,王允变易名姓,转侧河内、陈留间。
王允前面的经历是比较曲折的,但他所对立的一面是后来全面失败的宦官。他们之间越是对立,在诛杀宦官时和人们痛恨的宦官被打压下去之后,王允就越有资本。与其说此时的王允不得志,不如说为他将来的复出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不畏宦官强权,敢于直言不讳,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是很容易被人们想起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三国, 三国人物谈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现内蒙古包头人。
很多地方都有关于吕布的介绍,很多地方也都可以查到关于吕布的评价,但是谈到吕布成名前那段历史的少之又少。《三国志》、《后汉书》也没有记载。吕布在出名前干吗呢?
《三国志吕布传》里面,王允称吕布为“壮健”,陈宫称之为“壮士”,《后汉书》里,王允则“以剑客遇之”。多读一下这类的文章,我们会发现这些词在那个时代不是褒义的。可以去查看一下《三国志》、《后汉书》其他传里出现类似字眼的地方,发现这些形容吕布的词,意思其实为杀人越货的强盗。吕布入军以前的身份或许可以明白一些了。
对于吕布的评价也比较有意思,大部分人给吕布的评价多贬义,在佩服他武力的同时,不屑于他的人格。但是若去搜一下评论的时候会发现,夸吕布的人也不少,而且往往自诩为更了解真实的历史…
不多谈,一起看。吕布以骁勇而名于并州,他的武力值是很少有人怀疑的。这个少有争议。他和张辽、张杨一样,都是被并州刺史丁原发现、提拔的。很多人又根据《三国志吕布传》上“(丁原)以布为主簿”的记载而认为吕布曾经干过文官的职位,来说明他至少也算一个知识分子。更有甚者如是说“杨修也是做主簿”,这样的比喻更过了。
对于这个说法,我是将信将疑的,这个也是吕布谈一直拖了那么久才写出来的一个原因。我觉得说吕布有点学问,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说他做过主簿,我个人比较怀疑,两个疑点:
1.吕布是因为他的骁勇而被发现的,这个很明白。但是丁原却让他做一个主簿,要么是丁原当时糊涂了,要么就是就是丁原大材小用,不会用人。
而这两点都说不过去,丁原不糊涂,他拉拢了好几个这样的人,吕布、张辽、张扬都是“骁武”、“武力过人”、“武勇”。丁原很清楚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也清楚他们在哪方面过人。
2.《三国志》的记载还有半句“(丁原)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这就更有些奇怪了,吕布因做主簿,处理钱粮政务啊、公文书信啊之类的事情,做的好,而受到丁刺史的“大见亲待”,那为何还让吕布去带兵?
即使吕布确实做了主簿,“大见亲待”也不一定是主簿做的好,充其量是丁原觉得,“嗯,不像一个傻大个”,所以高兴。那么丁原让吕布做主簿的原因就是这样去测试一下?有必要么?用主簿的职位能测试出来什么呢?
最近查了一些资料,我比较认同《后汉纪》和《资治通鉴》里面的记载,吕布此时的官职应为司马,未做过主簿类的文官。以此说吕布文略过人的可能不大准。
后来灵帝死,少帝即位,何进为了杀宦官而召董卓、丁原等进京吓唬何太后。丁原带着吕布来,丁原被任命为执金吾。
后来,何进被人所杀,董卓入京,看上了丁原的兵,前面谈董卓的时候说过,董卓要想控制京城,首先要搞定这里的军权,所以丁原不得不除。
董卓便说服吕布杀了丁原,然后封吕布为骑督尉,“甚信之,誓为父子。”
这个,对于丁原的不忠不义是肯定的了。杀死自己的上司是个比较不光彩的事情,吕布也留下了不好的名声,也正是因为这个在最后的时刻害死了他自己。不过丁原是否为吕布的义父,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三国, 三国人物谈
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也。既然习惯了这样的开头,就先写上吧….
要谈何进,不妨先来看看东汉的那些皇帝们,也许会发现某些规律:
后汉书上说: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
┏━━━━━━┳━━━━━━━┳━━━━━┳━━━━┳━━━━┓
┃ 东 汉 皇 帝 ┃ 生 卒 年 份 ┃ 即位年份 ┃在位时间┃即位年龄┃ ┣━━━━━━╋━━━━━━━╋━━━━━╋━━━━╋━━━━┫
┃光武帝 刘秀┃公元前6– 57年┃ 公元25年 ┃ 33年 ┃ 32岁 ┃ ┣━━━━━━╋━━━━━━━╋━━━━━╋━━━━╋━━━━┫
┃ 明帝 刘庄 ┃公元28 — 75年┃ 公元57年 ┃ 18年 ┃ 30岁 ┃ ┣━━━━━━╋━━━━━━━╋━━━━━╋━━━━╋━━━━┫
┃ 章帝 刘炟 ┃公元56 — 88年┃ 公元75年 ┃ 13年 ┃ 20岁 ┃ ┣━━━━━━╋━━━━━━━╋━━━━━╋━━━━╋━━━━┫
┃ 和帝 刘肇 ┃公元79 –105年┃ 公元88年 ┃ 17年 ┃ 10岁 ┃ ┣━━━━━━╋━━━━━━━╋━━━━━╋━━━━╋━━━━┫
┃ 殇帝 刘隆 ┃公元105–106年┃公元105年 ┃不足1年 ┃ 1岁 ┃ ┣━━━━━━╋━━━━━━━╋━━━━━╋━━━━╋━━━━┫
┃ 安帝 刘祜 ┃公元94 –125年┃公元106年 ┃ 19年 ┃ 13岁 ┃ ┣━━━━━━╋━━━━━━━╋━━━━━╋━━━━╋━━━━┫
┃ 少帝 刘懿 ┃公元? –125年┃公元125年 ┃不足1年 ┃ ┃ ┣━━━━━━╋━━━━━━━╋━━━━━╋━━━━╋━━━━┫
┃ 顺帝 刘保 ┃公元114–144年┃公元125年 ┃ 19年 ┃ 12岁 ┃ ┣━━━━━━╋━━━━━━━╋━━━━━╋━━━━╋━━━━┫
┃ 冲帝 刘炳 ┃公元143–145年┃公元144年 ┃不足半年┃ 2岁 ┃ ┣━━━━━━╋━━━━━━━╋━━━━━╋━━━━╋━━━━┫
┃ 质帝 刘缵 ┃公元138–146年┃公元145年 ┃不足1年 ┃ 8岁 ┃ ┣━━━━━━╋━━━━━━━╋━━━━━╋━━━━╋━━━━┫
┃ 桓帝 刘志 ┃公元132–167年┃公元146年 ┃ 21年 ┃ 15岁 ┃ ┣━━━━━━╋━━━━━━━╋━━━━━╋━━━━╋━━━━┫
┃ 灵帝 刘宏 ┃公元156–189年┃公元167年 ┃ 22年 ┃ 12岁 ┃ ┣━━━━━━╋━━━━━━━╋━━━━━╋━━━━╋━━━━┫
┃ 少帝 刘辩 ┃公元175–189年┃公元189年 ┃不足半年┃ 15岁 ┃ ┣━━━━━━╋━━━━━━━╋━━━━━╋━━━━╋━━━━┫
┃ 献帝 刘协 ┃公元181–234年┃公元189年 ┃ 31年 ┃ 9岁 ┃ ┗━━━━━━┻━━━━━━━┻━━━━━┻━━━━┻━━━━┛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三国, 三国人物谈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曾在郡中作过门下书佐。人长的好,声音宏亮,候太守很器重,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又送他去卢植那里读书。在那里认识了刘备。后仍回郡中做官。此时的太守为刘基。
后刘基获罪而被召回洛阳交廷尉处罚,因为当时“官法不听吏下亲近”,所以公孙瓒便改容服,扮成下人为刘基驾车,一路照顾他。在刘基要被流放到日南郡的时候,公孙瓒准备好酒肉在北芒山祭自己的祖先,说:“以前为人子应尽孝道,现在为人臣应表忠心,所以我要跟随太守去日南。但是听说那里都是瘴气,恐怕不能活着回来,在此先辞别各位祖先。”说完再拜。
我对公孙瓒的印象并不好,但是看到这个记载之后,不得不佩服。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他忠的一面。陪获罪的刘基去日南,这个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也得不到什么实惠的东西。古代跟一个犯罪的人在一起,很容易被连累的。所以理解成作秀不大可能。这次发配能否活着回来真的很难说,至少当时的人们都这样认为,发配刘基的人也这样认为,可以说公孙瓒是以性命相赠,以表忠心。
不过公孙瓒和刘基都很幸运,因为刘太守在发配日南的途中被赦免了,归。公孙瓒因此而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后又被任命为辽东附国的长吏。
在那个乱世,公孙瓒和多数割据者相同,都是凭借武装力量起家的。因为他在幽州,所以常与少数民族发生冲突。有一次他和几十个骑兵巡逻,路上遭遇数百个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进一个空亭对手下说,今天一定要勇猛,如果冲不出去,我们就会被杀光的。说完带着手下拿着长矛冲过去,杀伤数十人。虽然他们损失近一半人马,但成功逃脱了。
《太平御览》另有一些记载,摘录如下:
公孙瓒除辽东属国长吏,连接边寇,每有惊,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皆继之。夜战,虏识瓒声,惮其勇,莫敢犯之。
公孙瓒每闻边警,辄厉色作气,如赴仇。常乘白马,又白马数十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以为左右翼。胡甚畏之,相告曰:“当避白马长吏。”
至于勇、猛两个字,是很符合的。但这个不等于会打仗,能打仗,这样的冲突和大规模的战争是不同的。仅凭借勇猛去对抗以后的袁绍自然不行。不过,公孙瓒却可以凭此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边界的安定。
后升为涿县县令。
边章、韩遂在凉州叛乱,朝廷从幽州征三千骑兵交公孙瓒带领去支援。却正好赶上张纯劝说了辽西乌桓的丘力居等在蓟中叛乱,攻打右北平、辽西属国诸城。公孙瓒便率领三千骑兵讨伐张纯,并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
后来,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投降。公孙瓒升为中朗将,封都亭候,进驻属国。之后的五六年一直在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三国, 三国人物谈
有骂的,也有表扬的,但还是要坚持啊,既然说要写了又不好意思反悔,目前的状态有点打肿脸充胖子。不过是否原创这点可以保证,即使是三国志原文的翻译也是我自己译的,不过对于观点部分,三国的研究这么久,有相同的那恐怕比较正常,我也无法避免。
最近有点忙,更新速度就有点慢了,不过假期回家后上不了网,或许可安静地写点。电脑前一坐就想玩游戏…
主要的目的是一边读三国志一边了解一下历史,把这些人和事写下来。看看发生在那些人物身上的事,挖掘他们生活中、性格上的方方面面,更全面的谈谈一个人。毕竟总结一个人,用简单的好坏太难,用一两件事也太难,我写的时候附上正史的记载,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记载,尽量不要听一家之言。有观点可以回文交流,当然,最欢迎来三国板捧场啦。
写张辽是别人要求,否则不会这么早写他。似乎周围的人很多都喜欢他,而我对于他的印象很淡,最初是来自三国群英传III,那个里面的张辽很牛,一个人带一对兵凭借着伏兵连阵可以抵挡千军万马。武力值,智力值都很高,一般也不会中什么计策。三国11里面的张辽,没有太多注意。不过,毕竟游戏是游戏,历史是历史,来看看历史中记载的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汉武帝时聂壹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以失败告终。遂以避怨而改姓。张辽就是聂壹的后人,本不姓张。
张辽少为郡吏,汉朝末期,并州刺史丁原因为张辽武力过人而召为从事,并让他带兵到京都洛阳。大将军何进派他到河北招募士兵,得千馀人。
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进京,张辽连手下的兵投降董卓。提出一点,丁原被董卓和吕布所杀。 董卓后又被吕布杀死,张辽投降吕布。升为骑督尉。吕布被李傕打败,跟着吕布逃往徐州。然后任命为鲁相,此时二十八岁。
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张辽率余众投降曹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对于上面一段,我写的比较小心,尤其是三次“投降”,对于张辽这个人,我想更容易接受的说法是“良禽则木而栖”。
但我们还是要看看这几次易主。
何进当时是大将军,被董卓所杀,丁原亦是为董卓所杀。之后,张辽却选择了在董卓手下当差。即使何进对他无所恩,丁原总有一个知遇之恩吧。何况董卓的所为早为人不耻,那么多的英雄豪杰基本都是反董,所以张辽的做法似乎有些不解。至少有些对不住丁原。
我问周围人,有人说,吕布关系和张辽好,董卓进京后和吕布一起杀丁原投靠董卓的,这事我在正史里没有找到。若是有恐怕也不是好事,谋丁原,跟董卓并非义举。
后来吕布杀了董卓,张辽又跟了吕布。
后来吕布被曹操杀掉,张辽则投降了曹操,似乎也没有什么他表示忠的地方。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三国, 三国人物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