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渡”,再访“三山”。

  首先至焦山,相对另外两座,它的名气稍逊些。其原为江中一岛,故有“江中浮玉”之名,也曾因此得名“浮玉山”。后因长江水道北移,导致江已移至山北,而此处留金山湖,所以依旧四面环水。古时登焦山需要轮渡,明清时只有寺院的渡船和渔民往来。到了民国时期,没有渡船仍不能前往。2016年才有了桥,并建了景区东门,车人可行。当然,如今依旧有轮渡可至,就是时间比较久。
  镇江的三山中,北固山一直没有被江包围,而金山和焦山都曾位于江中,因金山在西,故曾名“西浮玉山”,焦山在东,曾名“东浮玉山”,遥相呼应。

  焦山,据称原名“樵山”,因处江心时,唯有樵夫于其上,故得名。至东汉,隐士焦光藏于此,皇帝三下诏书请其下山而不至,反而名声大震,樵山也因此得名焦山。至于焦光有什么过人之处,没有查到。但这种故事,被历代追捧后,加之两千多年时间的跨度,一并增加了焦光的名士光环。

  焦山如今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但游人稀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一直没来过镇江,碰上个周末,便来了。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国时期曾做过江苏省会。三国时曾名“京口”,后因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这相当于古代南北方交通大动脉的十字路口,稳定时是经济中心,战争时属交通要塞,地位不言而喻。这里走出了不少名人,米芾、沈括、萧统、刘裕等,都出生于此。

  镇江的城市很美,有山有水有古建,山清水秀、建筑隽秀,街道干净、小吃不少,有着典型的北方人对江南城市的想象。而且景点也比较集中,可以概括为“三山一渡,一眼千年”。
  “三山”包括金山、北固山、焦山,金山最有名的是金山寺,白娘子的水漫金山就是这里。北固山除了辛弃疾的千古名篇,还有刘备甘露寺招亲的传说。而焦山,则有疑似王羲之《瘗鹤铭》的传说和米芾的传闻。

  “一渡”,便是西津渡了,首先到了这里。
  西津渡是古时重要渡口,始建于三国时期,唐时因正位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成为南北漕运枢纽和商贸集散地,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后因长江航道北移,渡口功能逐渐弱化,但一些文物古迹得以留存,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让这名声大震的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就是镇江,“瓜州”便是扬州,“一水”指长江,“钟山”是南京。

  西津渡古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在北京许久,却没有认真研究过北京的城墙。
  其始建于元,建成于明,清沿袭旧制,历经了七个多世纪。元城墙呈方形,更靠北一些,明城墙呈“凸”字形,上方是内城,明初所建,和今二环方向基本一致,下方是外城,明中期扩建,往南包住了天坛。北京的城墙并非“城方如印”,而是在西北缺了一角。这在以对称为美的时代,帝都这座城市缺了一角可是个天大的事,原因自是有一堆野史传说,尤其主持修建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本身就是个神神叨叨的人。官方原因史卷则未记录。
  如今,北京现存的城墙遗迹少得可怜,主要两部分,一是元大都遗址,每年海棠花开的时候被记起;二是明城墙遗址,每年梅花开的时候被记起。无论哪一段,留存的都很少,相对比原建筑仅九牛一毛。

  其实北京的城墙在历史上是保存得很好的,作为中国最后一任王朝的中心,它几乎是被完整继承的。何况48年解放北平时,解放军还专门入城找到梁思成,秘密绘制了北京城内的古建筑分布图,以便攻城时避开。所幸,北京后来和平解放,几乎没受大的战火摧残。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走错了路。
  50年的时候,梁思成和陈占祥曾提出了《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他们建议在北京城西建一座新城,这样长安街就象根扁担,挑起了新旧两城,新城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心脏,旧城则是古代中国的城市博物馆。可惜这个正确建议最终未被采纳,梁思成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景德镇在国人中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景德”是宋真宗赵恒的年号,那个一己之力终结了泰山封禅的皇帝。明以后是一世一元制,所以往往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永乐帝、乾隆帝、康熙帝等,但之前很多皇帝经常改元,有多个年号,宋真宗便有五个。年号是汉武帝首创。
  景德镇还是中国唯一一个以产业兴盛千年的城市,是著名的“中国瓷都”,它保留了全世界最丰富、最完整的陶瓷文化遗存,是中国首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统计,自十六至十八世纪,从景德镇销往欧洲的瓷器占全国出口总数的90%以上,不仅换回了大量金银储备,还深刻影响了欧洲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它的建镇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始称“昌南”,得名于“昌江以南”。汉朝,易名“新平”,属江州,唐时白居易曾被贬江州,故有《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天宝年间,更名“浮梁”,一直到宋景德元年,宋真宗赐名“景德镇”,辖于浮梁县。

  景德镇历史上外来人口多,有“土著十之二三,客籍十之七八”之称,到这的又都是手艺人,靠本事过活,有“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之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再至乌镇。
  乌镇是游过的第一个古镇,所以第一次来的时候,震惊得不得了,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不知不觉过去了近20年,去了不少地方,当再次回来时,感觉景色也就中规中矩。见得多了,似乎也就少了波澜。

  乌镇属浙江嘉兴,傍着京杭大运河,基本已是从北京到杭州的最后一段。现已是国家5A级景区,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中国古镇之最,有着“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江南六大古镇”,基本都在太湖这一圈。这里面就还差甪直没有去过。

  这里走出的名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昭明太子,一个是茅盾。前者的南朝梁武帝之子,酷爱读书,相传东宫藏书三万卷,并著有《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诗文总集,可惜英年早逝。后者不用过多介绍,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说出点他的简介,主要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等,是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一干就是十几年。茅盾便出生于乌镇,81年根据遗愿,用他的25万稿费所设立的茅盾文学奖,是当今国内水平最高,也是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以长篇小说为主。

  如今乌镇比较火的是互联网大会,它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这次过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几天后就要举办24年的会议。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