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别只看题目,这不是一篇游记或是总结,这只是一本书名。由冯进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当然,这也算是我的一个愿望,能够沿着这两条路走下来。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也不用多说什么,在中国的知名度是相当之高,大抵都是知道的,自然有总结得好的文章或论述进入了教材,供大家学习,参阅。
正是因为这两条曾经繁荣的路线存在,自古至今留下了众多璀璨的文化景点,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偶虽不是什么文化人,更不会往文艺青年边上去靠,但对于文化景点,尤其带有故事、沧桑、抑或悲凉的文化景点,确实着迷。所以对这两条路线,很有兴趣。
丝绸之路上涉及的省份已去过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和新疆还没去过。但真正说丝绸之路的话,恐怕也只是断断续续地接触过一点点而已,这个以后再谈。
对茶马古道的接触则缘于云南之行,强烈的感触始于大研古城旁的束河古镇,那个玉龙雪山脚下户户清溪的小镇中,一层马厩二层居民的建筑让人感触颇深。马帮,这么一个简单却词意难尽的称呼,夹杂着一段段或凄凉或辉煌的历史,直接打动了我不怎么安分的心。
之后开始寻找相关的书籍,相中了冯进的《行走在茶马古道》,因为其摄影师的身份,图片应该有所长。最近,陆陆续续地将其读完,却感觉一般,甚至略有失望。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买了小九后,还在使用以前的三脚架,但那个架子给卡片用还行,放小九,多少有些单薄,更不好意思说的是,以前那个三脚架基本只有户外使用,随手放登山包外面一挂,风吹日晒雨淋不说,还要承受着漫无天日的摔摔打打。即使这样,它也跟着我走过了沙漠、高原和雪山,而价格只有三十元不到。
既然买了单反,那就更新一下三脚架吧,之前那个用来放小九,实在太没人性了。但对于摄影,算不上痴迷,只是因为喜欢户外,拍些沿途的风景而已。何况这半年在武汉,这边的水汽大得很,实在勾不起拍摄夜景的欲望和兴致,故一拖再拖。
近期,去西藏的计划再次提上日程,光预定火车票的钱,就已经支付给久久票务网近四千大洋了(以防万一,预定了多次列车)。何况今年买单反也主要是为了西藏之行。看着别人带回的相片,那迷人到窒息的布达拉宫夜景,我已经幻想着它出现在小九的液晶屏中了。
在京东拍了一个三脚架,但在收到货之后,我确实发现有些黑线不经意地以垂直地面的方向闪过我没有皱纹的右侧眼角。对于户外来说,它可能也许大概似乎有些重了,伤不起啊。尤其是我们这次还要徒步墨脱,想想那漫漫长路,我决定给它定义一个标签,休闲游用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上上个周末,工作不是很忙,略有清闲,且天气不错。与同事相约,到武汉北面的黄陂,木兰天池一游。
黄陂,这里曾出土了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商代遗址盘龙城,它也是长江流域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城,故黄陂又被称作“大武汉城市之根”。记得曾去湖北省博物馆游览,其内还有专门的盘龙城出土文物展厅。
黄陂,也是花木兰、黎元洪的故乡,这点从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的名字中已能看出。至于住处附近,曾经的俄租界内,有条黎黄陂路。古代,常常对某些大有声望的人,称呼“姓+家乡”,故黎元洪曾被称为黎黄陂。如此。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学生时代熟背的《木兰辞》,而花木兰便生在长在这座木兰山脚下。
木兰山属大别山南麓,最高峰的海拔582.1米,木兰天池于其上。天池,多美的名字,比湖、海更令人着迷、令人向往,更何况还有木兰之名。其现为4A级景区,内有瀑布、峡谷、怪石等,同时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早晨八点多便从武汉出发了,一路向北。但途中有些堵车,而且景区内的路算不得好走,指示牌很少,没来过的很容易不知何处,甚至迷路。途中所遇游人甚少,我想这也是制约这里发展的一个因素吧。到处都有施工,应该是正在建设中。
吃过午饭,到达景区门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