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董卓、吕布不写王允总觉得缺点什么,但是《三国志》上没有他的传,记载比较少,所以本文主要依据《后汉书》。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出生在一个官僚人家,小时候很聪明,同乡人称之“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年十九,为郡吏。遇到一个贪横放恣的宦官赵津,为一县巨患。王允捕而杀之,结果惹下了大祸。赵津的兄弟勾结其他宦官,颠倒是非,一直告到皇帝那里,恒帝震怒,杀了王允的上司太守刘瓆。
王允是不畏权贵的,一个能搞到“一县巨患”的人,毫无疑问是有些来历的,而且也说明前几任的官员们并不敢如何。他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害死了太守,便在平原为刘瓆守丧三年后才回家。能做到如此磊落的人不多。
可惜,他的脾气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时的太守王球让一个叫路佛的人来担任某个官职,而这个路佛并没有什么好表现和过人之处,也许是太守收了什么贿赂。反正刚回来做官的王允极力反对,犯颜固争,结果王球大怒,关起王允并打算杀之。幸好剌史邓盛知道后跑来救他,并任命他为自己的别驾从事。王允不但保住了命,还因此而落了一个好名声。
他虽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伸张正义,可是做官却不懂得圆滑世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清名,一时的显赫,但若不改变东汉宦官当权、官场腐败的情况,那注定要步履维艰。
王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加上不畏强权的名声,和在邓盛处的兢兢业业,最后被当时的三公同时征召,入朝为官,这个就成了他登上东汉历史大舞台的起点。
后黄巾起义爆发,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等为从事,初次领兵便大显身手,大败黄巾军。与左中朗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收数十万降兵。
可惜,这次战争给王允带来的并不是显赫的地位和光明的前途。在收缴黄巾军军资的时候他发现了中常侍张让与黄巾军勾结的信件,便向朝廷揭发了。张让当时正是皇帝眼前的大红人,灵帝虽然责备,却没有定罪。张让因此而嫉恨王允。第二年,便找了一个理由将其下狱。幸好赶上大赦,王允刚进去便得已官复原职。不过,没过十日,又被关了起来。
司徒杨赐知道王允的为人,不愿他再受罪,便遣人去劝他想个周全的法子。又有一些从事来看王允,一起痛哭流泪。还有人带来了毒药,好在忍受不住酷刑的时候自尽。结果王允厉声说:“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于是投杯而起,出就槛车。做的干净洒脱,令人佩服,像个汉子。朝臣莫不扼腕叹息。
后来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上疏求情,得已免去死罪,但活罪难逃。虽然这年冬天又逢大赦,但由于张让的原因,不在赦免名单内。最后几经周折,直到第二年才被释放。
当时宦者横暴,睚眦触死。不得已,王允变易名姓,转侧河内、陈留间。
王允前面的经历是比较曲折的,但他所对立的一面是后来全面失败的宦官。他们之间越是对立,在诛杀宦官时和人们痛恨的宦官被打压下去之后,王允就越有资本。与其说此时的王允不得志,不如说为他将来的复出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不畏宦官强权,敢于直言不讳,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是很容易被人们想起的。 继续阅读“三国人物谈·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