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本次百色之行的核心景观,是神秘的大石围天坑群。
  它由20多个巨大的天坑组成,是地球上规模最庞大、分布最集中、形态最典型的石坑群,属于那种在地质学上名气不小,但因旅游开发和宣传不够,而知名度不高的地方。其中的大石围天坑长600米,宽420米,深613米,可同时轻松装下北京的中国尊、上海的金融中心。

  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产物,这几天的景点都有着类似的产生过程。在亿万年的地质演变中,地下水蚀了地下深处的石灰岩,首先形成地下河与溶洞。然后随着地下河进一步溶蚀洞顶和洞壁,出现坍塌后形成了天坑。百色乐业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天坑,主要源于此处错综复杂的百朗地下河系统。
  它不是一条简单的地下河,而是中国最宏伟的地下河系统之一,是一片错综复杂的河网,地下流域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公里。其水源主要来于百色乐业峰丛地区降水的渗入,甚至还有地表河流潜入地下后的直接注入,大石围天坑群就在它的主干道上。经过漫长行程,它最终汇入布柳河,然后至红水河。红水河和柳江相汇后称黔江,然后至桂平入浔江,而后到梧州入西江,成珠江主干流。

  探秘大石围天坑,在它四周的立壁上有溶洞,站在其中,从内往外看对面明亮的天坑立壁。突然有了种错觉,溶洞口的形状所勾勒出的阴影,好似在对面整片的天坑立壁上画出了山峰形状。


  从百色到南定的高铁、公路,都是沿着右江,而它们的走向共同由百色盆地的地势所决定。这一路上植被茂盛、水量充足、喀斯特地貌丰富,因为地下便是厚达数千米的石灰岩,可以想象同样也会有着复杂的地下河,只是我们目前的探索和开发还远远不够。
  当然,除了石灰岩和充沛的降水这两个基础条件外,百色乐业所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壳运动活跃,岩层容易发生张性裂隙,会促进塌陷和天坑形成,同时因这部分地壳仍处于抬升过程中,使得地下河发生相对得向下侵蚀,于是天坑深度较大,且越来越深,这是它得天独厚的形成条件。





  从浩坤湖至大石围天坑,全程都是绕来绕去的山路,它们便隐藏在乐业的山区之中。


  首站云海天舟,其下是天坑。还是挺震撼的,可惜我天然对高没有恐惧,所以走在上面无感。



  天坑四周的峭壁是直上直下,仔细看能看到上面的其他溶洞口。



  底部则是原始森林,终年雾气萦绕,它的面积有9.6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其内青苔遍布、灌木丛生,有些树木需要三人合围,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特的小气候,有着外部罕见的珍稀植物,甚至还有些新发现的中华溪蟹、幽灵蜘蛛等新物种。
  哪怕我们如今已经能把玉兔号送上月球,而对于地下世界的探索,仍然少得可怜。据称,这个坑底的原始森林仍有一部分是未知的,何况其下还有着复杂的地下河网。


  在大石围天坑的壁上有马蜂洞、中洞二洞,详见下图。马蜂洞是贯穿洞,游客从北洞口进,也就是左侧,很小的洞口,随着进入而逐渐变大。而中洞只有一个洞口,在天坑壁上,想要进去需要安全绳速降,它和马蜂洞的洞口相距仅1.5米。
  若是把地图放大的话,这个中洞的左侧,几乎就要到了罗家天坑,只有差41米距离。这些要是都连起来,几乎成地下迷宫了。所以百朗地下河远比地上的河网复杂,因为它是立体三维的,还有高低错落分布。


  马蜂洞的左侧洞口极小,内部却很大。


  进入马蜂洞,其内有中厅,有着丰富的钟乳石。只不过没有作为观赏的重点,所以没有开发,大多情况时都没有灯光,几乎不可见。


  行走于狭长的洞中,这在远古时期是条地下河,只不过受地壳运动影响而改道,如今只留空洞。



  走在这条古地下河道内部,头顶满是钟乳石。


  想象一下河水从这喷薄而出的景象,这是距离地面几百米的天坑壁上的洞口。


  如今我们依据当年地下河床上沉积岩内的古植物化石进行分析,得知它形成于距今三千万年前。地球上的沧海桑田,动辄就是千万年的跨度。


  到马蜂洞口,抬头仰望,上方是大石围天坑的洞口。



  从这一侧的天坑壁上看大石围天坑。


  沿马蜂洞回,洞有两级台阶,所以不同位置看洞口,形状会有不同。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