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文艺复兴的三杰之一,人们常评价他代表着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耶稣受难日出生、耶稣受难日去世,也许是巧合,但被人们当成一种传奇。年仅37岁的他去世时,被称作“永恒的神”,他几乎得到了艺术家所希望得到的一切。
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的作品,是绘制在梵蒂冈的《雅典学派》,当游历至此,站在签字大厅之内,第一眼见到这幅画时,就被深深震撼。在此之前,其他人的同类题材,都是所有人站成了一排,单调且没有个性。而拉斐尔,不再是表现一排人物,而是如同表达出一个跨越千年的人物群体间发生的事件。
要画出这些人物,并带有动作,让人一看便知是谁,那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功底,拉斐尔对这些人的了解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名字上,也不能仅仅是外貌描述上,他必须知道他们的史料和有代表性的事件,才能通过肢体、动作精确地表达出来,那可是五十多位伟人。如今我们知道,帮助拉斐尔了解这些的,是一个诗人兼图书管理员,他叫托马索,出现在了画中,左边柱子后面站着,带着月桂花冠。
中间两个人,是哲学家,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了,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者用手指天,后者手心向地,两个人的形体如同雕塑一般,脚步和姿态让人惊叹。
这幅画应该放大再放大,多看细节,会越来越震撼,每个细节都是故事。拉斐尔当时只26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前几天看微信,看到一个荷花定律:说池塘里的荷花,每天开花数量是前一天的一倍,这样差不多一个荷塘开满需要三十天,那么最后一天开了多少?答:前二十九天开了一半,最后一天开一半。
这种现象的启示,更多告诉我们要厚积薄发,努力成长和积累是关键,不要过多在乎最初的所得。很多事情,需要毅力坚持到最后,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当用了二十九天才完成一半的时候,很多人放弃了,其实离着成功也仅仅一步之遥、一天之差了。
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自古便受欢迎,且佛教、道教都之于了它高洁的品格象征。关于荷花最有名的文辞,莫过于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誉为花之君子。如同这篇古文的题目,我们一直没太在意,为何是爱“莲”。荷花与莲花在古语中的出现,往往是相通的意思或指向,二者并无差别。
也确实,在植物学上,它们也是相同的,只不过很多人习惯称睡莲为莲花,而误以为睡莲即莲花,并将之与荷花强行区分,成了误解。
来重庆出差,最后是周末,留了半天时间,去大足石刻,路过大足,这个被誉为“中国荷莲之乡”的地方,当然要去赏一下荷花了。莲荷塘边,古建筑匾额上的“和气致祥”四字,出自《后汉书》,比起“和气生财”之流高了不知多少,所以看到后,好感顿增。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