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个重要的边疆治理制度:羁縻制度。“羁”,套在马头上的笼头,“縻”,拴住牛马的缰绳,其核心是在不破坏原有社会结构和民风习俗的前提下,封授当地首领自治,松散而灵活地将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纳入中原统治体系,实现以夷制夷、因俗而治目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为“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
一般情况下,中央就不再派遣汉族流官,也不直接向当地平民征收赋税或派遣徭役,还会承认并册封原有民族首领为重要官职,基本都是世袭。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表示臣服,承认中原王朝的天子地位,并定期或不定期上贡。当然,这个上贡更多是种形式,因为中原王朝一般会回赐数倍的丝绸、金银等物,以小利而护大体。这个大体就是官方究竟定义为什么关系,而钱不钱的都是其次。如今,我们偶尔会翻看史书,说“自古以来”。
通常,我们认为羁縻制度的雏形是在汉武帝时期,当时册封了不少少数民族首领,比如云南的滇王、贵州的夜郎王等,而正式确定和系统化,则是在唐,尤其是在击败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后,曾大规模设立了羁縻府、州、县,它们会被划片,然后归都护府统领。
和羁縻制度相对应的是郡县制,后者是中央朝廷直接派汉族流官管理,前者是用绳牵引,后者是直接插手,性质大不同。岭南自秦设三郡、汉设九郡后,整体是郡县制,但在郡以下的乡县,因管理成本太高、语言习俗不通、民族矛盾众多,不得已大量委任了当地部落酋长或首领进行管理,于是便在实践中将两者进行了融合。朝廷不再向这些地区征收标准的田赋和人头税,也不再推行中原律法,仅是要求象征性进贡土特产,然后将有限的控制力集中于交通要道和战略地区,做好政权的维稳基盘。

到唐就形成了完善的羁縻府州制度。
在这套制度下,有正州和羁縻州,比如今之南宁所处的邕州属于正州,而周边的地区便属于羁縻州,它们名义上归正州管理,而实际上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刺史、县令等。这套制度虽有弊端,但也是权衡之下的最优解,一是综合统治成本考量,二是因俗而治的智慧,三是管理总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块唐代智城碑,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其文自称“寥州大首领”又兼任刺史,是唐代羁縻制度的实证。而且,武则天当时亲自造了一些字,虽然以后没有再用,但在她统治时期的石碑上,比如这块上,还是可以看到的,那些带圆圈的都是。

羁縻制度和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形式上都是中央对地方的非直接管理,但在核心上,却有着本质不同。分封制的诸侯国是建立在血缘和宗法基础上的政治分封,是天子主动分封,甚至是直接派亲属去建立诸侯国;而羁縻制度则是在承认现实能力不足的基础上使用的怀柔政策,是无法直接管理的政治权衡。诸侯国是自己人,要么同家族、要么是功臣,是扩张核心文明的方式,甚至是拱卫首都的手段,羁縻州府则是外人,是管理异族的手段,目的是要求保持现状,不生事端。
当然,中华文明这几千年的历史,不断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证明着任何管理制度的利弊。诸侯国造反的不多,虽然比羁縻制度下的异族要可靠和稳固,但有了就会被史书大书特书,因为诸侯王都是奔着中央政权的那把龙椅去的,影响可不小。
中央集权是大势,只不过这条路走了千年。分封制终于汉武帝的推恩令,虽然后面依旧有类似于西晋的八王之乱,但它基本上给了能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分封制致命一击,使之难再成势;羁縻制度则止于改土归流,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唐朝的羁縻州府也是过程中的一种尝试,它的高潮在清雍正时期,基本解决了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土司割据,而最终结束则要到了民国。
在元明清的时代,羁縻制度一脉相承为土司制度,虽然两者的核心都是依靠当地首领的因俗而治,但后者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中央的管控力度显著增强,并专门设置了一套专用于土司的官职体系,有承袭、考核的规定,纳入国家官僚体系。比如首领死后,继承人必须进京朝贡,请求册封;比如有功要奖、有罪要罚,甚至趁机改流;再比如有了明确的朝贡、纳赋、兵役等强制要求。
土司里也涌现了一批民族英雄。明朝广西思恩府土司岑猛的妻子瓦氏夫人,就属于不仅在当地民族受敬仰,在中原朝廷也受欢迎的人物。她不仅阻止了交趾的入侵,还奉明王朝诏,率众到浙江一带,成为抗倭劲旅,屡建奇功。人称“石柱女将军”,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

上面是思恩土知府,广西还有思明土知府,这名字都带着浓浓的朝廷期盼。思明土司世袭了37任,人们发现了第27任土司黄承祖之墓,他历经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36年)至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在任40年。这是其合葬墓内出土的金凤饰件,很精美,土司就是土皇帝,生活还是很奢靡的。
对于这种不稳定因素,中央政权但凡有了能力,都不会长久保留的,所以才有了明清时期长达几百年的改土归流。好像前段时间在云南丽江木府的游记里刚讨论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永历二年款迁隆州印,迁隆州在今之广西钦州。
一方面,这是南明政权的官印,代表偏安的永历朝廷在颠沛流离中,仍在按照程序铸造官印授予边疆土司,既是笼络,也是主权宣告。二是上面有“天字二百八号”编号字样,说明当时类似的羁縻地区并不少。三是它的印文采用了九叠篆,一种笔画反复折叠、充满官印威严气派风的字体。

李济深印。李济深是广西梧州人,这里有不少他的个人用品不为奇。

曾国藩印。曾国藩是湖南人,他的印是李济深的收藏品,之后捐给了广西的博物馆,故在此展出。

徐悲鸿,墨马图。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但来过广西数次,在这创作了不少作品。

何香凝,腊梅。
传奇人物,虽然丈夫是廖仲恺,属国民政府里响当当的人物,但不以其夫而闻名。属于国民党元老,后来加入共产党,除了各种政治身份外,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艺术造诣很高。活了95岁,死后葬在了中山陵旁。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