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5A级景区,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次来这已有快20年,这次带着父母和孩子而来。
秦帝陵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参加了刚结束的第三季《国家宝藏》,推荐的三件宝物是跪射武士俑、秦陵铜车马和青铜仙鹤,对于摄影师赵震印象深刻。
周朝,在西安建立起丰京和镐京,并称“丰镐”。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虽有“烽火戏诸侯”之说,但诸侯国依旧派了兵前来救国,打败犬戎,立了周幽王之子为王,即“周平王”。之后平王东迁,定都洛阳,故“西周”成了“东周”。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被封诸侯,得赐岐山以西之地,秦始建国。此外,周天子许诺,秦国赶走犬戎后,其所占之地皆为秦地。
所以,秦人实行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凭借军功获得土地和官爵。在长期和少数民族的征战中,秦国逐渐建立起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最终以西安为都,横扫六合,统一了华夏。再读读《诗经》里的秦风,一首《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能展现他们军队实力的文物,大概就是这个陪葬的地下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
而事实上,它们本有颜色,出土的时候是有的,每个导游都这么讲。
于是,我们借助科技力量和历史研究,复原了兵马俑的色彩,大体如此:他们大多穿着紫色的长袄,外披深红色铠甲,局部还有蓝色、粉色、黑色、白色点缀,非常艳丽。
而这个鲜艳的色彩,超出了人们想象,也让很多人不大好接受。秦人尚黑,这是一个没有依据却很有市场的结论,甚至在各大古装连续剧中占据着主流,若是让秦国的宫殿五彩缤纷,那会被骂成“山寨”和不懂历史。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鲜艳的现代社会,却追求着性冷淡的不饱和色,但我们没有必要从心理上要求生活在一个色彩不是很鲜艳的古代世界的人,对五颜六色不屑一顾,这不是事实。
若是仔细看得话,这些曾经鲜衣怒马的耀眼的兵团,依旧还有着些残余色彩的。
因为很多颜色是植物染料,不像大多古建筑上的矿物颜料,出土后不易保存,容易氧化,所以很多兵马俑未被挖掘,还有部分又回土掩埋,等待科技进步的那一天,再让它们重见天日。
其实,兵马俑所受到最大的伤害,是在项羽入关中以后,有些兵马俑坑道里还存留着黑色木炭的灼烧痕迹,有些地方的铜车马早已被盗走用于冶炼兵器,甚至还推断兵马俑的一号和二号坑也是因为焚烧而坍塌的。
看着心疼,再想想被火烧的阿旁宫,更是可惜,项羽的格局确实难以匹配帝王身份的。
秦帝陵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皇陵,至今还没有被官方开挖,主要就是技术制约,远达不到做好保护的能力,哪怕里面的文物再有吸引力,我们也在一直忍着。所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郭沫若,也因多次提议开挖秦帝陵而饱受诟病。
兵马俑在秦帝陵中,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更少,面积上仅有万分之几。况且,它距离帝陵的核心区还有一大段距离,古代墓葬制度中,自然越是核心区,越是重要的。
厚葬的基础是人们认为有灵魂,认为死后会前往另一个世界。在奴隶社会,因为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所以盛行死后用奴隶人殉,去另一个世界继续服侍主子。鼎盛时期是商,周朝已有些抑制,到战国时,不少国家陆续废除了人殉。当然,在封建社会,只要有说一不二的皇帝,便依旧会存在这种情况,甚至持续到明清,主要对象也由奴隶变成了后宫的嫔妃。
光鲜的嫔妃,一定程度上和曾经的奴隶一同待遇和性质,成了一种财产,不得不说是种讽刺。况且还被打着“爱”的名义,只不过是皇帝的爱,爱不释手。
“俑”本身的意思就是人殉,后来逐渐有了陶俑、木俑来代替,但字保留了,最出名的便是秦陵兵马俑。一个震撼的秦人军团,保护着嬴政在另一个世界的太平与安稳。
出土时,很多都是破碎的,要拼接和修复,这里展出的,也有正在修复的。
这里的铜车马共两乘,出土时已经碎成了3000多片,经过了8年才修复成功。整体为真人真马的1/2比例,使用青铜铸造,并有金银饰件,零件超过3500个,非常精细,做工考究,被誉为“青铜之冠”。在中国这个青铜器大国,在那么多精美的青铜文物中,能获得这个殊荣,精美程度可想而知。
一号车为立车,是开道、警戒之用,上有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