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之行(17) · Day8:墨尔本(皇家展览馆)

  D8:墨尔本(圣保罗大教堂-皇家展览馆-圣帕特里克主教座堂-库克船长小屋)-悉尼

  从圣保罗大教堂出来,一路向北,经唐人街继续向北,往东一点,是卡尔顿花园(Carlton Gardens),里面一座银白色的建筑,便是皇家展览馆(The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

  曾经的澳大利亚全是世界自然遗产,直到过了二十多年,到了2004年,才有了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便是这个银白色的建筑。如今,澳洲的19项世界遗产中,已经有了3个文化遗产,增加了我们所熟悉的悉尼歌剧院和耳闻不多的监狱遗址。而展览馆竟然在歌剧院的前面,所以让人兴趣浓浓。

  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展览馆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很多人曾建议将其拆掉。大家还搞了一个投票进行表决,幸好,最后是以一票的优势险胜,否决了这个提议,才使得大厦被保留至今。

  它建成于1880年,曾于1881年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当时设计的时候,是要代表墨尔本的历史文化的,但有人说它模仿了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样子,所以赶紧翻看以前的博客看了看,样子确实有点像,但论精美和气势,还是差了几个等级。

XGS_8344 继续阅读“澳大利亚之行(17) · Day8:墨尔本(皇家展览馆)”

澳大利亚之行(16) · Day8:墨尔本(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建成于1891年,大概是墨尔本最古老的教堂,所以也差不多成了墨尔本的地标性建筑,位置很不错,在Flinders Street Station对面,人山人海,很好找,只要在墨尔本市内溜达,躲都躲不过,总会遇到。

  圣保罗,又译为“圣保禄”,是早期基督教的领导者之一,《新约》的主要作者,他对于基督教的作用,几乎是高于耶稣之外任何人的,甚至有些偏激的人,更愿意把他看做基督教的主要创立人,而不是耶稣。国人常把他误认为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其实不是,那是和另一个人混了,圣彼得,译为“圣伯多禄”,他是十二门徒之首,是耶稣的大弟子,第一任教皇。教皇又称“耶稣在世的代表”,“圣彼得的继位人”。罗马教廷更看重他,所以梵蒂冈的教堂用圣彼得来命名,当然,也因为他的尸体在那里吧。
  整体上,以这两个人名字命名的教堂大概是最多、最壮观、最华丽的。而他们两个也都死于罗马帝国的暴君“嗜血的尼禄”之手,尼禄还被指控制造了罗马大火,几乎烧毁了罗马城,导致二十万人无家可归。

  教堂从外面看,远不及内部壮观,可免票进入参观,但不允许拍照。若是肯交费5刀的话,可获得一个许可证,就不会再有人管你拍照了。西方人还是比东方人更容易迈过这种心坎。

XGS_8196 继续阅读“澳大利亚之行(16) · Day8:墨尔本(圣保罗大教堂)”

澳大利亚之行(15) · Day7:墨尔本(十二门徒岩)

  D7:墨尔本(大洋路-十二门徒岩)

  十二门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是澳大利亚,尤其维多利亚州或墨尔本经久不衰的标志性景点,这里据称有十二块形似人脸的岩石,以一种壮观且悲壮的姿势从海岸线上分离,并从海洋中凸显出来,日日夜夜迎着潮起潮落的海水卷起如雪浪花。
  事实上,这里并非有12个门徒岩,也许只在某个时期曾有过十二这么个数字,如今能够看到的只有七个。之前曾有过坍塌,比如2005年那次,但之前的都相加,也似乎没有凑到12,这更多的只是个象征意义。

  十二门徒,是我们所熟知的《最后的晚餐》上和耶稣共桌的那几个人,是耶稣开始传道后,从追随者中拣选出的十二个作为传教助手的门徒。

  如能有幸租到望远镜,这里在落日之后是能看到南极小企鹅的,可惜当时并不知晓。
  另外,还听说这里是个自杀的好地方,属于自杀圣地。因为很美,尤其夕阳西下的时候,可以让人了无遗憾和痛苦地去拥抱大自然和永生。所以海边有警告牌,写着:到此为止,别太亲近了。

XGS_8042 继续阅读“澳大利亚之行(15) · Day7:墨尔本(十二门徒岩)”

澳大利亚之行(14) · Day7:墨尔本(大洋路)

  D7:墨尔本(大洋路-十二门徒岩)

  今天只有一个景点,和一个有些台独观念不停和司机搞暧昧的台湾女孩、一个一路瞌睡几乎不看景色的德国姑娘、一个胖胖爱拍照且友善的英国学生、还有一个环游世界的英国退休教师一路,往返近500公里的大洋路景区,便是条临海的路。司机是个当地小伙,很帅,也很阳光。
  一天里或阴或晴、时风时雨,那片海给了我们蓝绿黄白多变的色彩,也给了我们双桥彩虹与滔天巨浪。日落时分,老天终于慷慨了一次,给了我们一大片火烧云,给了我们最大惊喜,哪怕回到墨尔本又是深夜。

  早餐时看到当地新闻,让我们大堡礁泡汤的飓风使得整个澳洲的菜价都涨了,全国还在捐款抗灾,似乎确实不小,也幸好没有提前去,否则就出不来了。可来了一趟澳大利亚,虽然一直都在海边,却没有看到多么美丽的海,的确有些可惜。所以,大堡礁去不成后,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的重要性便排到了非常靠前,因为它们代表了澳洲的一种特色,那就是美丽且多姿的海。

  大洋路始建于1919年,贯通在1932年,本是为纪念参加一战的士兵而修建,建设者大多为参战老兵,有三千余人。这种景点,除此之外还需要知道其他历史么?显然不需要,看照片就可以了。

XGS_7329 继续阅读“澳大利亚之行(14) · Day7:墨尔本(大洋路)”

澳大利亚之行(13) · Day6:塔斯马尼亚(里奇蒙镇)

  D6:奔流峡谷-瑞士村-罗斯镇-里奇蒙镇-霍巴特-墨尔本

  今天是在塔斯马尼亚的最后一天,大路线是从朗塞斯顿到霍巴特,然后搭飞机回墨尔本。路程与从霍巴特过来时沿着东海岸不同,这次走内陆,沿途主要是两个小镇。
  说到小镇,有些攻略介绍,到了塔斯马尼亚,一定要逛逛这些小镇的,否则只能算作白来。我们这次所涉及的比较著名的小镇有:Sheffield、Grindelwald、Rose、Richmond等,各有风格,也各有千秋,有壁画满镇、有瑞士风格、有古色古香、有英伦风情,算作途中小憩,都很惬意。不过,既然英文里把它们翻译为“village”,似乎该称作“村庄”更合适些。

  进到罗斯小镇(Rose village),欧式的庭院、盛开的野花、安谧的小径、古老的建筑,明媚的阳光洒在古朴而安详的教堂上,让人欢喜。停车,在镇内找个小馆点杯咖啡,搭个牛角包,欣赏着午后阳光,满是惬意。

  从餐馆拿了一份简单的地图,绘制着这里的各个建筑,大多在百龄以上,对比着溜达溜达。
  这是建于1885年的Uniting Church,在镇子的最边上。

XGS_6863 继续阅读“澳大利亚之行(13) · Day6:塔斯马尼亚(里奇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