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游记(4)·坎儿井

  吐鲁番,这曾是一片热闹的地方,在此有名的古国,便至少有二。

  车师国,原名“姑师”,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边缘,扼天山缺口,这个缺口是吐鲁番通往乌鲁木齐的必经之地,在去火焰山景区游玩的时候,往东多走些,便可看到。
  车师,其南通楼兰,西通焉耆、龟兹,西北通乌孙,东北通匈奴,位置如此重要,成为汉朝与各国交流的必经之地,可其却经常对经过此地的汉使索要食物、淡水,甚至抢掠。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人击破姑师,改称其为“车师”,臣属汉朝。之后,汉朝和匈奴有五次互相争夺,史称“五争车师”。汉朝赢,然后利用自己擅长的政治手腕,将车师分裂前、后车师国,等到交河故城的时候再谈。
  到了公元460年,柔然攻下此地,阚伯周被立为高昌国王,吐鲁番进入了汉人为主体的高昌国时期。

  吐鲁番除了历史,最有名的莫过于葡萄和坎儿井了。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已经有了2000多年历史,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又与四川的都江堰和广西的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看时期,车师国时便已经开始使用了,是这里成为绿洲和葡萄产地的关键。

XGS_1971
  出了吐鲁番车站,便是一个新景点,交河驿,是2017年才开放,路过不进。

XGS_1942
  我们第一站,直奔坎儿井游乐园,一处看起来已经快要废弃的景点。

XGS_1945
  第一个看到的文字是: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XGS_1946
  进门处有个阿普图瓦,也便是洗手壶,这个是新疆地区最大的。高4米,用了100多公斤黄铜手工制成。

XGS_1948
  门口有个小广场,有假山和小瀑布,还有伊斯兰式建筑。

XGS_1952
  往里走,穿过密密的葡萄架,右侧有些当地的生产工具展示。

XGS_1975
  其内,有坎儿井博物馆。

XGS_1992
  一路走来,葡萄架下有很多介绍,也大概了解了不少关于坎儿井的知识。

  全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总长度达5272公里,大概就是北京到云南昆明往返的长度,或者五倍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可随着不断地干旱和水量减少,到了2003年,仍有水的坎儿井仅剩614条,干涸了1170条,出水量还剩3.01亿立方米。再到2009年,有水的仅剩427条,又干涸了187条,出水量仅剩1.97亿立方米。如今是2017年,这里没有公布最新数字。
  其中,吐鲁番地区,2009年剩余246条出水的坎儿井,出水量为0.39亿立方米。

  新疆地区的坎儿井,主要集中于吐鲁番和哈密地区,乌鲁木齐也有些。至于喀什市、皮山县、库车县、奇台县等地,也曾有过,如今则已全部干涸。

  坎儿井的原理大概如下,看图很容易理解:利用坡度,引高处的水出地面,而不是直接引使用地的地下水,这样无需动力,自然流淌,而且因为是地下水,流量基本稳定,还减少了干旱地区所特有的不容忽视的蒸发量,通过暗渠和明渠引到使用地。并且,水量充足时,还可以建涝坝,也就是蓄水池,以备他时使用。所以,坎儿井主要有四个部分:竖井、暗渠、明渠、涝坝。

XGS_1995
  这便是模型,坎儿井所灌溉的绿洲,中间是涝坝。

XGS_2002
  模型演示了坎儿井的开凿过程。

XGS_2000
XGS_1998
  从这里可以进入坎儿井的竖井、暗渠里参观。有些已经干涸,有些还有些水。

XGS_2006
  出,是一个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大厅,卖些手工品。

XGS_2022
XGS_2027
XGS_2030
  往外走,有葡萄晾房。

XGS_2033
XGS_2034
  葡萄好便宜,一杯浓浓的鲜榨葡萄汁五元,好甜。

XGS_2038
  吐鲁番市内的道路,如今依旧茂密成荫,无疑得益于坎儿井。

  只是,部分地方的两侧竟然以桑树为主,来了吐鲁番才知道,中国最产桑葚的地方并不是鲁迅笔下百草园所处的江南地区,也不是自己时常偷摘桑树的北方地区,而是吐鲁番。
  这里的桑树,大概起源于丝绸之路的兴起。桑树,在当地人眼里有些神圣。司机师傅是生活在当地的汉人,略带夸张地说,若是不小心撞坏一棵桑树要赔几万元,曾经还是要判刑,是件很头痛的事,足见当地人对桑树的重视。只不过,如今大家都不养蚕了,反倒是吐鲁番的桑葚节,每年搞得风风火火。

XGS_2051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