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第一人被公认为王羲之,其所书的《兰亭集序》也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基本妇孺皆知。而兰亭在绍兴,王羲之晚年就在此居住,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亭在绍兴西南的兰渚山脚,因越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汉代于此设驿亭,故得名“兰亭”。因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一副《兰亭集序》而成为书法圣地。

  王羲之,生于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属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山东琅琊王氏。时局正“八王之乱”,后随司马睿渡江到南京,聚居于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是琅琊王氏。当时风头无两的王导,便是王羲之的伯父,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登基时都要拉着他一起坐龙椅的,是他让南北士族支持了司马皇室,成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是琅琊王氏,“马”是司马皇家。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原会稽内史丧母,丁艰去职,诏令王羲之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这一年,王羲之到了绍兴,一直到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58岁的他病逝此地。
  绍兴算是他的第二故乡。

XGS_8705

阅读全文

, , , , ,

  柯岩是到绍兴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本次出行的第一站。为国家4A级景区,主要包括柯岩、鉴湖、鲁镇三大部分,其中的柯岩佛造像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越人称常绿乔木、树枝树干为“柯”,因山上原有以树枝为梁为柱,以竹为壁的驿亭,故名“柯亭”,有简陋之意,而山也得名柯山。柯亭后被移走,柯山也在千年开采之后消失不见。

  柯山的石质上乘,号称“砚瓦槽”,其色泽清灰雅致,且平整耐用,使它成为中国最早的露天采石场之一。过去绍兴官府衙门和富商豪绅的私家台门、厅堂所铺石板均以此为首选,并源源不断地流向四方。至三国时期,柯山便已被采掘的仅剩一半,只留下了云骨和石佛两块孤石,各有所奇,便是下面照片的两块。

  其中,近处一块之上开凿了高12米的弥勒造像,是浙江最大的石佛。不过具体开凿日期已成谜,主要有三国、晋、隋三种说法。即使隋朝至今,也有1400余年历史。远处一块被称“云骨”,高30米,而底部直径不足1米,却能屹立不倒,像一缕云烟,袅袅升起,故得名。相传米芾酷爱奇石,于此连坐数日,赞叹不已。
  再加上此地其他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石壁,故自唐宋之时起,柯岩就成了揽胜之地。

XGS_8499

阅读全文

, , , , ,

  今年时间过半,还没出过北京,看着孤独寂寥的博客发呆。
  可以算上出行的,还是孩子的冬令营,不过,依旧是孩子自己,父母不能参加。

  那是三年级的小孩第一次独自出行,五天四夜,自己带着行李住酒店、自己洗漱吃饭、自己去参加各种活动。人生第一次,就是父母的大撒把。
  全程英语交流,雪战、搭冰屋、运动会、捕鱼、木工,还用了电锯和雪刀,其实,只要父母肯放手,孩子的成长超出我们想象。

  感觉活动确实不错,所以这个暑假又继续给她报了一个夏令营。孩子应该有些记忆,是没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只有她自己和一些小伙伴的记忆。
  也期待,在没有我们的注视下,她表现得不错,回来开心地和我们分享。

  分享一些照片吧,在这个闷热的夏天。

20220703164354

阅读全文

, , ,

  中国有四大名楼,因文而名,包括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山西运城的鹳雀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还有湖北武汉的黄鹤楼。除了岳阳楼稍微早些,仍是木构建筑,其他三座都是近几十年建成的钢筋水泥仿木建筑。所以,虽然都成了国家4A或5A级景区,但真正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岳阳楼。

  武汉因为疫情而被全国关注,也因我在此工作过两年,爸妈一直想来,所以这个国庆出行的最后一站选择了这里。登上岳阳楼,顺便看一下让毛主席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

  让黄鹤楼闻名的是崔颢所题《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即使李白曾在此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仍是盖过了前者。李白再至此,读着墙上崔颢留下的诗,自觉搁笔,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内部,题壁上有七位大咖,是黄鹤楼的文人天团:李白、崔颢、孟浩然、王维、贾岛、顾况、宋之问。李白还是妥妥的C位,好像只有顾况和宋之问的咖位小些。
  顾况在此作:黄鹄徘徊故人别,离壶酒尽清丝绝。绿屿没馀烟,白沙连晓月。
  宋之问在此作: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XGS_8252

阅读全文

, , , , ,

  国人自古至今,都喜欢在水边修建高大的楼阁,但数千年留存至今的,均以文而名。
  让岳阳楼名垂千史的也不是它的建筑,而是《岳阳楼记》,精神远高于物质是中国文化中难能可贵的。

  在岳阳楼留下文字的人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几千年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悉数到场,然最终居首者的却是范仲淹,不巧的是,他还没来过此处。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这个谥号是中国古代文官的最高追求,虽然唐宋元明清各朝均有,但皇帝一般不轻易给,文臣一般也不服,所以凤毛麟角。宋朝9人、元朝5人、明朝4人、清朝8人,这可远比皇帝少得多。若再加上晋唐时期与之对应的“文贞”谥号,这两千年里平均60年才出一人,可见其珍贵。中国经常一件事延续千年,即使换了朝代改了姓,甚至元清这种换了民族,也有不变的,这真好。

  超出很多人认知,范仲淹不仅文章写得好,还是个带兵打仗的好手,尤其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表现亮眼,战事稍平后得到升迁,却因发动“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被贬。写《岳阳楼记》时,他刚被贬邓州几个月,而滕子京被贬岳州刚一年余。这种情境下说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当然是天下之人,何等崇高!说出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何等胸怀!说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等气度!

  所以,此楼以此文而名,盖过了两千年来的每个人。

XGS_8199

阅读全文

, , , ,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