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2)

  武陵有五溪,李白在给王昌龄的诗中曾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五溪”便是“武陵五溪”。狭义上讲,是湖南怀化,广义上讲,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的沅水中上游,是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也是梵净山主要区域。

  中央政权一直想打通贵州,到云南、广东、广西都经它,是进入西南的咽喉。但这是苗疆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民族林立,故历来采用羁縻政策。其本意是笼络牵制,既有武力威慑,也有物质安抚,但原民族社会结构、政权组织不变,只要承认皇帝和中央政权即可。你别造反,我拿钱买面子,土司制度也是它的一种形式。

  明朝,这里发生了土司暴乱,中央政权进兵镇压后,便将贵州直接作为一个省纳入了中央管理。显然并不稳定,所以一方面强化军事统治,修建南方长城,另一方面便开始推动佛教传播。虽说有考证,宋朝便有佛僧进入梵净山地区,但大规模传播是在贵州建省后的明万历初年,建庙修路,并引大批僧众隐居于此。但在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这里发生了明朝最大规模土司叛乱,叛兵退守梵净山时,破坏了大量寺庙。随后,政府开展了史无前例的重建,明神宗甚至亲自降旨“敕赐圣旨承恩寺”,梵净山遂渐成佛教中心。

  爬了不少山,也见了不少云海,但能和这次比的不多。远处是武陵山脉最高峰,海拔2570米的凤凰山,我所站的是老金顶,为第二高峰,海拔2493米,两者之间是刚去过的新金顶,又叫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

  八点四十分,开始登老金顶。始于九皇洞,一个天然半封闭洞穴。

  往上,是鹰嘴岩,隐于浓雾之中。

  然后是敕赐碑,其立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明神宗圣旨而建,由户部郎中撰文,其中提到了梵净山为“古佛道场”、“天下众名岳之宗”等,是它要成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的历史追溯。

  即使仅是明代,也已经是梵净山时代最早的文物了。为了表示重视和重要,旁边立着个《贵州省江口县人民法院司法保护令》,盖着人民法院鲜红的大章。

  万名洞,因当年数万善士捐资建造梵净山道场,并刻碑于此,故得名。

  再上,是果然寺遗址。

  寺庙门口,一只小胖鸟。

  九点二十分,登顶。途中便已经开始有若隐若现的云海了。

  同一个地方取景,等云海慢慢再往下沉些,就是另一幅惊艳模样了,山间还有若隐若现的高山杜鹃。

  另一个方向,刚开始只有一片云海。慢慢地,路过凤凰山一个尖,它是梵净山的最高峰。

  再后来,红云金顶也逐渐露了出来。

  再然后,便更多了,仔细看,它们本有条不高的山脊相连。云从左侧似潮水一般流过,到右边悬崖处,又像瀑布。原来,流动的海水般的,才是云海。

  脚下的风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换个长焦,只取金顶的景。

  等它露出全部,露出下方的山脊。

  刚去过的承恩寺,一会还要从那里经过并下山。

  另一侧,云如潮水涨潮般,正准备慢慢地漫过山脊。

  又是另一条山脊,通向云海中的远方。

  云海是变幻莫测的,是时有时无的。有些人有耐心,看到了,有些人没耐心,匆匆忙忙而来,匆匆忙忙离去,便错过了。毕竟,我们刚上山的时候,都还在下雨,而有些时候,只有白茫一片,还冻得要命。看了一下照片,在山顶等了一个多小时。有些事,的确急不得,是心境决定了眼界。

  万卷经书,这个名称形容梵净山的岩石,再贴切不过了。

  下山途中,换个角度看新金顶。

  用长焦拍了一下新金顶上的游客,这排队可就慢了,下面已经开始实行微信预约,叫号上山了。因为,哪怕一个人的速度慢了,比如有个孩子,或者恐高的人走得慢些,后面所有人都要等着。因为上山和下山的路都是单行道,且只能容一人过的。

  拜佛台。

  远方山谷。

  下山,登缆车,又见云海。

  最后一眼,给这美丽的高山杜鹃。

  景区客栈旁边的小溪,从这出景区。

  时间比预期早了不少,但车票时间无法修改,所以下了山后,在游客中心等了三个多小时,吃顿饭,买买纪念品,查查下站的攻略,再打局王者。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