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谈·张辽

  有骂的,也有表扬的,但还是要坚持啊,既然说要写了又不好意思反悔,目前的状态有点打肿脸充胖子。不过是否原创这点可以保证,即使是三国志原文的翻译也是我自己译的,不过对于观点部分,三国的研究这么久,有相同的那恐怕比较正常,我也无法避免。

  最近有点忙,更新速度就有点慢了,不过假期回家后上不了网,或许可安静地写点。电脑前一坐就想玩游戏…
  主要的目的是一边读三国志一边了解一下历史,把这些人和事写下来。看看发生在那些人物身上的事,挖掘他们生活中、性格上的方方面面,更全面的谈谈一个人。毕竟总结一个人,用简单的好坏太难,用一两件事也太难,我写的时候附上正史的记载,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记载,尽量不要听一家之言。有观点可以回文交流,当然,最欢迎来三国板捧场啦。

  写张辽是别人要求,否则不会这么早写他。似乎周围的人很多都喜欢他,而我对于他的印象很淡,最初是来自三国群英传III,那个里面的张辽很牛,一个人带一对兵凭借着伏兵连阵可以抵挡千军万马。武力值,智力值都很高,一般也不会中什么计策。三国11里面的张辽,没有太多注意。不过,毕竟游戏是游戏,历史是历史,来看看历史中记载的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汉武帝时聂壹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以失败告终。遂以避怨而改姓。张辽就是聂壹的后人,本不姓张。

  张辽少为郡吏,汉朝末期,并州刺史丁原因为张辽武力过人而召为从事,并让他带兵到京都洛阳。大将军何进派他到河北招募士兵,得千馀人。
  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进京,张辽连手下的兵投降董卓。提出一点,丁原被董卓和吕布所杀。 董卓后又被吕布杀死,张辽投降吕布。升为骑督尉。吕布被李傕打败,跟着吕布逃往徐州。然后任命为鲁相,此时二十八岁。
  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张辽率余众投降曹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对于上面一段,我写的比较小心,尤其是三次“投降”,对于张辽这个人,我想更容易接受的说法是“良禽则木而栖”。
  但我们还是要看看这几次易主。

  何进当时是大将军,被董卓所杀,丁原亦是为董卓所杀。之后,张辽却选择了在董卓手下当差。即使何进对他无所恩,丁原总有一个知遇之恩吧。何况董卓的所为早为人不耻,那么多的英雄豪杰基本都是反董,所以张辽的做法似乎有些不解。至少有些对不住丁原。
  我问周围人,有人说,吕布关系和张辽好,董卓进京后和吕布一起杀丁原投靠董卓的,这事我在正史里没有找到。若是有恐怕也不是好事,谋丁原,跟董卓并非义举。
  后来吕布杀了董卓,张辽又跟了吕布。
  后来吕布被曹操杀掉,张辽则投降了曹操,似乎也没有什么他表示忠的地方。

  这些天常上一些论坛,想看看其他人的看法,毕竟这个容易引起争议,但是对于这段历史很少有仔细分析,多是简单的“君择臣,臣亦择君”解释。
  我想来想去,想到两个解释:

  第一个就是张辽那个时候并没有突出的显示自己的才能,恐怕也没有机会,他的长处在行军打仗而不是政治斗争。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在那个时代最容易的方法:默默的随着朝廷,因为看他这几次变更可以看出以下规律:
  他跟何进/皇帝和何进是一方;
  他跟董卓/董卓刚掌握朝廷,以天子名义发布命令;
  他跟吕布/吕布受圣旨诛董卓;
  他跟曹操/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
  我想,或许可以给他定义为:忠于朝廷。或许有些牵强,读者自己体味。

  二是说明,张辽似乎有些随遇而安,想找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而对于自己到底为谁而做,到底要不要自己称霸,似乎没有想过。或许这也是一种聪明的方式,在乱世有本领而不参与政治斗争,更容易受到重用。

  后面的历史便是张辽人生中的辉煌部分了,基本都是在大大小小战争中度过的。总结顺序以三国志张辽传记录为主:

  公元200年,曹操命令张辽、关羽为先锋去解白马之围。因为其屡有战功,而升为裨将军。后来击破袁绍,派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

  公元201年,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过了数月,粮食将要用尽,此时众人开始商议撤退事宜,张辽却说:“这些天来,每当我在外面巡查,昌豨都会一直看着我,而且射下来的箭矢也越来越少,这肯定是昌豨的内心在犹豫,所以不求力战。我若和他谈谈,或许他会投降。”果然,一谈,昌豨便投降了。之后张辽只身上了三公山,到了昌豨家中见了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真诚,心中很是放心和开心,便随张辽来见曹操。曹操为此而责备张辽“只身进入敌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回答:“凭借明公在四海的威信,我带着圣旨而去,昌豨不敢加害的。”
  这个事情说明,张辽不仅有勇,而且聪明,善于观察、用最优的方法解决战争。从他和昌豨第一次接触,而且凭口头承诺便只身上山,可以看出他为人比较直爽,擅交人心。

  公元202年,随征伐袁谭、袁尚于黎阳,有功,被封为中坚将军。

  公元203年,随征伐袁尚于邺城,久攻不下,曹操采纳郭嘉的计策,让两个袁大头互相争斗,自己回许都。并让张辽与乐进攻阴安,迁徙其民到河南。

  公元204年,再次随征进攻邺城。邺城攻破,袁尚败走幽州。张辽率军巡行赵国、常山,招降了黑山孙轻等各路山贼。然后随征讨伐袁谭。

  公元205年,曹军攻陷南皮,斩杀袁谭。然后派张辽安抚海滨,打败辽东贼刘毅等。班师回到邺县,曹操亲自出城迎接,同乘一辆车回城。封为荡寇将军。

  公元206年,率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屯兵临颍,封为都亭侯。

  公元207年,袁尚、袁熙投奔乌桓,张辽跟随曹操北征柳城。中途遇到虏军,张辽意气风发,劝曹操迎战,曹操很赞赏他的行为,亲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他,张辽大破敌兵,亲斩单于蹋顿。

  有时一连串的战功,一连串的记录,能记录的尚且每年都有,那些小打小闹更不计其数。善将兵,且作战骁勇。不过此阶段大部分战争是跟随曹操,并非独挡一面,至于原因,我想引用下个例子。
  曹操要去打柳城,张辽上谏:“现在天子在许都,曹公远征柳城,若是刘表派刘备来袭击许都,占据之并号令四方,咱们的优势就没有了。”曹操认为刘表不会重任刘备,所以继续出征。 这个例子呢,说明张辽很聪明,对于形势分析的很正确。但是仅会分析形势而不了解对手不行,或者说聪明不若曹操等人。带兵打仗,战场献策是可以的,但那和决定大势,把握集团方向不同,恐怕难以重任。至少这个时期不能。

  公元208年,这个时候的荆州还没有安定下来,曹操命令张辽屯兵在长社。快要出发的时候,军中有谋反的,惊乱中起火,全军都受到骚扰。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惊动,这一定不是全营的人造反,必是造反的人打算扰乱全军。”于是传令下去,只要不是造反的都安安静静的坐下。而张辽则带亲兵几十人,利于中间。一会安静下来,擒获造反的人兵杀除。
  这样的一件事可以说明张辽拥有做大将该有的冷静和智谋。而且我觉得还可以推断出张辽在军中一贯的表现很好,很是聪明。毕竟当时要是乱起来,稳住全军的不单要计策,还要有威信,还要有长期积累下来的给人的感觉:“你说的对。”

  公元209年,陈兰、梅成占据氐等六县叛乱,曹操于是派于禁、臧霸等人前去讨伐梅成,又命令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人讨伐陈兰。梅成诈降于禁,并随之返回。然后在路上率领其兵投奔陈兰。二人进入灊山凭借天险坚守不出。张辽遂引兵而入,左右则劝之,兵少且道险,难以用兵。张辽回答说:“这就是一与一,只有勇者才会胜利。”攻之,斩杀陈兰、梅成。俘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业。”于是増其邑,并假节。
  狭路相逢勇者胜,行军打仗仅靠智谋是难以百战不殆的。有的时候需要拿出的就是将军的勇。毫无疑问,张辽有。

  曹操征孙权,还,让张辽、乐进、李典带七千兵驻在合肥。
  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派薛悌给信,上面写:“敌军来了再看”。不久后,孙权派十万大军来打,于是便拆开信看,上面写着:“若孙权来了,张辽、李典出战,乐进防守,守军不得出战。”大家都比较疑惑不解。张辽便解释说:“主公远征在外,等到他来救我们时,我们早被敌人攻破了。所以主公叫我们在敌军没有安稳以前先出兵打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那就可以守住了。成败在此一战,诸君何疑?”于是张辽晚上召敢死队八百人,饱餐战饭。第二天天未亮,张辽便披甲持戟,先攻进敌阵,杀数十人,斩杀二将。大呼自己的名字,一直冲到孙权麾旗下。孙权大惊,左右亦手足无措,逃到高冢上,用戟自守。张辽呵斥挑衅孙权,孙权不敢动。后见其兵少,便聚集兵士围困张辽数重。张辽左右突击,和手下数十人冲出重围。但还有没有出来的将士大喊:“将军要丢下我们么?”张辽又冲进重围救出余众。孙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从早晨到中午,吴军的气势被征服了,曹军撤回守城,众人安心,诸将皆服,搞好防守。十多天后,孙权无法攻下合肥,于是退兵,张辽又乘胜追击,差点擒获孙权。曹操听后“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这个听起来像演义里的故事,但是记载在三国志上,而且后来曹丕的圣旨里也提到了具体数字“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这一仗打的很漂亮,可以说是张辽的个人能力和带兵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吧。
  公元216年,曹操在此打孙权,到了张辽作战过的地方,赞叹良久。便增加张辽手下的兵力,留军屯居巢。

  公元219年,关羽围孙权于樊城,此时孙权向朝廷称藩,不用严防,曹操召张辽及诸军去救曹仁。张辽还没有到,徐晃已经打败关羽解了围。张辽和曹操在摩陂相遇,曹操亲自乘辇出来慰劳,后屯兵陈郡。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任命张辽为前将军。和蜀的关羽官职相同。

  不久,孙权叛变,曹丕派遣张辽屯兵合肥,封为都乡候。给张辽母亲舆车,送张辽的家人到张辽驻兵处,张辽派兵除去迎接。这些军将见到张辽的母亲,都罗拜在道路两侧。这个是非常荣耀的事。后又封为晋阳候,増邑千户。
  公元221年,张辽拜见曹丕,被问当初破吴的情景,张辽一一道来,曹丕听后赞叹道:“就是古代的召虎啊。”于是为张辽建造府邸,又为其母筑殿。当年跟张辽破吴的敢死队,都被称为虎贲。
  公元222年,孙权又称藩,张辽屯兵于雍丘,在此得病。曹丕让刘晔带着御医去给张辽看病,又让虎贲打听病情,道路上来来回回的人不绝。张辽好久没有好转,曹丕则车驾亲临,握着张辽的手,赐御衣。又让太官每日送御食。待张辽稍有好转,回屯兵处。

  前面一大段可以看出张辽此时在军中的威望已经是很高了,而且也早已独当一面,在经历了一生的戎马生涯,增长了张辽无数的作战经验,这些都成为了魏国的一个压箱底。而且通过描写曹丕对张辽和张辽母亲不加吝啬的奖赏,曹丕对于张辽的关心,从另一个方面也说出了张辽所得到的肯定。

  孙权又反叛,曹丕让张辽乘船与曹休到海陵。孙权得知后,甚是害怕,对诸将说:“张辽虽然病着,但仍勇不可当,要谨慎啊。”同年,张辽击破武将吕范。
  孙权的怕,也同样可以反应出张辽的英勇,对于当年一战的心有余悸。
  “逍遥津一战,吓得几十万江南小儿不敢啼哭。”的说法是何等英雄。

  不久张辽病逝在江都。封为刚候。其子张虎嗣任其爵。
  公元225年,曹丕下诏:“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上面说了那么多,怎么评价张辽,我还是无从下手。张辽前面的几次易主,如果说他是忠于大汉的话,我想他应该要去反董卓而不是跟他。到了最后我还是倾向于张辽不愿参与政治斗争,只是想发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找个战场去驰骋而已,曹操给了他这些。
  张辽的一生是一部战斗史,一生的戎马生涯给了他很多的经验,成长为能独挡一面的将领。他勇敢、胆大、有谋、心细、冷静,并且军功卓著,是魏国不可缺少的一位大将。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