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曾在郡中作过门下书佐。人长的好,声音宏亮,候太守很器重,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又送他去卢植那里读书。在那里认识了刘备。后仍回郡中做官。此时的太守为刘基。
后刘基获罪而被召回洛阳交廷尉处罚,因为当时“官法不听吏下亲近”,所以公孙瓒便改容服,扮成下人为刘基驾车,一路照顾他。在刘基要被流放到日南郡的时候,公孙瓒准备好酒肉在北芒山祭自己的祖先,说:“以前为人子应尽孝道,现在为人臣应表忠心,所以我要跟随太守去日南。但是听说那里都是瘴气,恐怕不能活着回来,在此先辞别各位祖先。”说完再拜。
我对公孙瓒的印象并不好,但是看到这个记载之后,不得不佩服。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他忠的一面。陪获罪的刘基去日南,这个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也得不到什么实惠的东西。古代跟一个犯罪的人在一起,很容易被连累的。所以理解成作秀不大可能。这次发配能否活着回来真的很难说,至少当时的人们都这样认为,发配刘基的人也这样认为,可以说公孙瓒是以性命相赠,以表忠心。
不过公孙瓒和刘基都很幸运,因为刘太守在发配日南的途中被赦免了,归。公孙瓒因此而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后又被任命为辽东附国的长吏。
在那个乱世,公孙瓒和多数割据者相同,都是凭借武装力量起家的。因为他在幽州,所以常与少数民族发生冲突。有一次他和几十个骑兵巡逻,路上遭遇数百个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进一个空亭对手下说,今天一定要勇猛,如果冲不出去,我们就会被杀光的。说完带着手下拿着长矛冲过去,杀伤数十人。虽然他们损失近一半人马,但成功逃脱了。
《太平御览》另有一些记载,摘录如下:
公孙瓒除辽东属国长吏,连接边寇,每有惊,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皆继之。夜战,虏识瓒声,惮其勇,莫敢犯之。
公孙瓒每闻边警,辄厉色作气,如赴仇。常乘白马,又白马数十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以为左右翼。胡甚畏之,相告曰:“当避白马长吏。”
至于勇、猛两个字,是很符合的。但这个不等于会打仗,能打仗,这样的冲突和大规模的战争是不同的。仅凭借勇猛去对抗以后的袁绍自然不行。不过,公孙瓒却可以凭此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边界的安定。
后升为涿县县令。
边章、韩遂在凉州叛乱,朝廷从幽州征三千骑兵交公孙瓒带领去支援。却正好赶上张纯劝说了辽西乌桓的丘力居等在蓟中叛乱,攻打右北平、辽西属国诸城。公孙瓒便率领三千骑兵讨伐张纯,并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
后来,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投降。公孙瓒升为中朗将,封都亭候,进驻属国。之后的五六年一直在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
经过长期的战争,朝廷也渴望能够和平解决边境问题,于是派了一个政治力比较高的刘虞来做幽州州牧。刘虞一到便派遣使者到敌方去,陈述利害关系,责令他们献上张纯首级。丘力居等听说刘虞到了,比较高兴,纷纷派遣使者过来谈归顺的事情。公孙瓒怕刘虞立功抢了风头,便暗中使人暗杀这些使者。对方知道这些事情以后,便绕道去见刘虞。而且刘虞在和他们的交往中,为了增进感情会互送一些礼物,公孙瓒竟然暗中抢劫这些礼品。
刘虞上奏朝廷,撤销了边防驻军,只留下公孙瓒的一万人驻在北平。
后张纯与公孙瓒交战,战败后丢下老婆孩子逃亡鲜卑,被他的门客王政所杀,献首级给刘虞。朝廷封王政为列候。任命刘虞为太尉,封尉襄贲候。
这里,公孙瓒换了一个上司。但是公孙瓒并没有像对待刘基那样对待刘虞。可以说公孙瓒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刘虞当成自己的上司。原因有几:
一、刘虞对于少数民族采取和平安抚的政策,竭力避免战争。而这个和在这里靠打少数民族出名的公孙瓒的态度截然相反。公孙瓒对待敌人就像冬天一样,多狠多毒也不觉过分。他们两个一个怀柔,一个强硬;一个主张来使交流,一个私下暗杀使者;一个礼尚往来,一个私下拦截。久而久之,矛盾慢慢生根恶化。
二、公孙瓒的性格比较暴躁,这点可以通过他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看出来。且对待手下、对待百姓的态度也是蛮横。而刘虞则是一个为政仁爱,爱民如子的人。性格相差过大,管理方式冲突。
三、公孙瓒在边境战争中扩张,有了自己的军队,不再是当年刘基手下的小官了,也不再有当年那种忠心了。上面暗杀使者、拦截礼品的行为已经无异于小人所为。他的成长导致他目空一切,随心所欲。瞧不起摆弄政治,不会打仗的刘虞。 还有很多原因,因为本文依时间顺序写,所以后面慢慢总结。
董卓到洛阳时,安抚众心,又任命刘虞为大司马,任命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蓟候。因为董卓在洛阳办的事太过分,所以各路诸侯组成关东军,并推举袁绍做了盟主。而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被董卓一气之下杀死,太傅这个大官董卓没有自己要,而是让给了刘虞。当然关东联军里面有刘虞也有公孙瓒。
董卓新立了皇帝,而且掌握在董卓手中,所以袁绍打算拥立刘虞为皇帝,用以对抗,但被刘虞拒绝。袁绍又劝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刘虞仍不肯。但却继续参加袁绍的关东联盟。
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做侍中。皇帝想回洛阳,于是派刘和逃过董卓的视线,出武关找刘虞,让其带兵来接驾。刘和经过袁术的地盘,说出了天子的意思。袁术便扣押了刘和,让其写信给刘虞,让他派兵马过来,然后一起去迎接皇上。
刘虞要派数千骑兵给刘和去迎接皇帝,公孙瓒认为袁术不忠,就劝阻刘虞。但刘虞不听。公孙瓒害怕袁术知道了这件事会记恨他,便派遣其弟公孙越率千名骑兵到袁术那里讨好,然后唆使袁术夺取刘虞给刘和的兵马。因此事,公孙瓒和刘虞之间越来越不和,就差最后的引火索了。
这个可以算刘虞与公孙瓒不和的第四个原因。公孙瓒为了自己一丝想不到的可能会有的坏处,就会做出出卖刘虞的事,实在小人了。
关东联军中,袁术的孙坚和袁绍的周昂因“豫州刺史”职位而争,袁术派公孙越去增援,结果中流矢而亡。公孙瓒大怒,出兵屯于盘河,准备报复袁绍。
袁绍害怕,便把渤海太守的印玺给了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打算平息此事。公孙范却转向公孙瓒,二者结盟。并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日益强大,进军界桥。
公孙瓒把公孙越的死算到袁绍头上有点牵强,我觉得这只是打袁绍的一个名义而已。当时的河北,有几个比较强大的武装力量,公孙瓒为其一,他的上司幽州牧刘虞为其二,冀州牧韩馥为其三,韩馥手下渤海太守袁绍为其四。
公孙瓒已经发展到刘虞无法控制的地步了。他干掉刘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况且他现在无论干什么也从不告诉刘虞,刘虞也无法过问,只是一个摆设。而袁绍也在试图得到整个翼州。
《英雄记》里面记载,袁绍谋士逢纪建议:“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翼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于此之际,可据其位。”结果不出所料,袁绍得到整个翼州。所以这次战争成为争夺整个河北地区的战争,是公孙瓒与袁绍的争夺。
公孙瓒刚破青州、徐州黄巾军三十万,获其辎重,威名大震,可谓来势汹汹。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
而此时袁绍兵屯广川,派麴义与公孙瓒交战与界桥南二十里处。公孙瓒战败,严纲被生擒,斩首。麴义追公孙瓒至界桥,在此决战将其打败。公孙瓒败走渤海,与公孙范逃至蓟县。在县城旁边筑小城,与刘虞临近,各怀鬼胎。
在公孙瓒与袁绍打仗的时候,刘虞一直处于观望状态,不帮助任何一方,我想他也很矛盾,帮袁绍吧,他会吞下自己地盘;帮公孙瓒吧,这个家伙实在靠不住,而且公孙瓒打袁绍的口号是袁绍拥护刘虞自立,打了就承认自己叛国了。这个可以算做双方不和的第五个原因,并直接引起了战争。公孙瓒带兵逃到蓟县就是在此等待机会。
公孙瓒这个家伙竟然在刘虞旁边建个小城,威胁实在太大。终于在公元193年,刘虞先下手为强,派兵来犯。但却被公孙瓒打败,逃至居庸县,公孙瓒又乘胜攻下居庸,生擒刘虞及其老婆孩子,回到蓟县。
这时董卓已死,汉献帝派使臣段训过来,增刘虞封地,督统六州,任命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候。但是,公孙瓒却诬陷刘虞和袁绍意欲谋反称帝,威胁段训斩了刘虞一家。
文章初期的公孙瓒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这个公孙瓒已经变了,杀害自己的上司,不惜自己的名声,不怕背负罪恶,只为了在名义上获得整个幽州。而之后日益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
后来,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要为刘虞报仇。因燕国阎柔素有恩信,便被推举为乌桓司马,招鲜卑、乌桓数万兵马,与公孙瓒的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之北,大胜,斩杀邹丹。此时袁绍也派麴义和刘虞的儿子刘和与鲜于辅会师攻打公孙瓒。
公孙瓒屡战屡败,逃至易京坚守。易京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他斥去左右官员,里面只要妻妾侍奉,这个无疑是一个导致众叛亲离的决定,只顾自己性命而不顾他人,把个人的安危作为整个集团的战斗目的,这就疏远了身边出谋划策、带兵打仗的人,让自己与其他人对立开来。
就当公孙瓒在易京里面享受的时候,外面的部队在挨打,当部队知道自己的将军不管他们生死,不会来救他们的时候,何必还需卖命?所以逃跑投降者居多。
袁绍久攻不下便撤退了。后来写信给公孙瓒劝降,但公孙瓒没有回复。在公元199年,袁绍再次大兵压境,围住公孙瓒。公孙瓒便派自己儿子去向黑山的黄巾军求救,并想自己率领骑兵突击,占据西南山,联合黑山之众,切断袁绍后路。但其手下长吏关靖劝阻:“现在的将士已经土崩瓦解了,之所以继续守在这里拥护将军是因为他们顾恋故乡和老小,将军如果坚守不出,袁绍必会退兵,之后四方之士就又会合起来了。假如将军舍弃易京而走,这里没有人镇守就危险了,将军失去大本,四处流浪,如何能成大事呢?”公孙瓒听后便坚守不出。
为了做个完整交待,摘录两段关于关靖的话:
《英雄记》:关靖字士起,太原人。本酷吏也,谄而无大谋,特为瓒所信幸。
《汉晋春秋》:关靖曰:“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绍悉送其首于许。
等来等去,救兵来了,公孙瓒打算内外合击共破袁绍。于是写信给自己的儿子,约定以火为号。外面点火,里面响应。非常不幸的是,这封信被袁绍得到了,并事先埋伏好军队,然后在约定的时候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结果中了埋伏,大败而归。回城后继续坚守。
袁绍便分部攻者掘地为道,穿穴其楼下,稍稍施木柱之,度足达半,便烧所施之柱,楼辄倾倒。公孙瓒自知必败,便杀掉老婆孩子,然后自焚。
公孙瓒死了,可以说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值得称颂的事,倒是小人行为做过不少。总体看来,品德比较差。
他用兵比较勇猛,曾数十骑对鲜卑数百骑,但并不善于将兵。维持边界基本靠的是勇夺人势,所以在和袁绍的战争中则难占优势,尤其界桥之战,以多败少。丧失了他的优势。
对于手下不能推诚布公,也不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刘关张三个曾经投奔公孙瓒,赵云也曾是公孙瓒手下大将,但均无建树。
刘虞上任后,凭借刘虞的政治经验,加上公孙瓒极力的拥护,或许整个河北应该属于他们。但是公孙瓒以小人之为对待刘虞,并将其杀害。不忠不仁。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也没有政治头脑。
只是,他对于刘基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