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一直想要过来,却始终没有安排。相对于这类的景点,我似乎显得有些浮躁了。妻有了身孕,行动不便,周末无所事事,索性过来溜达溜达。
其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人民大会堂对面。似乎从某一年开始,北京的博物馆均开始免费对外开放,即使如此,里面的人依旧不算多。看到不少父亲带着小女儿过来,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我的兴趣。
除了陕西博物馆数次路过错过外,其他几个国内相对较大的博物馆大多已经去过。但每次出来,都会感慨自己的匮乏。是的,见闻愈广,求知愈渴。国家博物馆,所呈现的信息量必然也是巨大的。
这里有几个专题展览,首先去的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此为清乾隆黄地粉彩番莲八吉祥纹贲巴瓶。这是藏传佛教中,在佛事活动中的净水瓶。明清两代,中央政权和达赖班禅的交流相对密切,加上北京建了不少藏传佛教寺庙,这类器物出现了不少。皇家的代表色彩为地,清朝登峰造极的粉彩,艳丽而不失法事之庄严,很是不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北京,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足迹
天坛,上一次来还是01年,如今已经差不多过去了12年。今年春节期间,听说这里有大型的祭天表演,所以赶了个有太阳的午后,过来凑个热闹,权当散步了。
其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初名“天地坛”。后来嘉靖帝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城北设地坛,始改其名为“天坛”。如此来看,朱厚熜留下的东西还真是不少。如今,北京留有“五坛”:冬至,天坛祭天;夏至,地坛祭地;春分,日坛祭祀太阳;秋分,月坛祭祀月亮;又因中国为农业大国,所以每年开春,皇帝还会在先农坛祭祀先农神,行亲耕礼,做耕田状。皇帝这一年四季也挺忙的,不过,这次“五坛”的游记补全了。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似乎不用过多介绍了。这个角度的祈年殿照片是用得最多的,很多北京地图、北京介绍或者城市说明上的代表图片都是它,似乎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标志,知名度甚至超过了长城与故宫。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旅游, 北京,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一年中出差不少,坐在飞机上,除了思考世界和平外便是看着窗外天空,我不看好世界和平,所以常常有时间看到窗外的一些美丽景色,也留下了几张自己比较喜欢的照片,盘算着到了年关,做个年终总结。也许一次比较突兀,但若坚持了下去,几十年后那便与众有了不同。
本曾想分天之蓝、天之绿、天之白三个部分,洋洋洒洒几千字,再搭配些三种色调的图片,想必是极好的。只可惜照片实在不多,因为照相机会很少,尤其和同事一起出差时,手里拿着个相机总不太像话,明明是打工仔,整得跟旅行团似的。
白色的照片太少,绿色的又不给力,只有蓝色的实在是我喜欢。若不是天之蓝听着太像白酒,我就只放蓝色照片了,看起来更统一和谐舒服些。
杂七杂八,有各个路线的,主要是重庆、武汉、杭州、北京、桂林吧。一般要有比较出彩的云,才有的看。色彩基调蓝色的最漂亮,没有加滤镜,没有调色彩,基本是原图颜色。
确实很美,这是最喜欢的一张,仙雾缭绕,浩浩汤汤,烟波浩渺,如梦似仙。部分山顶点点积雪,闪着亮光,又恰似给画面点了睛。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第一次来圆明园是在08年,那时还没有毕业,和老婆一起在北京实习。想体验一下北京的生活,看是否适合我们。
便是目前这个季节,春暖花开,去了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毁于1860年。对于这段历史,似乎没有必要再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下一代的教育很成功,至少在对日情节上很成功,润物细无声。没有什么直接的宣传、口号,就将这种带有愤怒的情节传了下来,甚至在暗暗地发扬。
恩,不提了。照了几张照片,用手机,所以比较模糊。
有机会要仔细地转转。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旅游, 北京, 手机
好像是打算把北京转个遍,于是开始寻找有兴趣的景点,老婆相中了这里,因为有恐龙化石。
后来才知道,中国古动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目前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门票似乎是15元,包括旁边虎年说虎的一个展览。
一进门,便看到这么两具化石,个头、气派十足。用句俗话说,“霸气外露”。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卡片, 摄影, 旅游, RICOH R8,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