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坤湖

  百色,因邓小平在此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并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所以这里一直被誉为“红色圣地”。也正是因此,它的自然风景长期被红色旅游的盛名所遮盖,鲜为人知。

  百色盆地是此处的核心地理环境,是百色的心脏地带。它是构造盆地,由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时产生的拉张断陷而成。随后漫长岁月,这曾有个古湖泊,导致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被搬运至此,形成数千米厚的沉积岩。如今,不仅发展为丰富的油气资源,还留存大量铝矿,故百色又称“中国铝都”。
  在喀斯特地貌中,本应侵蚀盆地较多,但通常规模较小,毕竟风霜雨雪和地壳运动相比,力量还是有限。所以广西最大的三个盆地,南宁盆地、柳州盆地、百色盆地均是构造盆地。这便会发现经济、文化等中心的分布,永远离不开地理因素,甚至包括很多历史事件,也都有被地理因素左右的影子。

  这里有条河,被称右江,它一直向东,在南宁和左江相交,然后称邕江,“邕”便是南宁的简称。邕江在南宁市内的下游更名郁江,然后至贵港的桂平西山和黔江相交,其后始称浔江,直至梧州后称西江,是我们刚去过的地方。右江及其支流不断冲刷、切割百色盆地后,形成了今天的地貌,河流是地表的整形专家。

  沿着右江支流澄碧河往北,便至浩坤湖。因为住在湖边,时间相对充足,所以尝试着浆板横跨了湖面。


  因从河池巴马过来,所以是从东北方向首先看到了浩坤湖。
  浩坤湖的形成比较特殊,因为此处都是石灰岩,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澄碧河在此处也原是地下河。后来地下河逐渐溶蚀顶部和四周岩体,洞厅越来越大,而后发生坍塌,形成也就是百鸟岩那样的天窗。随着坍塌接连发生,最终使得地下河完全裸露,这里就成了一个喀斯特河谷,这便是浩坤湖的前身。
  到了本世纪初的08年,政府为了利用澄碧河水能资源,在如今的浩坤湖下游修建了拦河大坝,建起了浩坤湖水电站。随着大坝兴建,河水被拦截,导致大坝上游水位上升,便形成了堰塞湖,也就是浩坤湖。

  公路沿着湖面,路边随手一拍都是美景,似乎仍有着塌陷地貌的影子。


  先到客栈办理入住,房间有个不大的阳台,外面就是湖景。
  在河池的一整天都是阴天,所到之处也都是阿萨姆一样的土黄色水。翻了几座山到浩坤湖,终于晴天,水也是碧绿怡人,心情也一下子随之晴朗起来。



  客栈有浆板,可以免费划一小时,于是换了衣服尝试。印象中这是第二次划,上次还是在三亚的酒店。
  浆板上不方便带相机,便用手机拍了几张。颜色有些差别,各种算法加成后,便没有了单反的真实。


  客栈有游船,虽和景区的游船航道不同,但时间也不短。






  一直到了湖面的最东北端。


  回望来时的西南边。


  夕阳已渐下。





  天渐暗,山水间有回巢的飞鸟。


  回客栈,在阳台随手拍一张,便下去晚餐了。


  夜晚有星空,星星挺多,但还不足以半夜起来去外面摆上三脚架照相的那种。
  一早,日出前上阳台,发现晨雾弥漫。


  6点40分,天已有些微亮,看个日出继续睡觉。


  八点多起床,眼前换了颜色。


  客栈有观景平台,可以看到另一侧湖景。云雾缭绕,山水有影,恰有一船。



  吃完早餐,差不多半个小时光景,山水的颜色少了些暖黄,多了些青绿。


  上车,出发,换方向绕湖。
  早晨的湖水是静的平的,倒影也更美些。



  路过棕榈洞,这里有个平台,有差不多和张馨予同等的视角。


  猪笼洞,它是湖畔的一个垂直溶洞,因为类似于农家抓猪的竹笼而得名,直上直下的几十米高度。在过去,湖畔的浩坤村四面被喀斯特峰林环绕,几乎无路可走,而这个猪笼洞就成了他们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哪怕要背着牲畜、作物、器械等,尤其当地爱下雨,木梯湿滑,常有事故发生。司机师傅说,当地人养的猪,重一两百斤,也只能从这里背着一步步爬上来,才能出了这个峡谷,然后抬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去卖,着实不方便。
  随着这边旅游业的开发,当地也脱了贫,如今几十年前还在使用的猪笼洞已成了景点。


  修的公路,借用了原有的溶洞,也成一道景色。
  下站,风子荡天坑。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