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去些博物馆,我一直在这样规划着自己的行程,除了古建筑、除了网络和书本的介绍,一个地方的文物是最能反映出它历史的了,也是最直观的。
当有了留在你脑海里的文物,一切历史都会变得鲜活而不枯燥,让你更容易记住,也让你更容易将他们串起来、联想起来。免得狗熊掰棒子,丢三落四的。
省一级的博物馆大多是精华荟萃,是几乎很少让人失望的,除非你本身就没有心思或没有心境去看、去感受。如陕西,如湖北,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吉林。
澳门那么小,景点也不多,对于不进赌场,也不购物的我们,打发时间最好的地方非博物馆莫属了。况且挨着大三巴很近,非常方便。
澳门博物馆始建于96年,98年建成,坐落于原先的大炮台之上。它馆藏不多,也不追求贵族化或学术化,而是将本地的风俗民情充分体现,并在博物馆里予以展示,很亲民,也很有趣。
上坡,进这个门便是了,门票25澳元/人。
到处都有的文物就算了,主要还是看些有澳门印迹的,这是葡萄牙高帮帆船。
其实澳门博物馆是有些偏寒酸的,大多都是复制品,这里就不标注了…
这是中国宋代的福船模型,尖底、尖头、方尾,易于深海航行。我们在一些古装电影里所见的,比如《神探狄仁杰》,唐代也大多是这个样式。
通过考古学者在澳门的挖掘,发现这里在六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繁衍和活动了,这是出土于黑沙遗址的文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
博物馆里最吸引眼球的往往是瓷器。这是在澳门圣奥斯定修院出土的,约为公元十四至十七世纪的瓷器。
中西结合的瓷器,在国内很少见,这种露骨风格的,几乎更不可能见到。
这是清乾隆年间的纹把杯。
清乾隆年间的墨彩描金托碟,都是中式材质和技艺,却绘制了西方事物,供当地葡萄牙人或出口使用,也有服务于周边老外的,清朝的东南一片,老外不少的。
“克拉克”是十六七世纪欧洲人对葡萄牙航海大帆船的称呼,所以由这些大帆船运到欧洲的中国青花瓷,都被称作“克拉克瓷”。这些瓷器的主要烧制年代为明末的万历至崇祯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44年),产地以江西和福建为主。
在十六世纪海上航路刚刚打通的时候,克拉克瓷成为中西贸易中最早出现的成批量外销瓷器种类。它们以独特的造型和纹饰风靡欧洲,成为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物质载体,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老外对China的主要印象。
在澳门发现很多克拉克瓷,似乎是个必然。
克拉克瓷的纹饰大多比较复杂,且多布满器物,少有空白,这与中国瓷器的传统审美不同。看来中国在出口瓷器的制作过程中,还是迎合了不少西方的审美观点。
此为明洪武年间的官窑作品,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釉里红呈色不完全,红里带褐,还有些晕散,是有意而为的精品,被放在了最显眼位置。咳,官窑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没有残品的。
澳门和珠海隔江对比,这边似乎更破败和拥挤些。
当走得地方多了,难免会有比较,我们这些年已经发展了很大一部分,与国门之外传说中的发达地区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某些方面已经做得更好,尤其是城建,但这不代表我们完成了全面超越。有些事情只是个表面,我们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教育、人口素质上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总要些时间。我们不能自卑,亦不能自傲,我们不要夜郎自大,同样也不妄自菲薄。放到做人上,多去了解一下这个世界,去成为一个会发现别人身上优点,并让自己去学习、更优秀的自信的人。
为什么是回广州,你不是北京人吗?
@, 我是广东人啊。
@xiaogs, 哦,原来是广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